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 第118章 历史的节点:夏熙宗与赵芳媛(四)

到了此时,夏熙宗这个弱冠之主终于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他本人更是极其兴奋,因为他再也不是那个可以受人摆布的皇帝了,他要君临天下,做一个开创治世的有为之君,但这个治世的权柄只能掌握在他的手里。

以侯阳懿为首的朝堂老臣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小皇帝终究长大了,很多他们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就这样突如其来的做了,而且更加做到了,这是任谁都意想不到的。

而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还在后头,在扬威异域之后,夏熙宗像是受了刺激一般,处理政事愈加勤勉起来,不仅每日一朝的祖制没有废,而且几乎是日日批阅奏折到深夜,如此勤勉,就算是先皇也做不到。

除此之外,他也开始愈加大力的提拔人才,大量被豪门大族压制的寒门学子逐步崭露头角,夏熙宗每日接见各式各样的人,将他们各自派到不同的岗位上去,试用一段时间,能够胜任者正式接任,而无法胜任者则换一个岗位。周而复始,而每一个岗位上官员的任期一般都只有三年时间,时间一到,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下岗换到别处去。

这也是为了杜绝有人待在同一个岗位上太长时间,学会了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渎职行为。现在夏朝官场的很多制度,其实都是熙宗那时候留下来的,有些保持原样,有些则要加以改进。

根据帝王手札上的内容,夏熙宗将这些主意都归功到了赵芳媛的身上,如果说侯阳懿是夏平宗太元之治的总策划师,那么赵芳媛便是夏熙宗广平之治的总策划师了,不过她是站在幕后的。

就这样,十年之后,天下大治,夏朝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共享太平,史称广平之治。可就在这一年,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广平十五年,元历1202年秋,夏熙宗九皇兄,荆王李承毅在荆州起兵,发动叛乱,而当朝辅政大臣、中书令侯阳懿之子侯安民竟也牵涉其中。

叛乱一起,朝中便人心惶惶,因为就在李承毅举兵叛乱的同一天,驻守南境度州的右威卫上将军薛从林起兵响应,他是熙宗皇姐当阳公主的驸马。

而就在一天之后,西境忻州大都督杨科与表兄阜州大都督郭棠响应叛乱,也是在同一天,熙宗另一皇姐广阳公主及其驸马当州大都督尉迟豹在东境当州起兵。

四路叛军气势汹汹的朝洛京杀来,同时他们打着“除妖后,清君侧”的旗号,叛军中的一路尉迟豹与广阳公主更是表示:“此来只为诛妖后及其党羽、家人,还我大夏朝堂以安宁,绝不会伤害陛下。”

另一路杨科和郭棠表示,只要夏熙宗诛灭赵氏一党,他们即刻便罢兵请罪,当然他们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不过总之皇帝是不会相信的。

叛军口口声声说的妖后,自然指的就是赵芳媛,早在广平四年夏天,夏熙宗便将赵芳媛封为皇后,直接跳过了封妃的步骤,也算是创了先例了。

赵芳媛封后,赵家便成了夏朝外戚,一年之后,夏熙宗封了赵芳媛长兄为左翊卫上将军,再过了两个月,又接连封了赵芳媛次兄为吏部左侍郎,长姐为内廷五品尚宫,第二年,即下旨赐婚,将其嫁给了岭州大都督李云德,他是当朝皇叔征王李瑞长子。

仅仅过了三天,便下旨将赵家次女封为广宁郡主,嫁给了御史大夫徐括之子徐显。后来,又将赵芳媛的弟弟封为户部金部司主事,一年之后提拔为户部右侍郎。而赵芳媛的两个妹妹,一个成了营侯夫人,另一个接替长姐做了尚宫,也在两年之后嫁于了太仆寺卿。至此,赵氏一门一跃而成为京城豪族。

对于赵家的崛起,这些人看在眼里,不满也很正常,但这些他们都可以容忍,因为赵家凭借着皇后爬到了今日的位子上,一旦皇后失宠,那么赵家也就完蛋了。

可事情发展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十年过去了,赵芳媛非但没有失宠,反而成为了后廷唯一一个女人,与夏熙宗恩爱有加,为其生下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原本这些也都没什么,皇帝的后廷家事他们也没想管。

然而,有一天他们忽然发现,朝堂上半数的重臣都与皇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部分政务都是皇后代替熙宗处理的,这让他们感到了切身的危机。

在不知不觉间,皇后的势力已经盖过了他们这些皇室宗亲、元老重臣,历史上并不缺乏因为外戚干政,致使天下大乱的前车之鉴,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大权旁落。

于是,后来的这些叛党以荆王李承毅为主,私下串联、频繁走动,看着赵芳媛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的爬上高位,他们心中的嫉妒、愤怒与不甘最终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出来,也就酿成了这次大规模叛乱。

权力之毒,是这世上最能要人命的毒药,对此,霍云深有体会,在史书上,对这场百年之前因权力之争而掀起的叛乱,记载的不甚明确,所以后世人对这场战争都知之甚少。

霍云只知道,叛乱刚起,四路叛军都向朝廷发出谍文,称只要熙宗废了皇后,诛灭赵氏满门,弃用与皇后关系密切的重臣,他们便立刻罢兵。

但他们等来的,却是皇帝的断然拒绝,叛军因而恼羞成怒,加快速度朝洛京进发,熙宗自然想到了这个结果,他在拒绝叛军的要求之后,随即便在洛京颁布勤王诏令,急诏天下兵马勤王、扫平叛乱。

如霍云这般经验丰富的军事统帅都知道,这场叛乱将注定由叛军的失败而告终,原因就是以下三点:

第一,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注定得不到广大百姓的支持,广平之治时期,国家承平日久,百姓生活富足、丰衣足食,他们厌恶战争,从心底里不想打仗,更不想为野心勃勃的人拼命。

若是君王是暴君、昏君、庸君,国家也早已千疮百孔,黎民百姓纷纷被逼的揭竿而起,那么这场叛乱或许会成功。可那时不是,国有明君,朝有贤臣,百姓们自然对君王、对朝廷忠心耿耿,士兵们也乐意为这样的国家效死,而不会去帮助那些为了一己之私而挑起叛乱的叛贼们。

第二,从古至今,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叛乱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朝廷平叛是正义之举,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首先在大义名分上就无懈可击。其次,则是百姓们心系国家,忠于君王。

第三,是叛军与王军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四路叛军看起来来势汹汹,实则兵力都严重不足,而且距离又远,相互之间别说合作了,就算是互相策应也做不到。而朝廷在四境前线都驻有大军,兵力之强远超叛军总和。其统兵将领又都是忠于皇室且经验丰富的大将,反观叛军,不仅军力薄弱,其领袖又是一帮因利益勾连而牵扯在一起的人物,他们的同盟又能保持到几时?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虽然这次叛乱看似凶猛,实则不过是纸老虎,皇帝只需坐镇洛京,等来前线的好消息便是了。

大概在那时,熙宗也看到了这三点,所以即便得到叛军正不断向洛京靠拢的消息时,也还是坐在龙椅上岿然不动。

皇帝虽然冷静,但不代表洛京的民众和百官也能那么冷静,叛军逼近,洛京城人心惶惶,百姓们纷纷各处奔走,寻找出路,混乱的场景一时难以说尽。

百度直接搜索: "" 15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