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游戏 > 异界大地主 > 第422章 新时代的农民接班人 2/3

异界大地主 第422章 新时代的农民接班人 2/3

作者:迷路行者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01 22:49:48 来源:258中文

老蔗农杨福堂不但打定主意自己跟着嘉谷混,还将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叫了回来。

“爸,你没开玩笑吧?让我回来种田?”杨旭勇一脸惊愕。

桂省乡间,与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一样,同样是人口外流严重。

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把甘蔗的日常管理交给老人,只是可能会在榨季期间回家帮忙砍甘蔗、种甘蔗。

像杨旭勇这样的年轻人,与其说他热衷于外出打工,不如说他是在对甘蔗种植和外出打工之间的收益评估中选择了后者。毕竟,相对于种甘蔗,打工的收入更高更稳定。

简单算了一笔账,因为甘蔗生产还基本上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最大的支出在于人工成本,砍蔗加上种植、田间管理用工,每亩地人工投入要折600多元,再扣除600元的物质投入,每亩甘蔗一年下来净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不如外出打工几天赚得多。

杨福堂会不知道吗?

他知道!哪怕甘蔗收购价格上来了,单纯种甘蔗的收益,跟打工相比也未必有优势。

但他更清楚,现在农村种甘蔗的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80后根本不会种甘蔗,十年后如果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没明显提升,糖料产业将面临人工成本大幅飙升的困境。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把儿子叫回来。

“你知道个屁!我让你回来,是去报名参加嘉谷公司的农业培训!”

杨旭勇翻了个白眼:“农业培训?不还是种田?”

杨福堂一瞪眼:“说什么废话,你去不去?”

“哎哎,去,我去还不行吗?”老头子生气了,杨旭勇不敢捋虎须。

再说了,不就是培训吗?且看能培训出什么花来。

杨福堂自然看出儿子的口服心不服,但没有多解释——他可是了解到,嘉谷公司内像何劲松这样的一线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加上补助,比大城市所谓的白领收入还要高。

儿子如果能通过培训加入嘉谷,那可比打工有出息多了。

……

杨旭勇报名才知道,嘉谷的培训也是要通过考核才能参加的;但是,一旦通过了培训,就能成为嘉谷的正式员工,而且待遇极好。

最关键是,这农业培训,真的不是一般的种田。

其中最瞩目的,就是大型甘蔗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操作培训。

他“虎躯一震”,开大车啊,这个他喜欢。

桂省的甘蔗收割多是人工,哪怕是购买农机,也基本是小型收割机,采取半机械化半人力进行收割作业。

就拿自家来说,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他每年也要收割甘蔗,那简直是苦不堪言——靠手砍,靠肩扛,把甘蔗从根部砍倒,除掉蔗叶、尾梢,扎成一捆一捆的,每捆大概七八十公斤。每个蔗农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扛着甘蔗,在蔗林里穿梭,再把甘蔗从肩上卸到车上,一天要砍一吨的甘蔗……

每年的甘蔗收获季,大家都要脱一层皮。

嘉谷有大机器好啊,起码一把年纪的老头子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

杨旭勇如愿地通过了考核筛选,得到了嘉谷培训的机会。

他和一群学员站在崭新的大型甘蔗收割机面前,目眩神迷。

这种“大家伙”,动辄几十万,再加上配套的一些其他设备,如运输车、技术支持、后期设备维护等,大概需要百万元以上,哪怕国家给予收割机购置补贴,也是普通农民难以承受的。

齐政看着这些对大型机器一脸痴迷表情的学员,微微一笑。

能通过考核的学员,不是“老司机”也肯定有“老司机”的基因,对这种“大家伙”最没有抵抗力了。

这是约翰迪尔的切段式甘蔗收获机!

约翰迪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收获机械制造商,从去年开始探索研发适合国内市场的甘蔗收获机。

嘉谷糖业通过与其合作,从运输环节入手,设计开发专用运蔗车,并对糖厂装卸平台、压榨输蔗槽、撕解机等实施技术改造,实现种、收、运、产的有效衔接——莫得办法,国内尚没有能制造大型甘蔗收获机的厂家,只能依仗外企。

有了机器,还需要操纵机器的工人。而眼前这些至少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员,就是后备种子。

齐政面对他们,含笑道:“各位好,我是嘉谷集团的董事长齐政,欢迎大家参加嘉谷糖业的培训。”

齐政顿了一下,学员们的眼光都被吸引过来,道:“在我们嘉谷集团,一线员工是基石。所以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技术岗位等级和升迁体系,等级越高,每年的薪酬和奖励就越丰厚。只要肯努力,一线成才不是梦想。希望大家能在培训中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也希望培训后能和大家一起工作。”

哗啦啦的掌声,带着渴望和憧憬,热切地响了起来。

……

培训开始后,杨旭勇发现,自己等人要学的,可不单单是驾驶机械进行耕种收作业。

他们除了学习操纵机械,还要结合生产经营的项目,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服务的学习。

杨旭勇有些懵,开个收割机而已,需要学习这么多吗?

也难怪对文化程度有要求了,这么多的知识,没有点文化底子,学习的难度还真的相当大。

不过,除了底子薄、意志也薄的一些人退缩,更多人是咬牙坚持学习。

培训后同样要经过考核,只有通过了考核才能成为嘉谷的正式员工——他们都知道了,嘉谷的一线专业工人,分为初、中、高3个级别,全部倍于市场平均薪酬;而且在公司盈利超过资产5%到7%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分红。

简而言之,学得越好,评级越高,得到的回报也越丰厚。

这对于他们这些出身农门的人来说,可谓是天大的机遇了。

而且,嘉谷的培训也不是一昧的课本教育,更多是与实际操作结合:跟着约翰迪尔的技师学习收割机的操作和简单维修;跟着嘉谷农资的技术指导团队到蔗田间“实习”;跟着从澳洲等国回来的员工图文并茂地体验别人先进的成果……

杨旭勇隐有所感,嘉谷这是要将他们培育成农业“多面手”?

……

杨旭勇猜得没错,他们的培训正是嘉谷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的其中一环。

如今的时代,“农二代”绝大部分选择“跳农门”,呈现“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嘉谷体系的内部整合继续深化,最直接的表现是一线技术工人的比例持续增加。减少的管理人员,要么下到基层去工作,要么到培训基地去,若有不愿意的,只能自请离开。

与此同时,嘉谷一方面鼓励一线工人加强学习,提升水平;另一方面,着力建设嘉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培育新时代的农民接班人。

“哪怕他们离开了嘉谷,也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军人和推动农业抱团发展的带头人!而一家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新时代农民接班人的企业,谁人能挡?”齐政曾在集团高层内部霸气地说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