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我的战机是洞天法宝 > 三十一 无忌大帝

我的战机是洞天法宝 三十一 无忌大帝

作者:爱鱼的肥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5 15:25:54 来源:258中文

河源村地处楚河之滨,东面是楚川镇,西面是绵延上百里的大草原。草原的尽头是子金国东方的屏障,闻名遐迩的宁武城。

宁武城闻名于世绝非偶然,它城高墙厚,曾不止一次地阻挡了太古国大规模的入侵。这座城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传说,走出过各式各样的英雄。当然最出名的还要数赵无忌死守宁武,斩妖魔、借天兵,十八骑复国的故事。

相传六百多年前,武略超群、能征善战的太古国国君慕容阳成亲率大军渡过乌河,开启了他短暂却罪恶的侵略之旅。彼时太古国的军事实力空前强大,在慕容阳成的带领下,仅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将子金国打得奄奄一息。

偌大的子金国七十余城、二百多个乡镇,不计其数的村落,都沦陷在太古国的铁蹄下。只有东方的宁武、宁远、滨川三城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得以暂时性的幸免。可在强大的太古国面前,这三座城到底能支撑多久,大家的心中其实早已有了定论。而此时太古国的大军正马不停蹄地向宁武城奔来。

彼时宁武城的守将刘向见太古国已经攻陷了十分之九的子金国,自知无法阻挡大军前进,便欲弃城投降。守将要投降的消息在宁武城中不胫而走,巷间坊中,交头接耳谈论的都是这话题,宁武城内一时间人心惶惶。

彼时赵无忌只是刘向手下的一个士兵长,既无权又无势,手下仅有十余名亲兵追随。当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时,他不禁大为恼火。赵无忌率领手下的十余名亲兵直闯刘府,彼时刘府内众人均欲自寻生计,已乱做一团,赵无忌带人毫不费力地就从刘府中将刘向擒获出来。他威逼着刘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动员大家积极抵御慕容阳成的大军。

会议是成功召开了,可宁武城内的众将领此时已毫无斗志,心中所念与刘向大同小异,只想着如何才能保得一家老小的性命,至于抵御慕容阳成的大军,他们连想都不敢想。赵无忌见众人观念不同,心中恼怒异常,他一面将刘向囚禁起来,一面动员众兵士抵御慕容阳成的大军。可此时人心离散,一时间兵、民去者十之六七。

赵无忌手下亲兵见大势已去,多有劝赵无忌潜逃者。赵无忌力排众议,坚决要留下来抵抗慕容阳成,他一面加固城墙安排守御之事,一面鼓舞士气教演军士。这时宁武城中愿意跟赵无忌守城者仅有兵士三千余人。

就在赵无忌将刘向囚禁起来的几天后,慕容阳成率领大军抵达了宁武城下,他们展开了猛烈的攻城战。

三个多月,一百余天,三千多名兵士,在赵无忌的率领下,硬是抵挡住了太古国大军十余次的猛攻。然而最后一战,宁武城损失惨重,兵士、百姓几乎伤亡殆尽。赵无忌站在城头看了看身后仅剩的十八名疲惫不堪的兵士,又望着城外铺天盖地的太古国兵士,感叹命运的同时,心中却没有一丝悔意。

接下来的几天,太古国的兵士消停了许多,他们在休养生息,准备发动最后的猛攻,一举踏平整个宁武城。赵无忌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与那十八名九死一生的兄弟搭起高台,焚表祭天,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紧接着他们吃尽了城中最后的一粒粮食,喝干了城中最后一滴美酒,准备在太古国发动最后总攻的时候,杀出城去,与他们殊死一战。

就在赵无忌祭完天的第二日清晨,太古国进攻的号角吹响了,那一天乌云密布,天边轰隆隆不时地响着雷鸣。铺天盖地的太古国士兵向宁武城冲锋,他们的喊声好似要与那雷声抗衡般震耳欲聋。

赵无忌在城中与十八名弟兄洒泪分别,他们骑着骏马,身披重铠,相互怒喊着,相互激励着,相互说着平日里最说不出口的话语……

随着赵无忌佩剑的高高举起,宁武城的吊桥缓缓下降,十九骑发声喊,一起杀出城去。

他们何尝不知道力量的悬殊,他们何尝不知道无论他们杀死多少敌军,迎接他们的都是死亡。可这又能怎么样呢?在他们最初决定坚守宁武城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就与宁武城牢牢地绑在一起,他们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人在城在,城破人亡!

十九人杀入重围,无不以一当百,与太古国的士兵进行着殊死搏斗。太古国的兵士丝毫没有被他们悲壮的行径所感动,那些兵士将他们围在中间,手中的兵器不住地向他们身上戳去……

斗不一时,只见红霞满天,金光四耀,也不知多少兵士从天而降,他们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挥舞手中的金枪,帮着赵无忌杀散敌军。所有人看到这一场景都惊呆了,赵无忌等十九人精神抖擞,纵骑猛追,借着天兵天将的兵势,一路上杀兵斩将,将太古士直赶过乌河去,尽收所陷失地。可说也奇怪,十九人所斩将领俱都青面獠牙,面目狰狞,身上留出的血液也与常人不同,多呈蓝青色,后来众人仔细一查才知,那是妖魔所化。

这一战太古国死伤无数,元气大伤,慕容阳成回宫后怒火攻心,一病不起,没用几日便撒手人寰。新继位的慕容卓年纪尚小,不敢再起侵略之意。从此两国隔河而治,相安无事。

彼时原子金国皇室被慕容阳成屠戮殆尽,赵无忌由于有复国之功,深受子金国人民爱戴,人民推举赵无忌为子金国新的主人,便就是响彻几百年的无忌大帝。

赵无忌登上皇位后考虑到太古国常有吞并之心,他将国都由崇飞城迁移到更靠近乌河的蜀峰城。那十八名跟无忌大帝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也身登重位,被无忌大帝分封到各险要之地,以防后患。子金国经此一役,无论是经济还是制度一下子都退后了好几十年。可在无忌大帝的带领下,全国开始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修缮城池,没用几年,子金国就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由于宁武城是无忌大帝起兵之所,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城中心塑起了一尊三丈多高持剑纵马的无忌大帝像。这尊石像刻画的无忌大帝栩栩如生,深受人民喜爱。后人总是不远万里地来到石像面前叩拜、祈祷。为了凸显大帝形象以及防止石像被破坏,渐渐地石像周围又修建起了一圈小花坛,筑造了几个小水坛。再渐渐地各式的商人也聚集在这里进行买卖交易,他们建起一幢幢的茶楼、酒楼、商铺,一时间这里热闹非凡。再后来这里就变成了子金国几千里内最著名的所在——大帝广场。

若说大帝广场是几千里内最著名的所在,汉安楼无疑是大帝广场上最耀眼的建筑。只因其庞大得无论是谁只要瞧过一眼,便永生难忘。

据匠者介绍:汉安楼是由九九八十一根圆木支撑而起,高二十一丈,宽十四丈而见方。共分九层,每层外都铺以灰瓦,灰瓦上面多垂着一根红绳。传说那是为了纪念与无忌大帝共同守卫宁武城而死的众兵民而系。

其实汉安楼最初的模型并不如现在看到的这般高大,也并没有现在看到的这般富丽堂皇。最初的汉安楼仅有三层,是由十八王之一的宁王斥资所建,为的是可以站在汉安楼上鸟瞰整个大帝广场。

那宁王本是底层军士出身,非常能体察到百姓的疾苦,他建了这汉安楼并不想独自享乐,而是要让所有来到大帝广场的人们都能享受到这一美好景象。

最初,老宁王活着时还经常派人加意地打理汉安楼。可老宁王死后,后世的宁王对这汉安楼便也不那么在乎了,渐渐地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楼。再后来虽也经常有财主出资修缮,却也再不复老宁王时辉煌的模样。

如今看到的汉安楼,是一巨贾花巨资从这一代的宁王手里买过来再加以改造的。买过来后,他先是请大量的工匠将原来的三层楼加高成如今的九层,并且一改此楼往日观光、游览的风貌,而打造成一座集茶楼、酒楼、客栈为一体的消费型场所。

如今的汉安楼一层被设为茶楼,供贩夫走卒喝茶、听书、歇脚之用。二三四三层是酒楼,常有文人雅士闲来无事约一二好友,挑靠窗的位子喝喝酒、谈谈诗,依窗而歌。再往上的五六七五层被老板圈成了各种大小的房间,以供往来游客休息、住宿之用。

但是九层是不轻易对外开放的,老板要留着这些房间招待往来的王公贵族及更有身份的客人。住在九层不仅可以鸟瞰整个大帝广场,连宁武城四周的城墙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甚至你可以往东看到茫茫的草原,往北看到巍峨的楚辰山,往西看到一个个错落的山村,往南看到滚滚的楚河。

每日里太阳东升西落,汉安楼就像一个巨大的时钟,将影子投映到城市中的各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