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 > 第三章人面桃花(三)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 第三章人面桃花(三)

作者:非语逐魂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1 18:03:27 来源:258中文

“老爷,再走下去,都熬不住了。”陶三掀开轿帘,饿得泛青的脸颧骨高耸,干裂的嘴唇绷着几道血口,“没水没粮三天了,家仆们实在走不动。”

陶安然叹了口气,摸着紧抱怀中的木匣:“按照恩公所示路线,还有五天就到了。那里风水极佳,定能兴旺陶族。跟老兄弟们说说,再坚持坚持。”

陶三想再说些什么,欲言又止,摇头离去。

北齐,汉中,短短十年时间,崛起一方陶姓富豪。无人知其如何发家,只知族长陶安然时常出门远游,归来必有大批金银财宝。有说陶安然做药材生意,趁着天下战乱,贩药牟取暴利;有说陶安然祖上是东晋贵族,亡国时留下富可敌国的财富藏于极为隐秘的地方;也有说陶安然精通天堪地舆、望星探墓,以盗墓发家。

平日陶家乐善好施,逢战乱灾荒,开铺施粥。若遇乞丐流孤,更是好酒好肉,赠送银两,或收留陶家做了家丁。官府打着各项明目收钱,也慷慨异常,毫不吝啬。

种种举动,深得人心。故此陶家生存于乱世,竟然多年平安无事。

时值盛夏,陶安然院中纳凉,有一奇装异服的少年登门求见。陶安然闻得少年装束相貌,面色大变,匆忙赤足出迎。

见到少年,陶安然更是面色惊怖,随即恭恭敬敬请少年入内堂密谈至半夜,才安排一方小轿,直抵内堂门口,载着少年出府。

此事甚为神秘,家仆见陶安然面色不佳,哪敢多问?当夜,陶安然居室彻夜通明,窗棂倒映着来回踱步的影子。

次日清晨,陶安然召集家族百余人,收拾细软,即刻离府,迁居长安南的“桃花峪”。

众人一时接受不了,这安生日子,偌大家产,说不要就不要了?

陶安然面沉似水:“愿意跟我走的,虽然一路艰辛,到了桃花峪自然有好日子过。不愿意走的,陶某双手奉上重金,足够十年无忧。”

此话一出,百余人哪里还有犹豫?赌咒立誓,誓死相随。仅有寥寥几人,领了遣散费,默默离去。

乡邻得知陶族迁居,哪里舍得?含泪送了五十余里,才依依道别。就连官府都派大队兵马,一路送至汉中边界,方才折回。

谁曾想,陶氏巨富突然举家搬迁的消息,不仅轰动了汉中,更引得几股流寇垂涎三尺。

陶家出得汉中三日,就遭了流寇围劫。百十人平日养尊处优,哪里是如狼似虎的恶匪对手?流寇倒有规矩,“不杀人,不奸,淫,只要钱财粮食”。

陶安然为保家族性命,又想起沿途几处大户人家,平日往来甚密,礼物馈赠更是不计其数,落难时必能相帮,于是一一照办。

正所谓“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往日那些大户好友,听说陶家没落,都紧掩大门,闭门谢客。

熬不住的,趁夜卷裹值钱物件,纷纷逃了几十名忠心耿耿的家仆,陪着陶族一路忍饥挨饿,四处乞食,走着“有上顿没下顿”的不归路。

然而,“战乱逢灾年”,老天旱了一个多月,滴雨未落,背井离乡的难民越来越多,哪里还能寻到吃的?听说已经饿得活不下去的百姓,已经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情,陶家也处在即将饿死的边缘。

“陶三,你跟着我多少年了?”陶安然苍老的声音从轿中传出。

“回老爷,小人十二岁得老爷收留,已经三十一年了。”虽然隔着轿子,陶三依然恭敬弯腰,低头回话。

“三十一年了……陶族发家整整三十二年,如今我做这个决定,你后悔么?”

“老爷对陶三有再造之恩,只愿死在老爷身后,为您收棺厚葬。”

“哈哈……我还没老呢?先咒我死。”陶安然笑声里隐隐藏着恐惧,“今天就别走了,好好休息。派几个家仆寻寻水粮。到了桃花峪,我一定带你们过上好日子。”

陶安然握着几株择洗干净的野菜,苦笑着望着轿子,心中暗叹:如果不是他的出现,何至于此?

家仆早已饿得东倒西歪,扭头睡去。家眷小口吃着野菜,着实难以下咽,忍不住呕出黄水。

“睡吧,睡了就不饿了。”陶安然又是一声叹息,入轿发呆,不多时,鼾声响起。

睡梦中,他梦见全族正烤着乳猪。火红的炭火炙烤着红白相间的肉块,“滋滋”冒着油泡,“啵啵”破裂,迸发着浓郁的肉香。

香味越来越真切,直到把他从睡梦中勾回现实。他怔怔地瞪着轿顶,那方木匣藏得极好,方才略略放心。再掀开轿帘,家仆们正围着篝火,靠着半条腿肉。

陶三见老爷醒了,喜滋滋地用弯刀插起一块好肉,送至轿前:“托老爷洪福,居然寻到一只刚死的野猪。老爷睡得熟,待烤好了再唤醒老爷。”

平日都瞧不上眼的烤猪肉,如今用金山银山都不换。陶安然接过弯刀,也顾不得烫,大口撕嚼:“真香……好肉……哈哈,老天有眼。”

“老爷吃得可还安好?”陶三眼中闪烁着篝火的光芒。

“快叫家眷们共享!”陶安然又扯下一块肥肉,奋力一咬,油泡顺着嘴角流淌。

“他们……他们恐怕吃不到了……”陶三恭敬地笑着,嘴角几道皱纹透着戏谑。

“陶三……何出此言?”陶安然半张着嘴,几块肉渣“啪啪”掉落。

“老爷,您的孙子,怎么舍得吐出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陶三敛起笑容,佝偻的身躯挺得笔直,“可惜,现在是吞食其肉,众叛亲离。”

“你说什么?”陶安然再往篝火旁看去,家仆正将家眷平素穿的衣物丢进火里。

篝火上炙烤的,分明是一具具烧得焦黄,一截截的人体躯干。

家仆举刀对着一具还未烧烤的人体,狠狠切下头颅,抽起一条木棍,从脖颈探入,倒置对着地面一砸,“噗”的一声,木棍贯穿天灵,浆白色的脑浆淌出,糊粘了满头长发,露出一张俊俏的脸。

一双睁得滚圆的杏眼,透着惊恐和屈辱。

正是陶安然最是宠爱的三房小妾。

“三姨太果然烈性,很是带劲。”家仆狠狠攥了一把小妾沾满鲜血、高耸的**,“噗嗤”咬了一口,连血带肉撕起一大块。囫囵嚼了几口,抻长脖子,喉结“咕嘟”翻动,生生咽了进去。

“当年,你杀我全家,夺走宝书,可曾想到会有报应?”陶三将弯刀举到嘴边,伸长舌头舔舐,“这把刀,我保存了三十二年,就是为了今天。”

“你……你是……”接连剧变让陶安然肝胆俱裂,蹬着轿子往后躲。

“没错,是我,那个躲在床下,目睹你奸我姐姐,杀我全家的孩子。”陶三两眼淌出热泪,仰天长呼,“爹,娘,姐姐,我为你们报仇了!”

“他们,居然还有个儿子!”陶安然已经语无伦次,“你……你……”

“我的爹娘,原是西南深山一族,后因坏了家族规矩,同辈生了情愫,带着族中奇书逃至中原,隐姓埋名。”

“那天雨夜,他们收留了一个晕倒在门口的大汉,却不曾想到,引狼入室,终酿成惨祸。”

“那个大汉,本是汉中独行大盗,被仇家埋伏受了重伤。被救治不但没有感激之心,还对恩公家的女儿生了歹心……呵呵,逃走时,他从恩公家中搜到一本书,上面记载着种种治病下毒的奇异法门,更标注了数十座巨墓的详细位置。他凭借这本书,成了一方富贾,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陶大善人,我说的可有遗漏?”

陶安然瞬间苍老了几十岁,身子软踏踏地缩在轿内:“为什么现在才动手?”

“因为,他们的儿子,忍了三十二年,不单要灭你全家,还要夺回那本宝书,过上更好的日子。”

“书在轿顶,你拿去吧。”陶安然微闭双目,面露平和的笑容,“这些年,我一直做善事赎罪,终不得善终。天道轮回,报应不爽。罢了……罢了……”

“我还要一样东西。”

“说吧,我有的,全给你。”

“那个少年。”

“他已经走了,我不知其踪迹。”

“走了?那晚,你假扮少年,坐轿出庄,凌晨又从后门回来,我都看在眼里。”

陶三踢着轿子,“洞洞”声显示轿底中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能有多重?”

“告诉我,少年到底是谁?为什么你见到他,抛下家产搬迁?又为何给他下了书中记载的奇毒,大费周章运至桃花峪?”

“我……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他……他……”陶安然困惑地喃喃自语,眼神空洞茫然,“我自知活不了片刻,也对不住你们全家。三十多年,终有感情。临死前,我有一事相求,将这少年送至桃花峪。这还有一本书,写着妥善安置的方法。此事,务必做到。”

“本来,我想跟您到了桃花峪,再和家仆们动手。可是,实在太饿了。恐怕走不到,都饿死了。”陶三举起弯刀,丢进轿里,“这些年,你待我不薄。我也答应你了,死在你后面,为你收棺厚葬。说到做到。”

“各位,这出戏还算精彩么?”崔书生穿着血红的新郎衣,拍着手走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恩将仇报。”

书生使个眼色,伶人收起乐器,合众退去。

百姓们被这出戏惊得目瞪口呆,陶家庄六十多年前定居于桃花峪,传至今日已经两代族长。每年,族长都会携亲信族人出远门,少则月余,多则半年,必会带大量财宝回庄。

故此,陶家庄百姓衣食无忧,所谓和邻庄买卖交换,无非是做个样子,掩人耳目罢了。

至于族长从何得来的财宝,又有几人自讨没趣一探究竟?过得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而这出戏,演得似乎就是陶三隐忍三十二年,杀食陶安然全家,冒名顶替,定居于此的故事。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

百姓们不约而同想起一事,那是隐藏许久的恐怖秘密,由此深信不疑。

唯一说不同的是,既然陶安然全家被杀,又从哪里冒出个崔书生?或者,他本就姓陶?

“祖父虽然罪孽深重,可是用了三十多年,乐善好施,救助无数百姓,却遭此横祸……”崔书生旁若无人地穿过酒宴,走上戏台子。

百姓们这才注意到,崔书生全身散发着浓郁的血腥味,新郎衣阴染着大片尚未干涸的血迹。

“祖父和少年密谈一宿,得知不日必有灭门之灾,又受少年托付一事,才决定搬迁桃花峪。为防不测,当夜他冒充少年,乘轿出庄,将其中一处秘宝地点告知私生子,也就是第二天遣散的几位家仆之一。也就是我的父亲。”

“待父亲寻到宝藏,赶至桃花峪,却发现张冠李戴,父亲陶安然变成了老仆陶三,陶氏一族被家仆们替代。父亲心中疑惑,隐隐猜到几分,又不信忠心耿耿的陶三会做此事,隐姓埋名,定居于此,查询此事。”

“你们祖辈虽说隐瞒至深,谁知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父亲探查二十余年,终于从一将死陶氏家仆口中得知。哼!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如此血海深仇,惊得父亲急火攻心,还未报仇,就卧床不起,中风瘫了。那时我还年幼,直到几年前,父亲临终时,才将此事讲出。”

“所以,你安排这出戏,就是为了自寻死路?杀几个尚在人间,知晓此事的族中长老,就报了仇?”族长背负双手,于席间站起,踱着步子走到戏台前。

平日高傲惯了,他并没有仰头看着书生,而是平视前方,正是书生靴子。

那双蹬着白底皂步的厚靴子来回走动:“祖父留下的那本书,不但有诸多财富的藏宝点,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金石之术。”

“陶三,见到少东家,还不跪下!”书生突然一声暴喝,族长身躯一阵,眯着眼终于抬起头,重新注视书生。

“族长德高望重,怎么可能是陶三?编出戏就能骗了我们?”

“就算我们杀你祖上全家,你就一个人,又能怎么样?”

“真是笑话!陶安然奸杀掳掠,后辈却来主持正义!”

“都住口!”族长花白胡子胡乱颤动,阴恻恻地笑着,“你怎知我是陶三?”

此言一出,陶家庄百姓惊愕地张着嘴巴,还未吞食干净的佳肴掉落桌上。

宛如,当年,陶安然吃亲人血肉的模样。

“祖父既然告诉父亲一处秘宝,又怎会让这本书成为孤本?他早就临写一本,交于父亲保管。”

书生从怀中摸出一卷边角泛黄的旧书:“人居然能靠一张张死人皮,延续生命。此等换皮延寿之术,简直匪夷所思。”

“此术需聚齐活人阳气,扮成黑白无常,保得尸体阳气不泄。再于当夜子时,开棺剥皮,用无根水浸泡阴翁,放置老龟、山蛇等长寿之物,封于地底十六载。无月之夜取出,将人皮包裹**全身,躺于棺中,少则月余,多则半年,就可换皮续命。所以,你每年带着亲信不仅仅是寻宝吧?”

(陶华讲到这里,我心中一动。这种方式太像月无华最擅长的蛊术了。陶三父母由西南逃至中原,难道是蛊族传人?许多线索串联贯通,那个少年,难道是……

想到这里,我正想发问,陶华食指聚在嘟起的嘴唇前,做了噤声的姿势,接着讲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