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源界 > 第二百八十章 沂水城4

九源界 第二百八十章 沂水城4

作者:赵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5:14:07 来源:258中文

谭晔想到当初近万人教众,如今仅被俘两三千人,估计逃脱的最多也不过此数,一路行来所见山野荒泽遗尸无数,多是本教之民。这些人本是求生而来,不料却很快暴尸郊外,他心内戚戚,感痛不已。

不久穆春送来两具尸首,一是石泽波,另一个是吴胜,原来二人被穆春追上,众军围而歼之,那石泽波见突围无望,欲乞降。穆春不允,下令部曲将其击杀。

吴胜见靖安军重重围困,知道逃脱无望,长叹一声,令被围寨众放下兵器,束手就缚。穆春当初在临朐与之曾有过攀谈,知他素有智,欲劝降。吴胜却称早与石泽波休戚与共,不分彼此,沂水之变,虽然吴胜并未参与,不过之前他就曾与石泽波暗中商谈过舍弃靖安军,谋取此城自立。当初歃血为盟,落草为寇,今大哥身亡,自己无颜独存。只求同年同月死,遂请穆春转告于志龙好生看待投降的清风寨众,一切罪责自有石泽波和吴胜领受。说完引刀自刎。

穆春拦阻不及,吴胜已然自尽毙命,穆春只得受了降卒,带着石泽波、吴胜尸首回城。

庞彪伏地大哭,于志龙嗟叹不已。现今所见清风寨里只有这个吴胜有些智计,可惜不能被于志龙所用。遂下令凡清风寨死者都好生安葬。

正说着,白世轩、姓范者、姓言者等家主联袂而来,未曾开言,先是悲痛哭泣不止,面见于志龙,只求飞将军为其做主。

今晨大军启程,前往沂水城,这几家家主带着些仆役,远远缀在后面跟随。于志龙也不理会,只要他们不扰自己军事,索性就当不知。

进城后,这几家纷纷亟不可待的各归其城内住宅和店铺等,查探家人和资产安危。很快各人皆知族中一切金银细软,绫罗绸缎等皆被石泽波、阳朔分别洗掠一空,而撤退不及的族中男丁,几乎无论年纪,多被本族对头诸葛、郑家等所害,至于家中女眷,则尽被石泽波等掳走。

曾经的广舍美厦尽被他人占有,女眷被辱,男子多殁,看着满地狼藉和破败光景,这几家幸存家主与城内族中侥幸生还者抱头痛哭,更有几个被掳受辱的女子就用白绫悬于房梁自尽,待人发觉,人已是了无生机。

白世轩等忍不住怒火和悲痛,纷纷聚到于志龙面前,哭求给个公道。

于志龙一时黯然无语。石泽波和阳朔之类,多是山野落草之寇,匪性强盛,平时能够不下山肆意侵害地方就不错了。这两年清风寨没有引起太大的地方民愤,主要还是石泽波和吴胜等稍稍收敛,开始有针对性的下山劫掠地方官粮等,勉强算是养活了山寨诸人。今年寨里人马骤然增多,若不是于志龙这次与之联手劫了王德大营,这次冬天石泽波就得硬着头皮去攻打县治所在。

阳朔等多是地方生存困苦的教民,对于官府、富户、劣绅有着天然的仇视和报复心理,一旦得势,没有了任何法理的约束,各种报复势所难免。特别是为上者不警醒,不约束,一旦教民入城肆虐,就是地方的灾难。

至于阳朔自己,估计也可能含有这种极端报复的心理。

于志龙软言安慰诸人,这帮士绅平时估计劣迹也有不少,不过因为此时投靠了靖安军,无论如何,于志龙都要容忍些。况且家遭不幸,为之哀涕,人之常情。

“立刻约束众军,不得扰民,不得随意进入民居,再召本地差役,沿街告示,宣明我军军纪。待城内秩序安定后,再逐一搜查对方逃卒,勿使一人漏网。”于志龙对劳景吩咐道,“还有,立即回白家寨召谢林、孔英、金炎、孟昌前来,令其主持本地政务,设法安民,抚恤灾者,安葬死者。”

劳景大声答应着,出去安排。

“令苟富贵分派两拨骑军,分头追击石泽波和阳朔残余。不可令其轻易逃脱。”于志龙再令。这些残余破坏性极大,若是逃脱,沿途民家户必遭恶果。

根据前后哨探,城内外许多民户都遭这二人的劫掠,甚至还留下不少血债,这些事正好被于志龙拿来惩戒凶手,安抚民心。

于志龙就驻在沂水县衙,一一分派入城诸事,他现在已是一军之掌,大多数具体诸事只需分派,听取手下回禀即可。

不到两个时辰,谢林、孔英等四人就汗流浃背的赶至了沂水县衙。原来他们一直在白家寨外等候,得知于志龙宣召,顾不得收拾,自庄内选了四匹快马,一路扬鞭,丝毫不歇的赶来。

“哈哈,诸君来的何其速也!”于志龙见着四人大笑相迎。

“大人有召,不敢怠!”谢林当先颤悠悠下马,勉强行走过来,有两个亲卫上前赶紧扶住他。

谢林毕竟年过四旬,这一路颠簸可是不好受。

孔英等三人年青体健,不是腐儒,虽然大汗淋漓,但心内舒畅,下马行走尚能坚持。

于志龙亲引四人入衙分座,再令人奉茶,取来几把蒲扇,四人也不讲究,一边扇凉,一边饮茶,静待于志龙吩咐。

见两壶茶饮尽,于志龙才道:“城内乱军已定,正在安定民心,尚有部分贼军溃卒散落城内外,吾已令钱正等分头引兵清剿。只是城内外许多民众受乱兵毒害甚重,多有破家、妻女被掳者,吾欲令汝等详加查访,一一造册,并清点所缴一应物资,除了一部留作军用,一部做日后地方治政之资,其余者可多做地方抚恤,早安民心。”

谢林赶紧站起道:“大人焦心民事,属下愧不敢当,愿竭心尽力,为大人分忧!”

孔英等皆站起道:“此正是属下效劳之时,大人但请吩咐!”

于志龙略一沉吟,道:“如今得了沂水城,正需有人主持,临朐可由主簿程世林担任,士衡兄暂待沂水城县尹可否?”谢林字士衡。

谢林本为临朐县尹,于志龙属意将他调为沂水县尹,是看重他治政之才。虽是平级调遣,按元制,临朐和沂水县都是下县,人口数相仿,不过临朐毕竟是近邻益都城,交通较为便利、物产较为丰富,相对而言,沂水城算是一个贫瘠的下县了。

在过去,这种调遣有些官员下贬的意思。不过谢林泰然自若,毫不犹豫道:“能为大人分忧,属下之幸也!只是属下几乎是孤身而来,此地衙署、役夫、民情皆不识,还请大人恩允,自临朐暂调数人相助。”

“无妨,人数、人员尽由君选。事不宜迟,这就拟就文涵,发往临朐可也。”于志龙点头赞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谢林再是能干,一人也无法包揽一切。

于志龙转头对孔英道:“汉生可先暂为沂水主簿,元晦可为两地的廉访使,锡山为劝农使,为吾查究贪腐胥吏。恢复地方农桑可否?”孟昌字元晦,金炎字锡山。

三人未料于志龙安排如此高位,均心内又惊又喜,虽然如今靖安军只偏居一隅,不过以三人看,这于志龙不仅有大志,亦有相当才干,若能他日龙飞在天,自己早早报效,必有后期一展宏图之际。

当下三人堂前齐齐拜倒:“粗鄙之才,幸蒙大人不弃,愿效死力!”

于志龙展颜,开怀大笑,扶起三人就座。

随后劳景报,因石泽波、阳朔兵祸,本县县尹、县尉、主簿、典史等皆死,只余一个巡检司在。

元官制,六千户之上者为上县,二千户之上者为中县,不及二千户者为下县。后,又定江淮以南,三万户之上者为上县,一万户之上者为中县,一万户之下者为下县。上县,秩从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中县,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如上县之制。下县,秩从七品,置官如中县,民少事简之地,则以簿兼尉。后又别置尉,尉主捕盗之事,别有印、典史一员。

巡检司,秩九品,元官制,下县设巡检一员。

于志龙令那巡检上堂,这人见大军进城,本以为必死,不料于志龙和颜悦色道:新任县尹谢林在此,令他好生配合,迅速召集急城内现有的衙差,与靖安军一部至城内外宣告,安定秩序,防火缉盗。

这巡检小心翼翼的拜见了谢林,千恩万谢的先去了。

县里一些文书胥吏尚存,那巡检一一寻来,拜见了孔英、孟昌、金炎三人,按照原先的职属,孔英略作调整,开始分拨做事。

县衙人员初步召集后,各项行事有了规划,很快城内外秩序大定,谢林、孔英等办事果断,更难得查验事端仔细、谨慎,事必躬亲,没有当今元廷上下的浮躁、虚华,靖安军里又严禁各种礼金、份子钱等,这些旧元胥吏跟着做事,首次见了,俱暗暗称奇。此后谁也不敢从中私自牟利,沂水城吏治倒是变了一番气象。

这日早班,先让原先县衙差役、胥吏暂且至别院檐下等候,孟昌一人伫立在后衙庭院良久,远望碧空如洗,十几朵白云如硕大的棉絮低悬半空,随着风缓缓飘动,孟昌心内思潮涌动。

金炎过来看他模样,心有所感,笑问:“元晦可有感悟?”

孟昌回过神,轻笑道:“往日我等激扬文字,粪土元廷朱紫,空有一腔为民热忱,可叹不能尽展一身所学。平日的为民请命诉冤还召来许多无良官绅的怨恨,险些命丧黄土。今蒙飞将军不弃,终有大展拳脚机遇,际遇之妙,如白驹过隙,当真令人感叹!”

金炎点头道:“吾观这飞将军是做实事的人物,容不得虚言,妄言,机遇难得,吾等当谨慎行事!“

“君子曰观其行,听其言,汉生兄曾大赞飞将军乃浊世出尘之姿,有匡扶社稷之力,今日虽见其二三事,已得其神。不虚言矣。”孟昌道。

孔英自外快步进来,听二人言谈,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既是对飞将军而言,于我等何尝不是如此?如今诸般事务繁忙,正是吾等为大人分忧之时,诸君努力!”

孟昌、金炎拱手肃然道:“聆兄教诲,当粉身碎骨以报知遇之恩!”

三人互道保重,分头唤来下属,一一问询原先旧事,再继续翻检收敛的各类文书、账册,通览全文,有了大概印象,遂吩咐各色下属分头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