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 > 第一百四十章月落乌啼(四)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 第一百四十章月落乌啼(四)

作者:非语逐魂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1 18:03:27 来源:258中文

第一百四十章月落乌啼(四)

“我实在想不出来,完全没有思路。”我烦躁地抓着头发,好大的太阳晒着脑袋,更觉得瘙痒难耐,“这根锃亮的手指头,根本板不动,压根儿就没机关暗门。”

“手指的方向呢?”月饼倒是沉得住气,反正也不是他动脑子,哪能体会到“绞尽脑汁”的含义?

“手指对着咱们脚底下这几块石砖,结实得很。”我跳起落地,重重跺了几脚,声音沉闷,实打实的地面,没藏什么暗道。倒是这个怪异举动,引得游客纷纷侧目,还有人偷偷摸摸拿着手机,假装拍风景,实则在拍我。

我懒得搭理,索性盘腿儿坐下,托着腮帮子,皱眉观察周遭格局。

武汉长江底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线索,绝不是留线索的人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消遣我们。结合张继生平种种神秘之处,又将此诗题于枫桥,这内在的联系,预示着线索就在眼前,只是我没有发现。

“是不是时间段不对?”月饼并肩坐下,望着河水做沉思状,估计什么也没想,只是为了陪我应景儿,“月落乌啼霜满天……深秋的晚上,才会发现线索?”

“月公公,动动脑子好不好?照你这么说,还要抓一只乌鸦,捆在枫树枝子,等它‘呱呱’叫着,线索就从河里冒出来了?你当这是玩闯关手游呢?别烦我!”

我心里燥得紧,那种“抻长了胳膊还差一两厘米够到东西”的感觉,着实不爽。偏偏烈日炎炎,闷热难耐,知了“叽里呱啦”叫个不停,更是聒噪。

要是旅游赏景,漫步河边,蝉声悠扬,江南风情,倒也是一段心境。偏偏我和月饼顶着满脑门汗珠子,老僧入定似的坐在河边,冥思苦想不着边际的线索,哪有那份雅兴?

月饼让我怼得有些挂不住脸,侧头看景儿不言语。我图个耳根清净,视线越过张继铜像,观察着整片枫桥景区。若是按照大区域划分,以枫江为界,东为贞观年间,寒山、拾得两位高僧主持的苏州妙利普明塔院,后改名为“寒山寺”,西是江枫洲,南起何山大桥,北至铁岭关。

我心里一动。难道?这里和黄鹤楼相似,暗藏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枫江为水,寒山寺为土,何山大桥为木,铁岭关为铁,只要找到火,或许有所发现?

我试着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推理,演算了十几种可能,“火”是没找到,肚子里倒是憋了一大团火。

江边建筑群,均是黑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格,坐落方位和房屋数目也没有什么蹊跷。江里荡着几艘游船,导游招呼着游客上船欣赏沿江风景,假装一副“吊古怀今”的风情。

实则,男游客无非临时担任了摄像师的角色,举着手机给女游客们拍照。女游客们一番搔首弄姿,继而眉头紧锁,端起比高考还认真地态度,修图修得貌若天仙,也不管背景里的房屋直墙都歪成“S”了,喜气洋洋发到朋友圈、微博,再配几句貌似文艺的话。

诸如“我愿做扬州瘦马,陪你浪迹天涯”……

沿江而望,不远处即是枫桥和铁岭关。旁边有小小一屋,刻着《枫桥夜泊》的黑色石碑立于屋子的白墙之前,为宋代宰相王珪《枫桥夜泊》诗碑,为“张继诗第一石”。河堤护栏下方约半米,“夜泊处”三个大字,告知游客这就是当年张继二半夜听在船里听钟声的地儿。

至于如何跨越千年,精确推测定位于此,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固定在墙角的两个探灯,着实有些大煞风景。

石碑往前信步而走,就是我们大眼瞪小眼的张继铜像了。

要说这尊安放于石台的铜像,着实好雕工。面容惟妙惟肖,发髻胡须逼真异常,就连长袍纹路、靴子形状,都精雕细刻。尤其是微微侧抬头,闭着双眼的神态,颇有些茶余饭后、慵懒自得的安逸。

只是因为雕像为斜靠坐于石台,盘着的左腿形成一个平面,难免积些雨水,生了不少铜锈。

我擦了把汗,灌了口矿泉水,肚子“咕咕”叫唤,才想起快一天了,还没吃口饭。心说,您老人家铜浇铁铸,不怕风吹日晒,舒舒服服坐着,留个好大谜题让我遭这份“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的罪,于心何忍?

突然,我隐隐觉得想到了些什么,偏偏没有清晰的思路,好像和张继铜像有关,又似乎没什么联系。

“南少侠,咱们直接去寒山寺吧!不就在那边么?没两步就到了。”月饼也是没了耐性,摁着我的肩膀起身活动腿脚,“盘腿儿做了半天,麻了。再坐一会儿,我都成雕像了。要不咱们先吃点儿东西?不吃饱了肚子,哪有力气斩妖除魔?”

“月公公,等下!”我直勾勾盯着张继铜像,脑子里冒出一条模糊的线,“你刚才说什么?”

“去寒山寺?”

“不是这一句。”

“腿麻了,成雕像?”

“滚!”

“吃点儿东西?”

我愣了片刻,挥手示意月饼不要说话,反复念叨着这几个字。这种感觉,就像在手链掉进混沌的水沟,胡乱摸索,直至……

“我明白了!”我一跃而起,指着那根金手指,“月公公,你说得没错,线索就藏在这里。”

“你找到机关了?比如‘左转几圈右转几圈’就能开启?”月饼还真是行动派,攥着金手指就要扳动。

“不是机关,而是意境。”要不是游客太多,我能仰天狂笑,“我他妈的太聪明了!意境!意境!意境!懂么?是意境!”

“南少侠,正常点儿。”月饼摸摸鼻子,嘴角扬起一丝微笑,“杂家愿闻其详。”

“你看张继的神态,像什么?”

“像是……吃饱了闲坐着打瞌睡。”

“对!”

《枫桥夜泊》是张继途径寒山寺所做的羁旅诗。此题材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寄托愁绪。

这首七绝,细腻地描述了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感受。寥寥数笔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的画面,将“愁”烘托到极致。以至于不仅流传千年,就连亚洲诸多国家,也推崇之至。尤其是以“小巧、抒情、哀愁、唯美”为特点的日本,更将《枫桥夜泊》收入小学课本。

由此可见,此诗的“愁”,可谓文字巅峰。

既然如此,张继铜像,应该表现出哀愁惆怅的神态,断不能是酒足饭饱的老汉瞌睡状。

如果雕工不精,那还可以理解。可是偏偏如此精妙的雕工,怎么会出现与诗完全相悖的神态呢?

这在暗示什么?

张继铜像,最显眼的就是那根被游客摸掉原色的金色食指。看似习以为常的景区特色,结合张继与诗歌内涵截然不同的形态,其实是做了一种常识与矛盾相互结合的隐喻。

而这个隐喻,就是线索!

“南少侠,你就别卖关子了,能不能直奔主题?每次都絮絮叨叨讲一大堆。”月饼话虽这么说,却很用力地拍着我肩膀,“当了几天大学讲师,真觉得自己是古诗词专家了?”

我当然知晓月饼话中之意:“食指和吃饭,延伸为美食,成语是什么?”

“大快朵颐?”月饼脱口而出这么一个不常见的生僻成语,我倒是没想到。

“行啊,月公公!跟我浪迹天涯这几年,居然也熏出了文化味儿。”

“来苏州路上,我琢磨了一种新蛊,正想找人试蛊。”月饼摸摸鼻子,仰首四十五度角望天,“也没有什么具体症状,就是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道。”

天下美食还没吃遍,岂能半道中蛊食之无味?明知月饼是开玩笑,我还是惊得一哆嗦:“那个成语是,食指大动。”

“哦?”月饼眯着眼,盯着张继的金手指,“代表什么呢?”

“宋朝武学大师洪七公说过,凡毒虫出没之地,五步之内必有解药;当代美食界翘楚南晓楼认为,凡吃货所到之处,十步之内必有美食。”我做郑重其事状。

“确定是十步?”月饼扬扬眉毛,“那不是走进河里了?”

“我也拿不准,不过食与十同音。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曾住持寒山寺,拾这个字……”

“南少侠,你这也太牵强了吧?谐音就能断定和十有关?”

“你能不能让人把话说完?你仔细琢磨,拾得……要是你的手机掉地上,你会怎么做?‘拾起得到’对不?按照生理习惯状态,会不会用到食指?能这么做,肯定是近在咫尺的距离。大写的‘十’字,是不是‘拾’?这个字左边是‘手’,右边拆开为‘人一口’,你想想啥意思?‘得’是会意字,左右结构。按照金文字形,左边是‘彳’,右边上‘贝’下‘手’,是不是也有个‘手’字?你把所有线索结合,结论是什么?近在咫尺,以十为度,就有食指大动的食物。是不是也符合了这座张继雕像的形态暗示?”

月饼的表情,瞬间彰显“面带微笑”及至“面沉似水”的转化:“南瓜,你到脑子怎么长得?这都能想到?”

“我不是说了么?拿不准,也就是个推测。不过,大体方向,总是没错。”

我心里也没底儿——来的时候就观察了,周遭压根儿没饭馆子,要不我和月饼也不能饿到日头偏西。种种联系推测偏偏暗示,附近确实有暗藏线索的美食铺子。

哪儿呢?

总不能在天上吧?

“南瓜,你确实聪明。”月饼拍拍我的肩膀,目光瞄向某一处方位,“我知道美食在哪儿了。”

我顺着望去,哑然失笑,心说南晓楼啊南晓楼,这么复杂的问题都想明白了,这么简单的事却想不到。你到底是聪明还是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