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掉入异世界也要努力活下去 > 203 南征北战

掉入异世界也要努力活下去 203 南征北战

作者:梦丣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3 16:44:12 来源:258中文

刘备死后,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署,让诸葛亮自选僚属,全权处理国事。不久,又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朝中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一人裁决。诸葛亮从此开始了主政生涯

其时南方几郡同时起兵叛乱,诸葛亮考虑到新遭国丧,故此不便派兵**,且派遣使者访问吴国,加强与吴国的亲善友好关系,于是两国结为盟国。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到秋天南方叛乱被彻底平定。诸葛亮南征是主政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用兵,可是这时候的蜀国其实其实兵马并不多,所以诸葛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攻心的策略。再次最著名的就是七擒七纵,诸葛亮来到南中不断取得胜利,而且俘虏了孟获,孟获是被当地少数民族和汉人所敬仰的人。

诸葛亮就放了孟获,让他军营中参观,问孟获:“我的营寨怎么样。“

孟获说:“我以前不知道虚实,如果知道虚实,一定容易胜。“

诸葛亮笑着放走孟获,总共七次,诸葛亮还要放走孟获,孟获才服输答应不造反。没有写明这些仗都是怎么打的,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心胸和韬略。从诸葛亮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一句说明其实胜利并不容易。

诸葛亮给这些少数民族带来耕种和织布的技术,为民族融合做出一定贡献,不过军费由这些地区承担,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这次南征解决后顾之忧,而且没有任用官员,让当地人自己治理。以后这里没有出现大规模反叛,可见诸葛亮政策有一定效果。

南征回来诸葛亮训练兵马,准备北伐。写下著名的出师表

现在天下一分为三,而我蜀汉国力困乏,确实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然而宫中侍卫近臣勤奋不懈,前方忠诚将士忘死舍生,只是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恩荣,想转用来报答陛下。

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兼听各方意见,以继承光大先帝的美德,振奋仁人志士的精神,不可妄自菲薄,谈吐不顾原则,以致阻塞臣民忠心劝谏的言路。

宫廷与官府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一视同仁。

如果有作恶犯法或行善尽忠的人和事,都应该交给有关主管官员判定对他们的惩处或嘉赏,以显示陛下的公正严明,不可偏见行私,使宫廷内外的法度有所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忠良诚实之人,他们的心志思想忠诚纯洁,所以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任用。

臣下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可以同他们商量,然后施行,这样定能补偏救缺,收到集思广益的成效。

将军向宠,言行公正、性情和善,精晓军事,以前先帝曾予试用,称赞他是有才有能之人,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都督。

臣下认为军中之事,都可先与他商议,这样定能使军内和睦、进退配合,将卒配备得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前汉兴盛强大的主要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就是后汉衰弱颓败的重要祸根。

先帝在世时,常常与臣谈论此事,没有一次不为桓、灵二帝叹息痛心。

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都是忠诚可靠、誓死守节的贤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兴盛汉室就指日可待了。

“臣下本是普通百姓,自己耕食于南阳,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手下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臣下卑贱浅陋,屈驾亲谒,三顾茅庐求访微臣,向臣下询问天下大事,臣因此感激不已,便答允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上军事失利,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自是至今已是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臣为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将国家大事托付给臣。

臣自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愁虑叹息,惟恐所托之事不能收到成效,以至损伤先帝知人之明,因而五月渡过泸水,率军深入不毛之地。

如今南方已被平定,兵力战具准备充足,应该鼓励督领全军,北定中原,竭尽自己的平庸才能,铲除凶险奸恶的敌人,兴复汉室,使国都能返迁洛阳。

这即是臣下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国事、进献忠言,此乃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将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臣下,讨伐无成绩,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发扬德行之忠言,则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怠慢失职之过。

陛下也应当自我多加深思,向群臣征询治国良策,明鉴和采纳正确的意见,牢记先帝在遗诏中的告诫。

这样臣下就受恩非浅、感激至深。

现在为臣即将远离陛下,起草此表,泪如雨下,不知所言是否得当。”

其实出师表大家熟悉,都说诸葛亮没有选拔人才,蜀国无人才是诸葛亮造成的显然不是事实,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选拔出很多人才,比如继任者蒋琬,费祎,魏国降将姜维这些都是诸葛亮选拔,这些人才至少支撑诸葛亮死后,二十几年蜀国江山。说诸葛亮嫉贤妒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诸葛亮亲自攻打祁山军容整齐,赏惩肃严,号令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蜀,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震动惊惧。取得一定的成功,诸葛亮任用马谡在街亭败给张颌,虽然是马谡不听调动,但是诸葛亮是有责任的。

诸葛亮迁移西县百姓千余户,退军汉中,处死马谡,向全军承认错误,并向后主上奏说:“臣下以浅薄的才能,担当了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领受君令和所赐锦旗斧钺以激励三军,却未能按照规章、严明军纪,面临大事而犹豫决策,以致发生了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箕谷发兵失于处事不谨慎,其责任都由于为臣用人不当。

臣下既无知人之明,考虑问题又多有糊涂之处,依据《春秋》军事失利先罚主帅的典则,此次战争失误的主要责任在臣。自请降职三级,以罚过错。”于是后主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仍如以前一样总管全**政。

这次征伐是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因为魏国没有想到,诸葛亮会去攻打魏国,诸葛亮斩了马谡,而且自己自请降职。

当时就有人觉得诸葛亮不该斩马谡,可是诸葛亮一向公正严明,诸葛亮当时并没有孩子,就请求诸葛瑾把诸葛乔给自己做儿子,诸葛亮很喜爱他,但还是让他参加艰苦的运粮工作,其实诸葛亮做什么事情都是以身作则,杀马谡也是这样,从来不包庇亲近的人,而诸葛亮降职,虽然实际职务和从前一样,但诸葛亮没有推脱过错,其实人都是这样看见别人错误容易,看见自己错误难,认错更难。看曹操面对错误时知错,改错,但是从不认错,可见认错其实相对来说更难。

后来诸葛亮在这年的冬天又出

征都来得快去的也快,是粮草不济而撤退,粮草是限制诸葛亮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撤退时候斩杀了王双。

整体上没有成功,有小的胜利。

229诸葛亮派遣陈式领兵攻打武都、阴平。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领众军准备攻打陈式,诸葛亮亲自领兵进取建威,郭淮只得退守雍州,诸葛亮于是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取得了小的成功。但成就并不大。

诸葛亮吸取教训在231年再次兵出祁山,用木牛运送物资,这次准备充分,可是却遇到了司马懿,司马懿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敌人,这次虽然是两人正式交手,可在这之前就有过智谋的碰撞,比如诸葛亮想策反孟达,可是被司马懿察觉,迅速剿灭孟达。

而这次交手,司马懿的策略很简单就是不交战,坚守不出,诸葛亮被迫撤退,撤军部队不散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容易被追杀。可是诸葛亮做了严密防守。

根据魏略中记载司马懿派张颌去追,张颌对司马懿说:“兵法上说围城一定要留出一条路,回去的敌人不要追赶。司马懿不听。张颌不得已追击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乱箭穿身。这是魏略当中的记载,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根本看不出与诸葛亮交手的是司马懿,而是张颌。为什么会这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国人,后来归降于晋朝,而司马懿是晋朝的奠基者,所以有些话不方便说,其实陈寿的父亲因为触犯军法被诸葛亮处置了,有人说是杀了,有人说是关进牢狱。

但陈寿还能相对公正的为诸葛亮做传,抛开私人恩怨,只从历史的角度,国家的角度去写已经很不简单了。其实陈寿为诸葛亮做传记已经冒了很大风险。所以陈寿也是了不起的。

诸葛亮回到蜀国后没多久再次出兵,也是最后一次,纵观诸葛亮这几次出兵第一次时机很好,但用人失误,其他几次因为缺少粮草,小胜而回,也可以说没有实现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