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穿越大秦当暴君 > 第一百七十九章晒盐法

穿越大秦当暴君 第一百七十九章晒盐法

作者:悟了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1-05 14:42:23 来源:258中文

大唐再起第一百七十九章晒盐法

“不过,尔等若是乖乖配合,就不入你们盐户,依旧保留着民户身份!”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在煎盐,但依旧可以参加科举?”有点见识的里长,这才恍然大悟,脸上烦起喜色。

随后,老头子解释了一番,众人这才停了哀愁。

寻谢郎君给的信息,张虎子轻易地就找到了适合做盐田的场地,徐闻此地真乃福地也!

于是,在这位将军的安排下,这些煎盐的盐户们,开始拿起多年未碰的锄头,开始在海边挖掘起来,好似稻田一般,条理分明。

“这,是要种稻子吗?海水一冲,不就没了吗?”铁蛋虽然不过二十来岁,多年不曾劳作,但对于稻田是见识多了,瞧着这番工作,嘀咕起来。

“别瞎说,将军吩咐的,咱们就照实做!”一旁的大哥长了几岁,兴许是见过市面,浑身冒着精悍气息,瞪了其一眼。

“我说的又不是假的……”撇了撇嘴,铁蛋抬起头,看了一眼周边,不由得感叹起来:

“咱们苍西多年未曾有过这样的场面,田地劳作数日,不及煎盐一时,这顶着日头,流着汗,又回到小时了!”

海边的一片齐整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碎石已经被拾捡干净,在元从军的督促下,这些几百号壮汉壮妇生疏地挖掘起来,好似在开垦稻田一般。

时不时地,一股海浪拍了过来,刚刚的劳作成果,就消失一空。

“要建起一座堤坝,把海水给隔开!”拍了拍脑袋,张虎子又瞅了瞅郎君发的图纸,分外的难受。

于是,又开始修起堤坝来。

几百号人忙碌了好几天,终于修好的堤坝,开辟了百亩的稻田,然后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位将军如此处理。

张虎子忘了一眼图纸,然后喊道:

“挖了口子,把海水放进来——”

话音刚落,不一会儿,海潮就来了,一下子就将这些百亩田灌满。

“这又是作甚?”瞧着这步骚操作,众盐户们心中奇怪至极,这稻田浸泡了海水,还怎么种田?颗粒无收不是假话。

待到海水在合适的地步后,这才堵上堤坝。

“将军,这,这还如何耕种?”老里长指着被海水浸泡的百亩地,实在看不过眼,出声道。

“谁说要种田?咱也是耕地出身,这土地来种稻子,这不是饿死吗?”张虎子笑道,指着这百亩地道:

“咱们不是在种田,咱们是在煎盐!”

“没有柴火,如何煎盐!”摇起了脑袋,老里长一脸的不信。

“这天上的日头,就是柴火,熬煎起来,比你们还快些哩!”

也不理会这无知的老头,他们岂能知晓,这是郎君的杰作,无知贱民又知道个屁!

一个完整的晒盐流程通常需要4到6天,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纳潮:海水是盐业生产的原料。谙熟每一次潮水的涨落日期,涨潮时海水没过盐地浸泡盐田内的泥土,泥土中饱吸海水的盐分。

晒泥:退潮后的一到两天,盐工们使用两种长短齿的木耙如同给田地松土一般将盐田内的泥土翻起,在阳光下曝晒,使泥土中的水分迅速蒸发。

制卤:盐工们将晒干后的盐泥拖到铺有竹篾和茅草的过滤池,再将过滤池中的盐泥堆耙平、夯实,之后不断向过滤池浇灌海水,浸泡在盐泥里的水就慢慢地渗透到过滤池里,透过石缝流入卤水池。经过一夜的时间海水华丽地变身为卤水。

晒盐:晒盐之前,一般还需用“黄鱼茨”(盐田旁边特有的一种植物)测试卤水的浓度,当截断的“黄鱼茨”根茎浮在卤水之上,表明卤水已经达到足够的浓度,可以晒盐了。

盐工们上午将卤水缓缓地浇灌在早已被洗刷并晾干的盐槽上,盐槽里的卤水在阳光下曝晒蒸发,等到傍晚时分,盐槽中的卤水就已结晶成盐巴了。

最后一步就是收盐。

在炎炎的烈日下,暴晒一中午。下午就可以来收盐了。收盐时。用的是自制的木铲。

“将军,您这方法省力太多,隔几天就收一茬盐,以往我们辛辛苦苦熬煎一天,耗费的柴火就不下百斤,所得不过数十斤,而您这百亩地,光是这几天,就抵得上我们一个月了!”

老里长瞧着大家用木产如同挖土似的挖盐,目瞪口呆,这收盐就像是收庄稼,一茬又一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这个省力一些,也不需你们辛苦熬煎,熏瞎眼睛,所以,你们每人每月五百钱,”张虎子度量了一下,直言道:“但,盐不了外带,也不能说出去,不然——”

威胁的话语总是令人印象深刻,大家毫不怀疑,这位将军能做出这件事。

去了一趟雷州徐闻县不到七天的功夫,张虎子不负众望,就从徐闻县送来了七万斤粗盐,虽然不过是六百多石,仅仅只够番禺城几天的用度,但这是一个好兆头,这意味着已经有新的盐源处。

高辛自然不清楚都督府已经新觅到一处高产量的盐场,自从来到东莞县盐场,他就被高高束起,好酒好菜招待着。

不时的,就有美女佳肴,或者金银珠宝,来了半个月,他带来的箱子,已经满满当当,不留空隙。

明面上他任由摆布,但私底下,早就派遣自己组建的吏员,偷偷调查东莞盐场的秘密。

“御史,东莞盐场原有灶户两百一十六家,日产盐五千斤,如今灶户一百二十一户,日产盐两千斤,不过一个月的功夫,灶户与产盐大减,难怪朝廷不满!”

隐瞒身份的令吏叹了口气,短短时日就如此丧心病狂,太过了。

“这逃的百户人家,说是逃了,其实不过是被移到盐场的另一侧,为盐使家煎盐罢了,所得尽去私门!”

“哼,我就知晓,其中必有蹊跷!”冷哼一声,高辛虽然气愤,但却窃喜,此次回京,必将名扬朝野。

“那些隐去的灶户,知晓了地方没?”

“已然知晓——”

咚咚咚——

“请进——”高辛有些敏感起来,眯着眼睛说道。

“老爷,韩盐使有请——”

大唐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