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蜕凡化真 > 第122章 挑拨离间

蜕凡化真 第122章 挑拨离间

作者:半墨公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00:04:28 来源:258中文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戎儿的自信,来自于他用眼的余光,首先看到的是孙正,他就知道,自己的几个哥哥来救他们了!

孙戎知道,自己的哥哥一来,那么他和基儿一定有救。

老话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几个在一起,哪能不玩命地跟对方干?!

不敢说孙家军就这么点人能厉害到可以杀退这些乌拉军,但是起码保证基儿和孙戎的生命安全,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来的孙戎的几个哥哥,其中有孙正,孙明,孙虎,孙兵,共是兄弟四个!

除了孙豹统领大部队没有来,孙戎的哥哥算是到齐了。

他们老远就见孙戎一身血迹,誓死护卫着基儿,于是这兄弟四人,连想都没想,一番砍杀,就冲进了敌阵中。

当他们到了孙戎身边,与他们合一处的时候,孙府的梅花阵法就自然形成了。

梅花阵法也就是五个人,站在五个不同的方位,把基儿围在中间加以保护。

他们进可杀敌退可防守,这五兄弟平常在家练习时就配合默契。

再有如遇强将,随时调换位置。

孙虎是这五个人之中最不要命的,自然不能让他去面对强将。

孙正是这兄弟五个中最有经验的,所以他跟孙虎在一起,监督着孙虎!

孙虎是怕他这个哥哥的,他就不得不按照他哥哥的节奏迎敌了。他们亲兄弟一个猛如虎,一个稳如象,所以没几个人能与他们对成平手,多是被砍翻落马!

乌拉一千五百人,他们面对的虽然只有三百多人。可跟着孙正来的这一百多人,那都是孙家军的精华,都是跟孙家兄弟有着过命交情的将士。

他们的加入,一个个不要命地往上冲,基儿的手下士气大振,他们硬生生冲出一个缺口,保护着基儿往回撤退。

孙家无兄弟虽然勇猛,可也不敢恋战,他们主要是要保护基儿的性命要紧,他们冲出乌拉军的包围圈,且打且退。这样持续了一碗饭的功夫,孙豹带领大队人马赶来了。

乌拉军老远见到孙字旗下乌压压的大队骑兵赶来,他们在士气上首先就泄了,再有这四名孙府的小将

将如此勇猛,他们死在这一小队人马手下,已经过百了,心里更是害怕,于是他们的阵型就乱了。

等到他们想撤离,已经晚了,孙豹让骑兵分三路人马进行合击,渐渐就把他们给包围了,乌拉一千五百骑兵此时再想脱身,比登天还难。

这边在合围打着,孙豹在外围拨了一千人马给孙正率领,让他们无兄弟护送基儿回福康帝身边,孙豹自己率领余下的五千将士,追杀剩下的乌拉军残余。

孙正带领着一千多人走到半途,又迎来福康帝派来的五千人马接应他们,基儿这才算是真正脱离了危险。

到了傍晚时分,乌拉军大部队基本被肃清,只剩一千多人逃离了战场。他们共损失近三万人马。

在这场战役中,福康帝也死伤四五万人,损失虽然惨重,但是毕竟胜利了。

等到晚间安营休息,基儿到了福康帝的大营,福康帝非常恼火。

他询问情况,得知基儿不听孙戎劝阻,却要听他身边的一个宦官撺弄,差点丢了性命。

福康帝便令人想把那个宦官捆来,然而不久派去的人来报,说那个宦官早在基儿来见福康帝时,在后面抹脖自杀了。

福康帝余怒未消,让人把那宦官的尸首鞭尸五百下,抛尸荒野喂狼,这事才作罢!

经过这一役,乌拉军从此在草原上一蹶不振,再也无法组织有效力量骚扰边疆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敢犯边!

那么纵观整场战役,除了那些与乌拉军厮杀的将士立功外,立了最大功劳的,便是孙家兄弟。

特别是孙戎,临危不乱,思绪敏锐,具备了卓越的战将才能!

福康帝想把他调到军中做镇抚,基儿都没有放人。

那么在这一次战役中,孙正是怎么晓得基儿跟戎儿陷入危险之境的呢。

福康帝起初见乌拉军溃败,觉得机不可失,便亲率大军追杀乌拉军,追的兴起,并不知道跟在自己后面的基儿不见了。

他一直以为基儿就在自己的身后。

等到他率领的大军消灭了乌拉军五六千人,他想看看自己的孙子在哪里的时候,他一回头,这才

发现基儿不见了,他大惊失色。

福康帝忙令身边人到处寻找!

此时离福康帝不远的孙正兄弟,听说基儿不见了,这兄弟几个是心急如焚。

要知道,基儿是他们的堂妹婿,他们以后还得靠他发达,他要是有个什么散失,那就是他们的损失啊!

另外,戎儿也在他身边。

如果基儿有什么不测,那么戎儿也是凶多吉少,戎儿的任务就是保护基儿的!

孙戎若是死在战场上,他们这几个兄弟,回去怎么跟三太太交代?

恐怕三太太得知孙戎跟基儿战死沙场,她也活不成了。

要知道三爷死了,孙戎死了,基儿死了,三太太活着还有什么劲?即便福康帝免了莲儿给基儿陪葬,三太太跟莲儿这一对母女寡妇,怕也心思活了,得上吊随他们去了。

所以这几个兄弟听说基儿不见了,便过来向福康帝请命,他们要去寻找基儿。福康帝当即准予!

福康帝除了派孙家兄弟去寻找外,另外还调拨了七八路人马,去寻找基儿他们的下落。

当孙正打听到基儿大致去的方向时,他们哪还敢怠慢,四兄弟打马就追了下去,他们所率领的军士有许多被甩在了后面。只有一百多骑着快马的军士,紧紧跟随他们。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等到孙正跟孙戎合并一处,他们基本就算安全了。

虽说基儿这回有惊无险,可孙戎因为保护他,身中两刀,好在没有伤到要害处。

回去后,福康帝相当关心孙戎,让跟来的太医,为戎儿包扎伤口,并令厨子给孙戎做好吃的,让他的伤口能够尽快地长起来!

福康帝觉得孙戎是可造之才,想让他在军中培养,基儿不给,基儿请求福康帝不要调走戎儿,就让他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福康帝便准了。

其实基儿留孙戎在身边的真正目的,是他跟孙戎能玩到一起去,他不想孙戎离开自己去到军中,那样以后再想叫孙戎一起玩,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基儿留下孙戎,跟孙戎嘀咕,他让孙戎放心,等他以后做了皇上,会给孙戎一个好的位置。

孙戎得了基儿允诺,当

然也不愿意离开他。

福康帝因为孙戎保护基儿有功,回去后赐孙戎一套银盔银甲,还赏赐他金银布匹绸缎什么的,不去说它。

除了孙戎得到赏赐,孙正等其他兄弟,也得到赏赐,当然,都是财物上。

对于孙府的小将,福康帝并没有升他们的官。只是把二爷的官职升了一级,由原来的五品升了四品武官。

等过了几年,周大人向太子推荐孙正,太子才奏明福康帝,把孙正要走了。

孙正走后,花姐照样管理着她的生意,照旧过着自己的生活。

没有孙正的日子,花姐一点都不无聊,花姐有事可做,那就是抚养孩子。

二太太因为孙正离开,怕花姐找野汉子,也常常到花姐家里来看望孙子,虎奶奶也常带着姨娘,来看望花姐,花姐的日子倒显得充实了。

在这段时间,马丫的哥哥似乎无所作为,表面看,一切都平静如水。

然而,如果我们从冯清卉那边入手,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局势,就知道有多少暗流在涌动了。

首先,还是来看看福康帝为什么要准许孙正去太子那里吧,难道太子那里就没有护卫吗?

要知道,基儿已经把孙戎留在身边,福康帝心里当然清楚,以后这个孙戎,在基儿做了皇上后,很可能成为基儿统治时期的重臣!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孙正又去了太子那里,是不是说,太子以后也会重用孙正呢?!

在福康帝看来,不一定!

因为此时的太子,福康帝已经把他身边人员大换血了。

既然福康帝把太子身边的人大换血,虽然孙正是太子要过去的,但是福康帝心里有数,孙正是周大人推荐给太子的!

而福康帝一直以为,周大人是他的人,而不是太子的党羽,所以福康帝断定,太子以后不会重用孙正的!

那么福康帝又为什么要对太子身边的人大换血呢?

太子身边有他自己的一党人,在福康帝第二次北征回来后,因为二高的调拨离间,福康帝一怒之下,才这么做的!

二高诬告太子在福康帝不在的时候,拉拢大臣,建立自己的

的党羽,他还篡改福康帝时期的政令,这让福康帝大为恼火。

再有就是福康帝凯旋归来时,太子没有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使得福康帝在城门外多呆了一个多时辰,不见太子,这让福康帝更加不满!

福康帝并非是好大喜功,但是他得这么做,他没有办法。

福康帝带兵征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来是军事需要,二来福康帝也想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让朝野上下,对他服气。

要宣扬自己,光靠打胜仗还不行,福康帝是想太子搞个高规格的欢迎仪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皇上御驾亲征,凯旋归来,这样起码能让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个好影响。淡忘他夺了侄子的皇位带来的坏的印象!

可太子并不理解福康帝的这个心意,他忙于朝政,并没有把欢迎福康帝凯旋归来这件事放在心上。

于是太子受到福康帝的呵斥。福康帝这才有了给点颜色给太子看看的想法!

在那一段时间,冯清卉手下不断收集太子的各种能惹福康帝生气的证据,然后让埋伏在二高身边的人,把这些消息告诉二高,二高并向福康帝打了太子的小报告。

福康帝对太子是非常生气,要不是看在基儿的份上,他有好多次都有废太子的想法。

这还因为,太子的很多政见与福康帝不合。福康帝把朝廷搬往北城,也是遭太子反对的。福康帝就觉得自己把江山交到这么个逆子手中,他很不甘心!

福康帝因为太子没有出城欢迎自己,他一怒之下,又把自己在外打仗期间,太子所颁布的所有政令,一律作废,然后在朝廷上开始打击太子党人。

有几个太子党的大臣,权力被削,把太子身边的人,以挑唆太子为由,下入大牢。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那段时间,太子党的人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也就因为这个,孙正才得以填补太子身边的空缺!

那么,冯清卉的手下除了帮助二高攻击太子成功,接下来,冯清卉的手下,又开始来搞二高了。

起初福康帝让二高去做云南王,二高不愿去,跟三高赖着不走,后来福康帝再次让他去山东某地,他还是不去。

福康帝北征期间,二高在南都也在大肆拉拢自己的党羽,冯清卉埋伏在大臣身边的人,又拿出二高为非作歹的证据,大臣在跟福康帝闲聊时,谨慎地拿出这些证据向福康帝汇报。

二高三高久久不愿意去自己的领地做藩王,这就让福康帝的疑心顿起,直到冯清卉手下收集三高犯罪的铁证,福康帝一怒之下,先是把三高给软禁起来。

后太子在福康帝面前充好人,帮自己的三弟说情,三高这才不得已去自己的领地就藩。

福康帝对于二高不去就藩,其实他心里是有数的,那就是二高一直在窥视太子之位。

福康帝曾经许诺二高,说他哥哥身体不好,暗示太子之位,是要留给他的,只不过福康帝后来听了重臣建议,不可以把皇位传给二高,那样有违祖训!

那么在这个时候,大臣进言,说出二高各种犯罪事实。

表面看上去,福康帝是在借题发挥,他要废二高为庶人,以免自己驾崩后,朝廷再出现二高夺帝位这样的现象。

Ps:书友们我是作者二莲,近期由于很多读者反馈找不到读书入口,现良心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几乎能找到网上所有的书,详情请花半分钟时间关注微信公众号"找书神器"(微信右上角点" "号->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 搜索并添加公众号,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太子身边的谋士,告知太子,此时他得出面替二高说情,如果太子任凭福康帝处置二高,那么太子就错了。

要知道,福康帝这人让人难以捉摸,假如他废二高是在试探太子怎么办?!

所以太子得以仁厚为要,劝福康帝放了二高,他们是亲兄弟,给二高一次改过的机会。

福康帝听了太子的劝,让二高去了山东的另外一个富庶之地就藩!

二高离开南都,他是不得已的,是怀恨在心的。

本章节内容由 手打更新

此时埋伏在二高身边的冯清卉手下,并进言要二高等待时机,不要太急躁。

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福康帝对谁都不满意,他的心情很糟糕,既不喜欢太子,二高跟三高又不让他省心,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

福康帝难道不知道太子劝他放了二高跟三高的用意吗?太子就是在做给大臣以及天下人看的。

人家会说,看看,太子他多仁厚!

太子在捞取名誉,福康帝会看不出来?这都是太子身边的人在出鬼!

闹心!

妙书屋

一秒记住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