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源界 >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骑塘报宽人心3

九源界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骑塘报宽人心3

作者:赵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5:14:07 来源:258中文

金炎细细询问塘报内容,孟昌无一不答,可惜塘报简短,无法还原当时战况,只知益都路官军损失不小,顺天贼伤亡更甚。<->同时提到益都路已经对其四面封堵,盐粮布铁等,甚至青壮流民均不能流入,贼势扩张之势已经被遏制,再剿之期已可预也。

“官府夸大其词,世所见耳!”金炎不屑一顾,“不过临朐一战,两方战死负伤者均应不少,否则或官军一举攻城,或顺天军顺势北进,绝不会双方就此息了兵戈。”

金炎虽不通军务,却眼光深刻,一下子就明白了双方的现状。

“顺势而为,乘胜追击,古之兵法。如今停战相持,必如君言。”孔英赞同金炎道。“不知还锡山还有何指教?”

“汉升早前多有投奔之意,不知今仍否?”金炎先不答,反问。

“君来前,吾已与汉升叙之,如今战事已明,汉升之心自然更奋。”孟昌插话道。孔英心思,两人皆知。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恰逢乱世,有志者当中流击水,激浊扬清,立一番功业方不负此生!

这些人虽热血,不过书生意气,多想的是如何投效明主,一逞心中所学和抱负,却无自己开府建衙,自立一方之心。此时天下汹汹,四海不靖,各处豪强趁势蜂拥,都欲争霸一方,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起起伏伏。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们自然要小心分辨,免得自己明珠暗投,遇人不淑。

乱世之中,君择臣,臣亦择君。孔英等闲暇论谈,多以为是眼下为末世皇朝之象,他们本就不喜元廷弊政,今见乱象初绽,不由得纷纷意动。

孔英低眉叹道:“《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今高母安健,实不忍离桑梓。”

金炎点头道:“汉生不似吾等,孑然一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金炎和孟昌皆无直系亲属,只有些远亲,不似孔英有顾虑。

“其实汉生暂不去投亦为不可,不妨静观其变。”金炎口道。

“这是为何?尚请锡山教我。”孔英奇道。孟昌也来了精神,直身注视。

金炎先饮一口茶,斟酌道:“以愚兄看来,顺天军者虽胜,但已被四面围堵,却成了死地,若其不自省,倨傲不前,一旦元军再起大军,就是其溃败之时。”

孔英细细思索,沉吟道:“那日我等一行自临朐返,幸战事初起,官道尚未彻底封堵,不过观其地形,北有坚城益都,东隔弥河,南下西往皆多山,确是孤地。不若我修书一封,遣人前往临朐,告知世叔,提醒彼等?”他越想越急,这就想动手书就。

孟昌笑道:“莫急,彼等皆军伍之辈,生死大事岂不自知?若等我辈修书前去,恐黄花菜都凉了。再者言,若其无智,书之何用?败,亦自取耳。汉生若早投之,岂不自戕?”

倒是金炎接着道:“顺天军胜败且不论,田世叔尚在临朐,倒是应书信警之,早做打算!”

“正是如此!”孔英道,“小弟这就草书一封,遣一伶俐人前去。此去官道尽被封堵,可令其绕卡迂回。”

说写就写,纸墨笔砚皆现成,孔英移走案几上的山水画幅,取来一张白纸,匆匆拟就一封书信,内容自然不提元军如何四面围堵之策,只说因官道皆因战事而断绝,非朝廷应允不得擅自出入,孔英忧心田烈安危,企盼田烈择机返泗水而居,以便一家平安团聚。这边田欣母女一切安好,望世叔安心,早日归来为要。

信的抬头是写给田烈,想以田烈之智应是晓得周遭局势的险恶,则必将此信转给于志龙。万一此信落入官府,自己语焉不详,当可无罪。

待墨汁干透,孔英将其收入一信封内,持之进后室选了一个小厮,给了他一块碎银做盘缠,再细细吩咐,令他即刻收拾徒步上路。

看着孔英返回落席而坐,金炎摇扇道:“前者总听闻汉生高看那于志龙,真不知此人是否是一时俊杰?若果如君言,相必此人已有应对之法。”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然圣人亦云:游必有方。倘顺天军真具兴霸之姿,我等再投不迟,届时一并请伯母移身他居,现不妨稍安而已。”孟昌安慰孔英道。孟昌性洒脱,不似孔英性急。

想想老母,若一人孤身在此,孔英不放心,若是就此去投临朐,万一事败就是破家身死,身为人子,更是大大不孝!

“只得如此了。”孔英有些无奈道,内心里他更倾向于志龙能破局而出。

孔系一族因圣人而显赫千百年,以圣人为始,至今已历五十余代。后人多出任曲阜县主,官职品级虽不显,但是因为自汉始长子频被封侯,再被封文宣公,衍圣公,在天下士林中极为抢眼。

可惜树大有枯枝,族群大了,难免有人没了气节,失了风骨。为了争封号,活命,甘心委曲求全,屈膝侍奉外族者亦不少。前宋、前金末期,蒙胡南侵,就有为封号而上表折腰者。

后世孔家史,无论清入关,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汪某人的曲线救国等,皆有孔氏后人上表劝进,粉饰太平之人。

孔英羞于与其为一族,不愿与之共居曲阜,索性早早携家迁来泗水泉林,这里山清水秀,眼不见心不烦。他心旷神怡,时时与友论道,倒是怯意。

“吾自泗水临来前,听得县衙内有人问询汉升近来动静,这些时日,还是注意言行,莫要落人口实,近来小人汹汹,为求进身上阶,不惜肆意害民。”孟昌好心提醒道。

孔英等人时常针砭时弊,屡有不羁之言,落到有心人耳中稍作搬弄就是蛊惑不臣之言,官府那里需不好看,甚至问罪判刑亦有可能。

“不错,吾亦听闻官府里可能有钳制言论之意,城里一些同道还受到了教谕的警示,不得再有愤世针砭之言。前阵里大批佃户跪求主家降租降息,汉生就曾为其写文上陈县府,乞恩恤,惹得县君、主家等恼恨,如今兵乱四起,还是慎言好!”金炎跟着劝道。

孔英脸色一沉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灭亡之道也!”

再对二人拱手施礼相谢:“多谢两位提醒,汉升受教了!”

这三人慢慢叙谈,不提。

田欣与孔月则进内室,将临朐一事告于田母,虽然尚不能确认田烈是否真的无恙,但是想来元军失利,临朐城内民众免了陷城的战祸,田烈八成是平安无事了。田母心喜,后焚香对天祷告不已,只盼田烈平安,早日夫妻团聚。

田欣听着母亲的喃喃祝愿,心中却是暗暗浮现一个刚健的年轻背影,她少女情怀,虽然读过《女儿经》、《列女传》、《女论语》、《女诫》、《女则》等,但对《莺莺传》里张生设法救莺莺一节却是不免情思渺渺。

那张生请来救兵退贼兵,救得莺莺脱险,田欣每每读来,俱是身心俱醉。少女慕英雄,谁不企盼有如意夫婿?

想那青年将军当众怒打无耻抢亲之人的英姿,她虽未目睹,却事后听得侍女和下人的转述,细思精彩之处总令田欣情热不已。

更难得的是此后再未听闻那将军以此为恃,甚至再未提起此事。虽然后来也曾入府与田烈、孔英叙谈,却全是时政教学之事。后府中来了近百年纪不一的男子、儿童,跟田烈识字。

父亲田烈感其恩,再闻得那人几番清议,终下定决心留下帮衬。自己却一直不能与之相见,几次只是偷偷见了背影和侧面。不料如戏文般,竟然撩起了自己少女的情愫。闲时不知不觉竟绣了一幅鸳鸯戏水,好在没有被母亲发现,要不岂不羞煞。

“孔家哥哥对我情坚若金,可惜奴家心思偏偏在彼,念兮,思兮,无缘相见,不知那人能否知我心意?”田欣一会儿为家父可能的平安欢喜,一边为心中情思愁转。

田欣这边暗暗嗟叹,于志龙半点不知。此时已是三更过,于志龙与赵石等悄悄隐在一处河堤后的茅草中,身侧是数百弓箭手,大家都矮身半蹲,静静地观望对岸的动静。身后远处,约数百步外是吴四德的骑队在静默待命。

钱正和罗成等人已经乘船悄悄的过了河,总计二十人,携带箭矢,刀枪和火油之物,里面是一身汉军衣甲,外罩黑灰色的衣衫,脸上还按照于志龙的要求抹了灰泥,只留下两只眼睛,黑夜里借着火把蓦然看去,一个黑乎乎的脑袋上,只见一双白惨惨的眼白。

因为对岸的元军刚刚开始建台,架子已经搭了多半,尚未完工,此处还没有固定的哨位,于志龙等观察巡河的元军走的远了,才令钱正等小心抬着轻舟下河,舟上早就备了六七个木桨,大家一起动手,小舟迅速的驶到对岸。

至此一切顺利。钱正等给这边发了信号,学了声黑老鸦叫,即深入而去,小舟及水手也继续隐在对岸旁的蒲草下等待。

此处距离南边临朐渡口不下里,距离双方营寨也有一段距离,斥候早先汇报,元军对这里的巡视不似渡口处看重,正好作为出发点。

今夜有云,皎月半遮,星少光暗,正是夜间行动的佳机。

在静谧的秋夜里,于志龙、赵石、孙兴等静静地等待着,钱正等人已经走了近一个时辰,至今尚未有任何动静。斥候早前报,距离对岸七八里远处的东南,有元军营寨,在其侧后就有一小营,专储粮草等。钱正等的目标就是尽量焚毁其辎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