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华娱之昊 > 第八章 兰州牛肉拉面

华娱之昊 第八章 兰州牛肉拉面

作者:法海师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1 23:13:37 来源:258中文

“叮咚,开店任务已完成,请用户接受奖励。”吴雨晨笑眯眯的点击屏幕,将100点券安逸收下,感慨道:“原来,只有卖出一份料理并且收到报酬才算开店啊。”

渐渐的,天亮了起来,但由于下雨的原因,还是阴沉沉的,气温也变得微微有些冷。在这样的环境下,吴雨晨精心熬制了一早的高汤的香味随着热气从窗口蔓延了出去。不一会,客人们三三两两的到来,渐渐坐满了小店,原本也不宽敞的小店显得总算显得有些人气了。

“老板,给我来一份红烧牛肉面。”

“老板,我要一样豚骨拉面。”

“老板,我要······”

这样的点餐声开始渐渐充斥在小面馆的角落中。吴雨晨虽然累,但嘴角的笑意却是掩藏不住的。

不多时,幸平创真和城一郎也走进小店,看着忙碌做料理的吴雨晨,也笑着打起了招呼:“呦,雨晨,早啊。生意很不错嘛!”城一郎也环顾四周,点了点头道:“小雨晨,很不错,这个小店看起来你有很用心的在承担起来啊!”

吴雨晨也腼腆的笑了一下,招呼二人道:“老板,幸平,早。用心是应该的啦,身为一个厨师,怎么能对不起自家的餐厅呢?二位要吃点什么呢?随便点吧,我会尽全力来完成料理,就算感谢你们这些日的招待了。”

幸平创真看了一眼菜单,表示有些懵:“为什么这些食材我都见过、料理过,可为什么加在一起却从来没听过呢?”说着,扭头看向一旁的城一郎。城一郎看了看菜单,也不由嘴角一扯,无奈的对着幸平创真讲到:“我想,这可能是中国的一种速食面的口味,我记得原来去中国有看到过。而且这种速食面在中国还有着很不错的市场。不过我相信小雨晨是不至于直接将速食面煮好端上客人餐桌的。”

接着,城一郎将菜单从上到下扫视一遍,最终将视线停留在了今日特供上,指着牛肉拉面对着吴雨晨问道:“小雨晨,在中国,没有兰州牛肉拉面这一口味的速食面吧?拉面也是现拉没错吧?”说罢,视线扫了一眼一旁面案上备好的面团。

吴雨晨顺着城一郎的手指方向看去,看到菜单上一排照着广告照搬的名字和图片,不由想起城一郎流浪厨师的称号,尴尬一笑,不好意思的对着城一郎解释道:“没没没,我这儿是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硬要说的话也就是高汤是我今早刚刚熬好,没有老汤就是了。要试试么?保证正宗!”想着昨天在虚拟空间内忙碌一天的成果,吴雨晨不由说话也有底气起来。

城一郎看着自信的吴雨晨,心下也不由稍安:看来这小子也没太离谱,不过这不着调的性子,和年轻时的我真像啊!对着吴雨晨说:“那好,给我来两碗兰州牛肉拉面,毛细。”扭头一看对着幸平创真说道:“创真,别着急座位的事儿,在这儿等着一会儿看看小雨晨的绝技吧!”

“绝技?什么绝技?煮面有什么好看的!”幸平创真揉揉了眼睛,拉着苦瓜脸说道。

城一郎一根指头重重点了点幸平创真的额头,也不再言语。幸平创真也只好无奈的站在城一郎身旁,等待着父亲口中吴雨晨的表演。

只见,吴雨晨将一旁将溜好的面条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条粘连。手握两端,两臂均匀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两头对折,两头同时放在左手手的指缝内,另一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条形成绞索状,同时两手往两边抻拉。面条拉长后,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继续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时速度十分快,但能看得出用力很均匀,如此反复。

幸平创真也是看的目瞪口呆,直呼すごい(si ko yi)。而城一郎一不忘在一旁指点幸平创真,帮助他在厨艺上的进步。

“抻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初学者很难掌握要领。同样的面团,在有经验的老厨师手中,不但拉面速度快,一般只需10秒钟左右,且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且不断裂,而初学者就很难做到。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一般二细均为7扣,细的则为9扣,毛细面可以达11扣,条细如丝,且不断裂,可谓中国烹饪之精华。”

说话间,两碗拉面已经做好,二人接过面,向着空桌子走去。

店里的客人和一些进门没多久的客人看见了刚刚吴雨晨拉面的一手绝活,都纷纷表示也要尝一碗兰州牛肉拉面,哪怕是刚刚已经吃完准备走人的食客也都停下了脚步,折身回来,表示一定要来一碗,不然一整天工作会工作不到心上的。无奈的吴雨晨只得有操起一大团面开始了表演。

一旁,城一郎看着眼前的拉面不由赞叹道:“如果光从卖相上来看,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基本已经全部做到了,我想尝起来味道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老爸,你说的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什么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我为什么完全听不懂······”幸平创真一脸懵逼。

城一郎耐心的给幸平创真科普中华料理的知识:“这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指的是最早统一了的兰州牛肉拉面的五个标志,其中,一清指的是汤清澈可见,二白指的是箩卜要白,三绿是指香菜和蒜苗绿,四红说的是辣子要飘满整个碗,五黄则是要求面条黄亮。”说完,看了一眼一旁的幸平创真,却见他端起碗来大口大口的喝着汤,顿时,城一郎感觉刚才的话像是白讲了。

“老爸,那这个汤和牛肉又有什么讲究呢?虽然尝起来一样很香,但又很特别,总觉得比一般的牛高汤的卤牛肉要多了些什么,可到底是多了什么呢?”本来,这次城一郎是不打算立马回答幸平创真的问题的,毕竟刚才浪费的感情并不是马上就能弥补回来。可这时却听到耳边传来讲解的声音:“那是因为高汤和卤肉的秘方中都含有中药的缘故哦。”

原来是忙完的吴雨晨来到了城一郎的身边,想从他这儿得到一些建议和指导。接着,又向幸平解释道“清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当年留给子孙的一首诗,名曰《维精送子位林孙和声西行手记》:众鸟高飞尽,‘桂子‘独去远。‘豆蔻’年华和,身强余‘百倍’。春风草‘木香’,‘当归’怀庆府。新绿欲涌,‘丁香’初开,花‘香叶’茂,‘荜菝’涟漪,百里林‘草果’,然繁盛‘芳香‘。路远难行,高‘山柰’何?汝等避‘草寇’而返苏寨。‘车前‘着吉服马褂‘红袍’,夜宿‘八角’楼,晨饮‘胡荽’汤。马‘良姜’行千里,遍‘地黄’花时至,司碧玉书联水席相敬,‘月山姜‘汤茴香’豆,烹‘肉扣’碗‘贵老’忙,横‘披垒’灶。在这首诗里,陈维精将小车老汤牛肉面的23种调料全部嵌了进去。

后来,陈维精的儿子陈位林也参照老父的方法,把卤牛肉的配方嵌进了一首诗里:‘豆蔻’枝头翘,翠竹苏寨绕。‘八角’‘大红袍’,盎然‘丁香’笑。‘春砂’映阶绿,‘芳香’溪流跳。‘桂香’八月里,骑驴叹‘国老’。所以才会有一股浓郁的药香。”

幸平创真看着吴雨晨疑惑的说道:“雨晨,就这样将食谱传出来不太好吧?”

吴雨晨一脸无所谓道:“安啦安啦,作为‘兰州拉面历史渊源与博爱饮食文化传承座谈会’的力邀嘉宾,陈九如老先生在座谈会上已经公布了祖传了200多年的老汤牛肉面秘方。所以并没有什么关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