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重生晚点没事吧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自带之乱(一)

重生晚点没事吧 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自带之乱(一)

作者:38大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3 16:45:29 来源:258中文

鲁僖公二十一年、也就是宋襄公被劫持的那年的夏天,鲁国遭遇大旱。鲁国人打算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求雨仪式(雩祭),有些愚昧无知的人便怂恿鲁僖公在仪式中烧死一批巫婆和仰面朝天的畸形人(尪)。

举行雩祭时以人为祭品的仪式古已有之。人们传说由于上天哀怜畸形人,怕雨水流进他们的鼻孔而不忍心降雨,所以才造成旱灾。

但是臧文仲(臧哀伯的次子臧孙辰)劝谏道:“求雨当然可以,但不是抗灾的办法。国家应当加强防备,贬食省用,打井凿渠,专务农事。至于巫、尪,他们能起什么作用?上天如果怜悯巫尪,就不该让他们降生;如果巫尪能够引发旱灾,烧死他们反而会引起上天的愤怒,造成更严重的灾难。”

鲁僖公最终没有干出焚烧活人那样残忍的事来,他开始组织各界力量全力抗灾。这一年的下半年,鲁国人虽然常常吃不饱饭,但是没有发生逃荒或者饿死人的情况。

鲁国的北面有四个风姓小国,分别是任、宿、须句、颛臾(其中宿已经被齐国所灭)。那些国家全部始建于夏代,掌管太昊(伏羲)和济水的祭祀。本年秋天,邾人趁鲁国闹灾之时出师灭亡须句。须句子逃过一劫,于是来投奔自己的外甥鲁僖公。

成风对僖公说:“延续对圣人与大川的祭祀、保护弱小古老的国家,都是符合周礼要求的;蛮夷乱夏,则是王朝的祸害。君侯如果可以使须句复国,将会有大功于天下。”

第二年春,鲁国摆脱掉饥饿的困扰,于是出师将侵略者从须句城里驱逐出去,须句因此复国。

初秋之时,邾国对鲁国展开报复。鲁僖公向来瞧不起那个东夷小国,所以也没有加强防备。臧文仲劝谏道:“国家无论大小,都不要予以轻视,我军虽众也不可恃仗。君侯认为邾国弱小,但是蜂尾尚且有毒,何况是国家呢?”

鲁僖公仍然听不进去他说的话。八月,两军在升陉展开大战;鲁军没有在两翼设置防御力量,邾人发现了敌人的缺陷,立即分兵进攻鲁军的两翼。鲁军三面受敌,很快溃不成军。

鲁僖公一连换了几辆战车才得以脱逃,他的头盔也跑丢了。邾人缴获了头盔,就把他悬挂在都城的鱼门之上,城下围满了从各地赶来看那个稀罕物件的人。这次惨败不但使鲁军丧失了大量士卒,而且使鲁僖公很长时间都抬不起头来。

最近一段时间,周襄王总是抱怨天下不太平,诸侯不和睦。大夫富辰说:“是时候将王子带召回来了。《诗经》说:‘协比其邻,婚姻孔云。’王室兄弟不协、不能做出表率,又怎么能怨诸侯不睦?”周襄王于是听从他的建议,把王子带从齐国召回来了。而王子带的回归则为王朝再次发生动乱埋下了伏笔。

郑国西北部有个姬姓的伯爵小国名叫滑国(今河南偃师)。滑国长期以来都是郑国和卫国争夺的对象,被争夺的原因在于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

滑国最早依附于郑国。鲁僖公二十年,滑国脱离郑国倒向卫国。郑国的公子士和泄堵寇率师攻入滑国都城,逼着滑伯签订城内之盟。

郑师刚刚撤军,滑伯便撕毁条约再次倒向卫国。其后的四年间,各方一直相安无事。

鲁僖公二十四年,郑军趁卫国灭亡邢国时再次侵滑,滑伯无力抗郑,只得借卫文公的力量搬出了老佛爷周襄王。

周襄王把伯服、游孙伯两位大夫派到新郑去调停两国争端。由于两位大夫是冲着卫文公的面子去的,而且郑国人的确理亏,他们就对郑文公发表了一些措辞严厉的、批评性的语言。

要知道,郑、周之间的关系自春秋初期便出现裂痕,郑国也是第一个敢于与王朝兵戎相见的华夏国家;郑文公又在即位伊始便对王室产生怨恨(原因见前文所述)。因此当王室大夫比比划划、摇头晃脑地抨击郑文公时,郑文公就再也无法压抑住自己的老暴脾气,当即拍案而起,把那两个不尊君侯的老大夫拖出去了。

周襄王龙颜大怒,立即下令讨伐郑国。可是当他环顾四周,却找不出一个可以调动的诸侯。周襄王忽然想起来那位不省心的兄弟王子带,“他可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呀!”周襄王随后把正在家中反省的兄弟召来,命他调动周边的戎狄讨伐郑国。

但是伐郑命令遭到富辰的激烈反对,他说:“臣听说,最好的统治者用美德来抚养万民,次等的用血缘来亲附人民。武王、周公因此封建血亲,以他们做为王室的屏障。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封给文王的儿子;于、晋、应、韩封建给武王的儿子;凡、蒋、邢、茅、胙、祭封建给周公的后代。

“召公担心兄弟国家不能相容,所以将宗族首领召到成周,号召各国诸侯应当相亲同仇,并作《常棣》。诗中有言:‘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因此,兄弟之间虽然发生小摩擦,不能视同仇敌。现在,天子为发泄小愤,竟然废弃亲缘,以戎狄为军进攻郑国,天王把兄弟国家看成什么了?

“赏功、亲亲、昵近、尊贤为四德。郑国曾在平王、惠王时期建立功勋,还有宣王、厉王的亲缘关系。郑伯废弃奸邪之人而任用三位良臣,结好诸姬,四德皆备。

“耳不听礼乐为聋,眼不辨华章为盲,心中没有德义为顽,口中没有忠信为嚣;戎狄不遵周礼,不亲华夏,四奸齐备。

“周公封建兄弟,召公教导兄弟;抵御外侮只能依靠兄弟。如今周德衰落,王室本应更加亲昵兄弟,共同抵御外敌;天子却逆周公、召公教导而动,亲附奸人、仇恨兄弟,怎么可以呢?周人还没有忘记灾难,天子又兴起狄患,您要将文王、武王置于何处?”

但是大夫颓叔和桃子却大赞周襄王英明神武(这两个人本就是靠着阿谀奉承和帮助周王干坏事来捞取好处的)。他们咒骂郑伯,说郑国人不能因为死了一个郑桓公就可以为所欲为,为王室捐躯的士大夫多了。如果功臣后代都像郑伯那么任性妄为,天子就成他们的小媳妇了;如果扣押王室使者都不会得到惩罚,那么就把‘东周’改成‘东郑’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