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步落仙途 > 第70章 阳春面

步落仙途 第70章 阳春面

作者:本物六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16 10:55:24 来源:258中文

这天一大早,长久星期天辰光都不在家的小毛爹爹,罕见地不仅呆在家里,还一大早就带着全家人一起去“玉兰楼”吃面。

小毛家巷口出来,沿花园石桥路东走不远是一个十字路口,往左拐是杨家宅路,往右是海兴路。

杨家宅路前行不远就到了陆家嘴路。这里海兴北路与北杨家宅路之间的一段陆家嘴路边就是三四层楼高的现代化菜场,陆家嘴菜场。

菜场的周围,包括北护塘路一带,陆家嘴的商业网点基本上都布局于此,油、盐、醬、柴、米、醋一应俱有。

玉兰楼饭店就位于菜市场的西北角上,与之隔马路形成掎角之势。这家饭店解放前就有了,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饭店朝东贴隔壁有一小弄堂。弄堂口开有一爿熟食店,每到中午、晚上两个市口总有七八个人排队买熟食。隔着玻璃橱窗,看看浓油赤酱的肉食和鱼肴,闻着豆制品的五香味,饥肠辘辘中勾起人无限食欲。

这家熟食店包装食品基本上用的是土黄色的牛皮纸。店内的师傅用秤称好熟食后,把熟食在木砧上一放,用菜刀斩好码齐,摊放在牛皮纸上。量小的用手包成三角包,量稍多的包成四方包。

如果谁一次买了三四包就是家里请客开大荤了。手里捧着三四个牛皮纸包走进弄堂里,一定会吸引住不少小孩子的目光和鼻息,这目光会一直把你送得很远。这其中,比较受寻常人家青睐的当数猪头肉了。牌子上写着“白切猪头肉”,一般买上三两左右,就可以回家渳老酒了。

熟食店的隔壁是米店,洋粞米、粳米、标准粉、精白粉、切面、馄饨皮子等等一应俱全。

米店朝东是另一条小巷。紧挨巷口有个小烟杂店,大前门、飞马牌、牡丹牌等香烟可以成包买,也有论支买的,生意做得很活。

再旁边就是惠民药房,一开间的门面,但大众化药品却还算很齐备的。

紧邻药房的是太平洋西菜社,后来又改名为清真饭店。店里最有名的是涮羊肉。小时候小毛总听大人说,涮羊肉很贵也很鲜美。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切得薄如纸片的羊肉怎么有肉味呢?半生不熟的半透明的羊肉怎么会比红烧肉还好吃呢?

但放学回家路上,小毛和“四眼”不止一次在饭店外,隔着透明玻璃窗向里望,看砧板师傅把冻成块的羊肉,用薄刀切出极薄极薄的如蝉翼般的羊肉片,欣赏刀功饱眼福。

不过,每次到陆家嘴菜市场附近,小毛总有两个地方搞不明白,甚至有些稀里糊涂。

一是簇簇新的菜场大门口,本来很是宽敞,却孤零零地留着一幢民居,显得非常突兀,和周边的环境也极不协调,大煞风景。爹爹说是这户人家的动迁条件谈不拢。

小毛想不通的是,菜场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时就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户人家生活肯定会不得安宁,他们家里人又怎么能天天受得了?想想真的蛮受罪的。

另外他搞不明白的是,海兴北路隔着陆家嘴路的一段名为“杨家宅路”,往南过“花园石桥路”后路名又叫“海兴路”。这样一来,原本其实就是一条马路,却两头名“海兴”,中间叫“杨家宅”,颇令人费解。

杨家宅路的来历,后来小毛读初中以后才知道:据清乾隆年间记载,有崇明人杨氏迁居于此,子孙繁衍成族,所以地名由此而来。当然这里最有名的还是“杨家宅”,听说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70年代回国祭祖曾到过这里。

玉兰楼饭店是一家以面点为主要营业的饮食店,在陆家嘴名噪一时。之所以这么出名,说来可能有人不相信,并不是它有什么高档的名点心,而只是普普通通一碗面和一碗汤。

它这里的面就是价廉物美的阳春面。

阳春面其实就是清汤光面,其素面朝天的阳光模样,使上海人想到了“阳春”这个高雅脱俗的好名字。当年的这款大众点心,现在成了外省市人口中的上海招牌点心。

光面主要解决温饱,如要增加营养,在面上加肉丝,或鳝丝,或爆鱼,或辣酱,或素鸡,或大排、小排。光面上加的这些食料,称之为“浇头”,就是因人而异个性化了,所谓丰简自便,各由其人。上海人就形象地称之为“阳春面加浇头”。

说起“玉兰楼”的阳春面,住在陆家嘴周围的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哦,‘玉兰楼’的阳春面,没闲话讲,价钿便宜,用料正作,味道适口,百姓欢迎。”

为什么这四周的老百姓对“玉兰楼”的阳春面这么感兴趣,给予这阳春面这么高的评价?

原来,居住在这里四周的绝大多数是在工厂做工的普通百姓,他们一般收入较低,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这些家庭的早餐都比较随便,一般都是“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糕、豆腐浆。

稍微“讲究”一点、偶然也消费得起的,就是到“玉兰楼”吃一碗阳春面了。如果家里有客人来,主人陪他到“玉兰楼”吃阳春面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玉兰楼”的阳春面的售价,相比大饼油条、粢饭糕和豆腐浆来说是“贵”了一点。但是,阳春面是坐在像模像样的店堂里吃的。每张桌子上还有香醋、酱油、辣糊酱,由吃客自行调配。

端上来的阳春面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金黄色的面条软硬适中,清清的汤里漂着一层油花,青色的切成小段的葱花碧绿生青,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宽汤细面,又香又鲜,既能果腹,又有口舌之娱。

很多年以后,长大的小毛曾经在很多地方吃过所谓的阳春面,但总觉得尽管有其色,却未必有“玉兰楼”其味,始终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作为小孩子的小毛他们,一般情况之下,从来不敢奢望大人带他们去“玉兰楼”吃阳春面,除非家里有什么特别让人觉得高兴的事情,才会举家前往“四如春”。

每逢这时,就是小毛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知道:今天不仅有盼望已久的阳春面可以吃,而且可以肯定,今天还可以一个人吃一碗阳春面。

要知道,以往爹爹带他到“玉兰楼”,总是只叫两碗,他和姆妈两人一碗,爹爹一人一碗。每次尽管没吃饱,但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小毛心想:像今天这样既然是爹爹主动提出来这里吃早餐,他肯定不会再让自己只吃半碗面条的,说不定还会再配上一些好吃的浇头也说不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