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如来必须死 > 0270:求同

如来必须死 0270:求同

作者:鸟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9-30 10:27:28 来源:258中文

历史上的姜维,死的是很惨的,不光自己的尸身被践踏残害不说,还“妻子皆伏诛”,更悲催的说,再加上陈寿的语言简练,所谓妻子,连个名号也没有留下来。

前世的王迪其实也曾经琢磨过这个事情,一开始以为是陈寿因为师尊的关系(谯周是个大投降派)要刻意抹黑姜维,毕竟,按照他的年纪来看,儿子也应该不小了,甚至应该在蜀汉政权中有个一官半职,就这么连个名号都没留下,估计是借机黑一下。

但是,后来王迪在其他的资料中得知,隋末唐初有一位叫姜宝谊的将军,出身于天水姜氏,乃是姜维的后人,可见,原时空的成都兵乱,并没让姜维一脉断绝,很有可能还有其他子嗣流落在外逃过一劫,而陈寿,隐去这段资料,也算是间接的保护了姜维的后人吧,毕竟,从当时的风评,包括陈寿自己的评价来看,立国的西晋,并没有给姜维洗地的意思。

本以为在这个时空,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和阴差阳错,姜维的命运得到了改变,不说能够寿终正寝,说不定也能捞得个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宿命。

谁曾想,即便是续命五年之后,姜维还是死在了成都,死在了一场早已物是人非,却也算得上一场浩劫的兵乱之中。

而且,据知情人士透露,结束姜维性命的,是一群投降了鲜卑人的汉人高级将领,为首的,正是皇甫闿和蒋舒。

秃发树机能为的就是将这些降将彻底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所以,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而是大张旗鼓的宣传。

只不过,从流传出来的信息来看,王迪唯一“欣慰”的地方就是,死的没有原时空那么凄惨,一人捅了一刀,没到剖腹取胆的程度,而家人,虽然没有了下落,却也因为没在成都之内而逃过一劫。

这,也只是王迪个人对比原时空的一种自我安慰,在刘谌等不知道个中“内情”的人看来,因为没有这种对比,所以,也就没有了那种“欣慰”,相反,有的却是一种憋在心中的不满。

虽然忠心可嘉,但姜维却是好心办坏事,做了引狼入室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眼下这成都,已经没有了钟会的身影,但是,麻烦甚至比钟会在的时候还要大。

连番恶战之后,经过统计,即便是加上张悌与钟离牧这样的外援,雒县城中也不过是30000多人,成都呢?仅仅是鲜卑人,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何况还有皇甫闿和蒋舒为首的“伪军”部队,汉嘉军区的残余势力是什么态度不好说,但很有可能迫于鲜卑人的淫威,再加上伪军部队的循循善诱而彻底倒过去,除非南中方面能不计前嫌,既往不咎第一时间劝降,否则,敌军又将多了一股战力。

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即便是汉嘉军区站在了汉人的立场上,南中→雒县→汉嘉,六万大军勉强对成都形成了合围,似乎是占据优势,但是,身后的梓潼和阴平、武都、汉中可是立场不明啊,鲜卑人是从阴平小道一路杀过来的,占据了涪县之后,主力奔着雒县→成都这一条就来了,此一路暂且不说,汉中的胡烈和梓潼的诸葛绪就真能摒弃前嫌和自己一个立场?不可能,别忘了,张翼廖化的光复军团还在剑阁那里死磕啊。

更别说在雒县城破之前,神秘消失的钟会,这货究竟在哪里?

总之,整个大西南,一边混乱,如果将钟会、诸葛绪和胡烈三人算作是貌合神离的话,加上自身、鲜卑人和东吴外援的话,一共有六股势力在角力争斗,成犬牙交错之态势了。

一想到这一层,刘谌和王迪就禁不住的头疼:如此混乱的局面,又从哪里入手解决呢?切入点找不好的话,局面只会进一步被动恶化,那成都里面的鲜卑人可不会一直这么安分守己下去的。

在扩大会议(张悌这等外援也出席了会议)里,虽然大家各抒己见(主要是利益分歧),不过,很快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首先,一定要争取到汉嘉军区的支持,虽然这股势力比较单薄,但即便是鸡肋也是弃之有味的,一旦就此倒过去的话,对己方也是不利,所以,尽快通过南中方面加以争取,比如,从大汉主义的民族立场之上,比如,从为其义父钟会报仇雪恨的私人情感角度(虽然生死不明,但是,先把雒县失守的锅甩到鲜卑人的头上),还比如,一旦投诚的话,既往不咎,驱逐鲜卑之后另有好处和合作空间。

第二,南中方面立刻行动起来,趁着成都方面暂时还处于混乱和整合的状态,立刻全盘掌控犍为郡,先锋部队立刻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随时保证对广都一带形成威胁——其实这个时候直接进攻广都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为了不过度刺激鲜卑人,在真正准备好之前,还是低调一点。

第三,派出外交人员和梓潼方面以及汉中方面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暂时达成停火协议,就算不能停火的话,也要保证张翼和廖化方面有足够的能量限制此二者在后面的捣乱和破坏。

第四,立刻开始明察暗访,看看钟会这厮究竟在哪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在四点共识之外,会议之上,还围绕着两点主要分歧在明争暗斗。

第一个就是雒县方面现阶段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哪里,成都还是身后。

刘谌复国心切,更是不忿故都被一群蛮族践踏,所以,希望能够休整完毕之后,如果南中方面和汉嘉方面摆平的话,能来个三面合围,毕竟,成都里面不过是三万多缺少骑兵资源的鲜卑人,兵力整合完毕之后怎么说也有个六七万人,问题不大。

但是,张悌和钟离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此兴趣不大,再者说,迅速帮助蜀汉复国,似乎对吴国也没有什么好处,就这么让益州和北方始终处于混乱状态,我大吴国休养生息后正好一个个灭掉(当然,这一点不能说出来)。

少了这两个外援的帮助,自然会给刘谌增加不少难度,况且,王迪也不赞成此时对成都出手。

王迪反对,其实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那个原因是:怂。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是给这几支军队打了个分数的,张悌和钟离牧的分数最低,打顺风仗没问题,指望着他们全心全意的硬抗鲜卑人不可能,至于刘谌和南中方面,勇则勇矣,勇得过这批鲜卑精锐(不是精锐的话也不可能拿出来干这个活)吗?心里没底,没底的事情还是不要做得好。

因为这个理由太怂,所以不好说出口,不仅会降低自己的风评(畏敌如虎),也可能起到劝说的反作用,反而激怒刘谌强攻成都。

还有一个表面化的理由,那就是立场,毕竟此刻的王迪,表面身份还是荆州牧,大吴国的官员,就这样不遗余力的为刘谌铺路也有些说不过去,说不定还会过早的暴露自己,让钟离牧和张悌这两张牌打不出来。

所以,思来想去,王迪给出的理由就是:暂时对成都采取守势,既要做好防范成都方面有可能的攻势,也要趁机拿下身后的涪县—江油关一线,确保后路无忧。因为此一路鲜卑人别看有三万多人,但是,来的比较仓促,没有什么骑兵部队,但是,如果关不住后门,让那些雍凉二州的后援部队源源不断的顺着阴平、江油关涌进来就不好办了,最好赶快把门关上,到时候,这成都里面的几万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事,宜早不宜迟,现在,鬼知道江油关是什么样子了,只能祈祷是亡羊补牢尤未晚也了。

一番好说歹说,刘谌这才同意了王迪的说法。

至于第二个分歧,就是东吴的援军待遇问题。

人家千里迢迢的从荆州跑过来,劳心劳力,自然不是什么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作祟,虽然说钟离牧和王迪私交可以,张悌也有被胁迫的成分在内,可是,这些都和刘谌没有关系啊,人家凭什么赔钱赔人赔精力的跑过来伺候你老人家?实现你的那个什么伟大的大汉复兴梦?

刘谌也知道,这些吴狗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没有好处断然从命,但割出太多利益,却也不甘心,所以,主动提出,拿钱粮摆平——毕竟,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问题。

张悌和钟离牧却很不开心:老子差你几个臭钱?老子缺钱(呃,其实是缺的)?不行,必须割地,嗯,三巴之地不错,离荆州又近,你们也没精力经营,还是给我们吧,皆大欢喜。

结果,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双方都对对方的“合理诉求”产生了强烈的心里不适,省却了心平气和的据理力争之后,直接进入了撕逼(嘴上)的阶段。

眼看着求同的大好局面不在之后,一旁冷眼旁观的王迪,忽然提出了一个双方从未听过的新词。

“诸君,不知租界可行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