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帝镇万古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岛消息

帝镇万古 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岛消息

作者:蔫不唧唧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7 22:55:52 来源:258中文

于秋属下有能人,李世民在看到捕蛟队的几个汉子,用一整套钩钳工具,轻松的将一条鳄鱼从灌木丛生的河沟里捕捞起来,行云流水一般的在案几上固定,杀死剥皮之后,他在心里,立即就对‘专业’,和‘业余’这两个词,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而当他亲眼看到一张蛟龙皮,在一个皮匠的手上,是怎么被切割成一层层的,然后,制作成精致的皮包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敢小看任何职业了。

因为,他现在手上提的那个蛟龙皮的公文包,于秋打算卖一百贯,要知道,一百贯,现在可是能够买四百石粮食。

至于一些颜色粉红,或者艳丽,还有特殊纹路的更小的女人用的包包,它的价格,甚至比男人提的公文包更加贵,最高达到了两三百贯,那可是相当于一千多石粮食的,都够一户百姓吃好多年的了。

蹬上一双于秋在荆州设立的工坊产出的蛟龙牌皮鞋之后,李世民顿时感觉整个走路都更带劲了。

那种足托的设计,以及软质,带着些许光亮的鞋面子,让他走起路来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看一下自己的脚,真是高级。

当然,这一双鞋子的要价也不低,足足六十贯。

李世民虽然买的有些心疼,但还是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款式,买了数十双之多。

这些鞋子他会让人送回长安去,给他父皇李渊穿。

同时,他还买了两百双更贵的女用高跟鞋,和两百个女用的包包,让人给宫里的诸位贵妃送过去,要知道,在洺京带娃的长孙氏和杨氏,他可都没有舍得送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不花几万贯买下于秋叫人做出来的这些产品,于秋就不带他做这门生意。

要知道,这些皮货,可是比有气味,容易发霉的牛羊皮货,更高一个级别的皮货,而且,蛟龙皮制作的东西,说出去多么高大上啊!

所以,于秋没有掏本钱,荆州的皮货工坊就这么做起来了,工人数量达到了三千多。

制作这些皮货的人手,是李唐朝廷治下的,用来制作这些东西的原材料,是李唐治下的,主要花钱购买它的客户,也是李唐治下的,于秋就出了个点子,出了一点技术,就能从这个产业里拿走六成的纯利润,这让李世民很想找人说理去,但是,他发现自己求告无门。

那几百双蛟龙皮制作的鞋子,和几百个蛟龙皮制作的包包一旦被李渊和后宫的贵妃是穿上或背上,那么,一定会在长安的贵族圈刮起一股风潮,顶级的贵妇高官,不穿这样的高端皮货,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最让李世民郁闷的是,自己还不得不为于秋的商业发展去做各种基础建设,比如,荆州的码头,夏口的码头,甚至汉水沿途一些州县的码头。

要知道,这个时代从长安去到关中以南,与汉中交界的安县或者旬阳县,是可以直接顺汉水而下到夏口的。

在关中的左翼,打开一条水路码头建设,盘活汉中到夏口一带,沿汉水州县的经济,对于李唐今后的发展可是有大利的,尤其是夏国那种能够逆水而上的船开始跑起货运来之后,三五日即可往返两地的交通路线一开启,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那么简单了,在政治上,李唐可以通过荆州对于整个中部地区,乃至长江下游地区,有更加紧密的控制。

于秋给他的建议,他是一个都不能拒绝,这就让李世民比较郁闷了,即便他知道于秋让自己做这些事情,是为了方便他未来在山南道开设的好几个大型的家禽养殖厂,或者棉花,特殊作物种植基地的运输做服务,他也不能够拒绝。

“你这样做,很容易让天下的财富,全部都流入到你夏国去的,这样,你就没有生意可做了。”李世民跟在于秋的身后憋了半天,终于憋出这么一句道。

“这个你放心,就算你李唐治下所有的百姓都穿上你这样的皮鞋,提上你这样的提包,吃上了你跟着我吃的食物,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因为,这个世界完全负荷的了。

你无法想象,在这么大一片土地上,只有一千多万人口,是一种什么样的幸运,只要不断提升工业水平,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会非常非常的幸福。”

于秋的回答让李世民有些莫名其妙,他感觉自己的思维一直跟不上于秋,但是,于秋身边的那些孩子们,却好像很轻松的懂得了他所说的话。

就像大头,在看过一段隔水的江堤之后,突然道,“将这样的堤,筑成一个大圈圈,在圈圈里面种满水稻,就是秋哥儿你说的垸田么?”

“是的,不过还要在堤上开水闸,在圈圈内,设置纵横交错的水道,保持这些圈圈里面的泥沼地,一直有充足的水份,便利的交通,这样的田,种上咱们的高产良种水稻,一亩田可产十几石,一年两季,可产二十多石。只需要种上几百万亩,一两个县那么大的地方,就足以保证这个国家所有的人不饿肚子了,简不简单,轻不轻松?”于秋向憨子点头道。

“确实简单轻松,只是以往的那些当权者们,想到的全是争权夺利,相互征伐,没有真正的为整个人类的生存考虑,否则,哪有那么多的饥寒交迫祸害我们人类。”一向沉默寡言的大头再度开口接了于秋一句话道。

“你们所说的这个垸田,真的可行?”李世民来了兴趣,向两人追问道。

“可不可行,你试试呗,虽然你们李唐朝廷从明年开始,可能不缺什么粮食了,但是,多种一些储备起来防灾,也是好的,此外,那些不愿意务工的百姓们想赚取收入,还是得靠种田。”于秋笑了笑道。

夏国人手紧张,组织人干活的人手都派不出来几个,像这样的活计,于秋自然都想让李世民发动人去干,没理由夏国几十万百姓们一年到头都不得闲,李唐朝廷治下的千万百姓,却都一个个躲着猫冬吧!

还别说,李世民是真的有这样的决心的,自从他跟着于秋巡视了一次荆州地界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就全部是在和岑文本以及荆州上下官员开会了,把许多建设项目都快速的确立了起来,然之后,直接招募人手,趁着冬天农闲时节动开始动工。

这才是于秋希望看到的画面,而他更希望看到的画面是,林豹与那些苗侗彝蛮的少数名族打成一片,所以,各种夏国出产的物资,开以荆州为起点,进入到了那些少数名族部落中。

很多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青壮,则开始被林豹发展成为下线,收集于秋想要的各种药材,木料,香料等等方面的东西,先通过这些东西的交易,让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富起来,知道外面的世界,甚至依赖外面的世界,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走出来了。

“殿下,倭国那边传消息来了。”在于秋与张世安留下来的那些人开了好几天会议,顺道窃取了荆州附近的几处高纯度矿产之后,赵河拿着几张情报纸,来到了他临时办公的帐篷。

于秋将纸摊开来看了看,嘴角钩出一丝笑意,向赵河道,“明日启程往扬州吧!春节前,我们如果到苏州沿海,应该就能从等候在哪里的张世安手中,知道我军登上倭岛之后的消息了。”

情报上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对于外界来说,无疑是惊天大新闻,崔氏联军,居然在短短两三个月的军事行动中,就干掉了厩户,使得倭岛成为了一个无政府组织。

而那些和崔氏一起推翻厩户的倭国大族,在事成之后,居然遭到了崔氏联军的清算,因为崔氏根本不愿意与这些外族蛮夷分享权力和土地。

这一度让关注着倭岛情报的褚飞以为,崔氏从一开始,就是想借于秋的手,杀死倭国的生力军,然之后东渡倭国,建国称霸。

现在的情况就是,所有倭国人都恨死了崔氏,他们四处平叛,忙的不亦乐乎,建国的计划,一再推后。

夏军带过去的墨家子,则已经成功的与岛上帮助崔氏制造武器的人联系上,并且将他们撤离了出来。

由于船速的原因,崔氏的人即便是知道了崔玉莹在洺京的事情败露被杀,想要将消息传递到倭岛,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夏军已经带着盟友,以及从倭岛收拢过来的仇视崔氏联军的倭国青壮开始全面反击了。

有两艘顺利抵达倭岛的飞艇在,战事一开始,就无比的顺利,那些倭国人看到飞艇的时候,基本和李唐这边很多无知的百姓一样,以为是天兵天将来了,伏地就拜,搞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地面部队,都找不到什么机会动刀子。

所以,于秋估计,最多半个月,倭岛上面就有好消息传来,此时,如何设置政治,治理倭岛,则是于秋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觉得,还是得让李唐参与进来,让倭岛成为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会比较省事一些,这种格局一成,两三代以后,倭岛可能就再也没有什么倭国人,有的只是一些生活还算不错的工人。

所以,收到于秋要求朝廷派官,派军队,去治理倭岛的要求的李世民,又被于秋大大的震惊了一把,他是知道夏国对于倭岛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的,然而,他却想不到,这么快就要出结果了。

而且,于秋说的似乎很有道理,李唐现在没有边患,养那么多士兵在本土有什么用?还不如派重兵,去收服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把统治区域扩的更大,将受外患侵扰的可能缩到更小。

一旦朝廷在倭国驻军,那么,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今后也必须老实了,因为,海战本来就不行的他们随时可能腹背受敌。

即便李世民知道于秋是因为夏国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管理倭国,或者说,知道于秋派夏国的人才去管理倭国,会很不划算,才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的,李世民也无法拒绝。

因为,捡点夏国吃剩的东西,也能让他发一笔财,倭岛,那可是堪比一个州道的土地面积,即便是一**战之后,也至少还有十几万户以上的百姓。

于是,他向朝廷上书,派官二百余,军两万余,出海前往倭岛,准备接手夏军打下来的地盘,置州县管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