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游戏 > 异界大地主 > 第547章 突如其来的“恶评”(2/2)

异界大地主 第547章 突如其来的“恶评”(2/2)

作者:迷路行者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5-01 22:49:48 来源:258中文

9月底,马定文转道西北的阿拉鄯沙漠。

在阿拉鄯沙漠内,有嘉谷目前种植规模最大的林业基地——梭梭林。

如果说,马定文对于晋省的麻疯树基地是赞誉有加的话,对于沙漠里的梭梭林基地就吐槽不能了。

他知道种植梭梭林具有很大的生态意义,但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它不划算啊!

同样的投资,哪怕是种植最简单的速生林,相信都会比在沙漠里种梭梭林划算。

但当马定文真的来到阿拉鄯沙漠时,却被眼前大片大片的梭梭林给震撼到了。

浩瀚的沙漠沙丘中,一片片的梭梭林,一眼望不到边,将嘉谷开发的绿洲包围起来。蓝天上飘着白云,跟地上的黄沙与绿洲交相辉映,瞬间让人心旷神怡。

他错了!

不曾走进这片荒凉的沙漠,你不会相信在这片沙漠间的生命有多顽强。

不曾踏上这片翻天覆地的绿洲,你不会感受到梭梭林的存在是多么伟大。

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沙漠的马定文来说,沙漠中的树木简直就是魔术一般的存在。看到顽强扎根于贫瘠沙地的梭梭林,你根本不会想着计算它的经济价值,只会对其怀有敬意。

但马定文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怀有这种敬意的。

……

在马定文沉醉在沙漠变绿洲的奇迹之时,美国一位有名的生态学家,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是在创造奇迹,还是在制造灾难?”的文章,让嘉谷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浩大的舆论寒冬。

——“……中国政府,和一家中国公司,在大陆深处的一片浩瀚沙漠区,进行着一个惊人的计划!

他们计划着,将这块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区,变成可种植的良田,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农产品在国际上的依赖。

听起来,这个计划堪称伟大不是?寸草不生的大沙漠,经过人力的顽强对抗后,覆盖上植物,水土不再流失了,沙地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难道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吗?

并不是!

在自然界,无论是沙漠、荒山秃岭,还是草地和灌丛,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众所周知,沙漠的形成是由于缺水。

千万年的演化,干旱的依旧干旱,凭什么认为人类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可以改变千万年大气环流都改变不了的干旱?

譬如中国人要开发的沙漠区,自西北向东南绵亘550公里,西北最宽处约273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3000~3500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中国唯一的内海,叫渤海,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米,折合000毫米。

不考虑单位,只考虑数字。这个沙漠区的一年蒸发是9x3000,等于27万。而渤海的水,约等于4万。

也就是说,中国人开发的整个沙漠区,五年就能蒸发掉一个内海的水,这还不算植物生长要消耗的水分。

问题是,这些水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无非是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一途。

但这种做法是傲慢的,也是愚蠢的。

中国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不是在创造奇迹,而是在制造更大的生态灾难!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只要能长树的地方,上帝一定会造出一个“顶级的森林”。但我们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这家叫嘉谷的公司,就更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

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嘉谷开发阿拉鄯沙漠区的进度,用貌似详实的数据和有说服力的科学知识,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嘉谷集团,还很有心机地放出了几张沙漠里植物枯死的照片。

《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不必多说。纷至沓来的是《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日报》等诸多全美主流媒体的竞相转载和报道,各种媒体人纷纷对此事件发表激烈评论。

在这个信息畅通的“地球村”时代,信息的传递是以秒来计算的。美国主流媒体掀起阵阵波涛的当天,国内就已经涌现了针对“嘉谷开发沙漠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逆天改命”的评论文章。

嘉谷总部大楼,顶层最大的会议室内。

透明的落地窗倒映着嘉谷一众高层凝重的脸。

齐政、王昱业、公关部张泽宏、战略部丁显、嘉谷实验室陈建章……除了不在总部的几名高管外,整个嘉谷的核心阵容都聚集在这里了。

“外媒方面,对于我们的态度90%以上都是恶评。国内现在发声的媒体,也大多不是说好话的。与我们关系良好的媒体,都在等待我们的态度!”张泽宏言简意赅地总结当前的舆论形势。

听到外媒方面恶评如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高层脸都黑了。

齐政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

要说咋一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齐政还是很紧张了一番的。毕竟,别人开发沙漠是靠“大力出奇迹”,他开发沙漠是“真·逆天改命”。

但是,稍微观察了一阵子,齐政反而不紧张了。

原来不是发现了什么开挂的端倪,而是单纯为了“黑”而“黑”。

这就莫得心慌了。

对于大举开发沙漠,以及开发的后果,齐政是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的。

从贝加尔湖“地下调水”;以大学教授不完善的“深循环理论”作掩护;前期要低调而且让关键的水源开发挂上国家项目的名头……

而且,作为开挂人士,齐政在做好了决定之后,不会因为谁的吹捧或反对,就有丝毫的改变——除非会暴露秘密。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破事儿一大堆,但真不是最严重的情况。

当然,王昱业等管理层就不这么想了:“以前还可以不在乎国外的纷纷扰扰,但现在不行了。我们在海外有血缘关系的子公司已经不少,这样的舆论对我们有害无益。最关键是,这样的舆论风潮如果在国内也蔓延开来,形成压倒性声讨攻势,后果将不堪设想。”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齐政想了想,首先问了一个问题:“最先在《纽约时报》发出声讨的那货,是什么来头?”

战略部的丁显立刻回答道:“是一名叫帕森特里的生态学博士,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重要管理层之一。”

“绿色和平组织?”齐政双眼眯了起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