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林虽然一直躺着,但身体机能并没有下降,还是跟之前一样健硕。二·八·中·文·网此刻他正醒着,三胞胎爬在他身上,似乎是习惯了,几个小家伙又有了笑颜。
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沈家河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他想看到的是活蹦乱跳的方天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几乎一动不动地躺着。
“家河,外面怎么样了?”方天林天天受疼痛的折磨,现在却跟个正常人似的,说话时连眉毛都不带动一下。习惯真是强大的力量,痛着痛着就麻木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方天林忍耐力强悍,换个人未必能做到这样。
“下了良种的那部分田地,只要勤浇水,长势都还不错,其他那些就差了许多。至于被放弃的庄稼,基本都旱死了,只有良种活了一部分下来,不过也都半死不活。”沈家河眉目间染上忧色,“为了保住庄稼,村中央那口井差不多被掏干了,每天都要排队等候。现在大部分吃水都来自咱家那口清泉,大家都尽可能节省用水。”
“咱家也这样?”
“比其他人好点,但也不好太过,能省就尽量省。”
方天林满脸无奈。按说广延村一带年降雨量并不少,却是属于半干旱区,用水在正常年份都有些紧张,一旦旱情来临,呵呵,连人吃水都得算计着来。倒不是井水也枯竭,而是一部分井水被派了其他用场。
人不能光靠水活着,食物同样重要。在水还能凑合的情况下,自是要挪出一部分饮用水用于浇灌田地。
“家河,你不用为我担心,最快再过半个月,我就没事了。”方天林趁着清醒的这段时间,在脑海里翻阅了不少资料,找到他想要的信息,他根据那些估算了一下,以现在资料的传输速度,最快半个月,最慢一个月他就能自如行动。这样跟个植物人一般整天躺在床上的日子,他过够了,他实在不想再看到自个媳妇在他面前强颜欢笑。
“真的,你确定?”沈家河不去思考这事的可行性,他宁愿相信方天林说得都是真的。
“嗯。”方天林努力扯动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对了,地里庄稼快要成熟,村里有派人去守着吗?”
“爹他们正商量着。”说起这事,沈家河就一脸心有余悸。
原来,沈杜娟一家也分到了几亩地良种,二代三代都有。广延村因为近半人家都种了良种作物,还不太明显,沈杜娟那边就跟出头的椽子般,特别惹眼。尤其是地瓜土豆这两种,还只是半大,就有人摸黑去偷,一晚上被*害了小半亩,要不是那夜月光比较明亮,贼也怕被人抓住,一听到动静就跑走,损失怕只会更大。最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是,从蛛丝马迹中能看出做这事的并不是灾民。
辛苦几个月,结果却便宜了旁人家,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村人,这感觉实在是太过糟心,就连沈杜娟一向与人为善的婆婆,都在村里指桑骂槐了好一阵。
伍家的外债今年夏才还得差不多,家里粮食并不充裕,地里这些可谓是救命粮,这样都有人要去祸害,实在是心太黑。
至此后,伍家每天晚上都有人守夜,其他村民也争相效仿,毕竟尽管收成可能不好,那也是辛苦许久才有的成果,谁也不愿意被贼给祸害了去。家家都派人守着,贼再想得手就没那么容易。不过,这种事还是防不胜防,地瓜土豆还好,植株矮小,一眼望过去瞧得清清楚楚,玉米地太容易藏人,第二天检查的时候时常能发现被人掰走了几棒。”薛广林坐下缓了缓神才说道,“现在城里生意不好做,货都进不来,有几口井水位都下降了,我爹决定年后就离开。”
“去哪?”沈老爹猛然瞪大了眼。
“南下,具体去哪还没定,”
“怎么不再等等?”
“一冬天就只下了那么点雪,旱情恐怕还会持续,晚走还不如早走。”薛广林想了下,最终还是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爹,这次跟我们一起离开的有不少人,还雇了镖师,应该比较安全,要不你们也跟我们一起走?”
“这……”沈老爹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你们具体哪天走?”
“只要不下雪,就定在正月十八那天离开。”薛广林没有多停留,喝了杯茶,搁下一大包礼就起身告辞,“爹,这事不急,不过您得好好想想,商阳山脉另一侧已经有地方发生流民暴动,等到那时,想走都难了。要是您决定离开,就十七之前进县城找我,住宿我来安排,我会想办法匀一辆马车给你们。”
“老婆子,去拿些鸡蛋给广林带上。”
“哎,我这就去。”张婆子白着一张脸步履匆匆朝上房走去,没一会就拎了一篮子鸡蛋出来。
薛广林接过,不再耽搁,立刻上了马车。
沈家海四兄弟将他送到大门口,目送马车远去,随后院门重新关上。
“这事你们怎么看?”沈老爹一脸凝重,他没想到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等地步。
过了半晌,见堂屋众人都默然不语,沈老爹挥了挥手:“散了吧,你们都回房好好想想,明晚再来商谈。”
暴动?方天林眯起眼,这是灾情太严重,还是那里的官府政策出了问题?要只是一个地方出现动乱还好说,若是各地都起乱子,这是靖朝要亡的迹象。
方天林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个决定真不好下。不走,谁也不知道事情最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走,就他们一家的话,势单力孤,薛家铁定靠不上,也就薛广林还念着翁婿之情。
“家河,你怎么想?”
“腊月二十那天黄大娘家遭了贼,家里粮食几乎被搬空,东借西借这才勉强熬过这个年,这还是在有人巡逻的情况下。其他村子更严重,每个村都有好几家被偷了,听说还有人因此受伤。”沈家河歇了口气,又接着说道,“前些日子梅牙婆来我们村,带走了几个小女娃外加一个寡妇。”
“你的意思是走?”
“嗯。”
方天林不由对自家媳妇刮目相看,且不管这个决定是对是错,能这么果断,就值得他佩服。要知道靖朝人大多留恋故土,不到万不得已,没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
只是搬家难度相当大,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车架。算上薛广林说要给的那辆马车,那也只有两辆,而且其中一辆还是牛车。
沈家有两位老人,六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还要放诸多行礼,光两辆车显然不够地方。第一步就卡住了,后面怎么弄?方天林当过兵,知道赶路应该轻车简行,带那么多负累显然极不明智,但要说服沈老爹他们扔掉一部分东西又谈何容易?
到底走还是不走,方天林一时间也没法做出正确判断。他是倾向于离开,不为其他,只因这么做是主动行为,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可控。留下就没个定数,等到不得不走,那就意味着事情已经走到极为糟糕的地步。真到了那时,他们就再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不断跟着人潮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