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黄庭.A > 第八百零九节:洛水之阳

黄庭.A 第八百零九节:洛水之阳

作者:亲吻指尖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22:57:51 来源:258中文

洛城,因为曾经是上一个大一统王朝——周的国都而地位超然,武帝又曾在洛阳外的渑池,召集群雄会盟,立下了七国皆顺于武帝,以及“天武立家、武圣立国、真武监天下”的不易古训。 .更新最快

武帝为了表现对于前朝的宽宥,洛阳城内,至今还是由周朝的官员,世袭管理。这些官员一般都是饱学之士,甚至就是儒者,家风优良,世代相传,将小小的洛城治理得井井有条,风生水起。

这里与秦、韩、赵、魏四国接壤,又有洛水与楚国相连,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又多选择在洛城交接,让这里几乎变成了世俗中的“云中天阙”,占尽了地利人和。

于是七国之中,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甚至一些被迫害的儒生,都会想法设法前往洛城,这个列国环绕下的国中之国。

洛城,渑池,在数千年纷纷扰扰的七国乱世中,一直是一处无人胆敢侵扰的圣地,与乱世中,仿若桃花源一般。

这些天,整个洛城空前地热闹了起来。

三年一届的渑池大会,各国君主及青年才俊,也都在洛城落脚。

随着前来洛城的诸侯越来越多,平日里生活富足,没事就会到茶馆听游方中土的说书人,讲七国大事的洛城百姓别提多激动了。

平日里,只有在评书里才听说过的人物,盖世无双的威猛战将,丰神如玉的俊逸公子,还是决胜千里的神算谋士,乃至治国有方的名臣良相,只要是能够将名头传到洛城,都会有一大批的拥趸。

甚至会有洛城百姓自发地去城门看这些自己仰慕的,评书里的人物,来的人越多,代表这三年中,那人在七国的名头越大!

来看的人脸上有光,被看的人,更是威风八面。

千年以来,数百次的渑池大会,前去看七国的英雄人物,已经被发展成为了洛城的一项风俗,被称为“迎门”。

而参加渑池大会的人,则将这一习俗,叫做“承赞”,意思是接受洛城百姓对自己的赞赏。

由于这些英雄人物,大部分都是跟着各自诸侯国家的队列一同进城的,所以往往同一国的英雄人物,也得以沾光,整个一国都面上有光。

在接下来的渑池大会中,承赞最多的一国,在气势上就会压过其他诸侯,会盟起来也更有底气。

毕竟洛城百姓心里有一把尺,来看的也是英雄人物,一国的英雄人物如此多,国力也不可能衰弱到哪里去!

前几届起,洛城的官员与百姓甚至还制作了“迎门榜”,渑池大会时,有专人在城楼上统计前来迎门的洛城百姓,书成巨型的条幅,挂在洛城最高的凌云阁上。

届时,洛城的官员百姓,将齐聚于凌云阁,品茗清谈,纵谈七国英豪,天下局势,好不逍遥惬意。

数千年来,洛城因为特殊的政治、地理地位,所以多富商巨贾,能够得到洛城百姓的支持,也就等于得到了这些富商巨贾的支持。

渑池大会是世俗层面力量的最高角逐,富商巨贾不能挟制左右圣裁武院,但在渑池大会时,却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所以“迎门”与“承赞”往往被认为是渑池大会的第一战!

是不见血的无声较量。

当然,也出过一些荒唐的君主,为了让自己有面子,想花钱买洛城百姓来“迎门”的闹剧。

结果自然是富足的洛城百姓,根本不愿意为一点小恩小惠折腰,那些诸侯君主,自然成为了洛城茶余饭后的笑柄。

至于各国带来的大军则驻扎在城外,除了少数精锐追随进城,大部队直到渑池大会那一天,才会开到渑池。

距离渑池大会开始,还有最后三天,高耸入云的凌云阁上,垂下的巨幅,已经有四条。

上首写着“魏”、“赵”、“韩”、“秦”四个篆体大字,其下在纸上印着各国的图腾,随后才是各国“迎门”的人数。

这四个国家与渑池直接在陆上接壤,自是来得最早的四家。

四家诸侯,平日也都很重视在洛城的风评,甚至官方还会编写一些评书话本,有意让说书人带去洛城宣讲,以扩大本国的影响力。

所以四国的迎门榜上的数字都比较好看。

洛城百姓约有三十万人,而来看“魏”、“赵”、“韩”、“秦”四国英雄才俊的人数,秦国最高,足足有十六万,魏国紧随其后,有十四万人,赵国不知是不是易水关惨败后,又传出在燕国搞小动作,导致人心尽失的缘故,居然只比弱小的韩国多出不到一万人,以十万六千多人,居于第三。

上一届赵国作为中土强国,可是在迎门榜上紧紧咬着秦国不放,一骑绝尘的人气让魏、韩两国连跟在后面吃马蹄土的机会都没有。

“看来赵国确实衰弱了啊!”

在凌云阁上品茶的洛城百姓纷纷讨论道。

凌云阁一共十层,地位越高的人,可以坐的楼层越高。

最底下三层,热热闹闹,就好像是菜市场一样。

越往上,越冷清,从第五层起,凌云阁就隔成了一间一间的雅座。

分不出有人还是没有人。

如果雅座有人,就会点燃名贵的熏香,这是唯一可以分辨的办法。

因为洛城严格坚持从周朝延续下来的“礼”,周朝的官员掌握有最优质的资源,故而往往又是洛城的官员,又是大商人。

与外面那些市侩商人不同,这些大商人也会注重洛城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予他们足够基本生活的钱财,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礼”的范畴内,不去踩洛城百姓的底线。

所以数千年来,洛城之内,贵族与百姓都相安无事。

这也是几乎凝固的社会阶层,却没有发生暴乱的原因。

对于秩序的遵守,已经渗入到了洛城人的骨髓里。

自然楼层越高,上面的人也越少了。

就在这时,忽地门外有人跑了进来,大声说道:“参加渑池大会的楚军来了!”

“楚国的军队,从洛水到城外来了!”

听得这话,最底下两层的洛城百姓稀稀拉拉地走了一些,到洛城临近洛水的东门去看热闹,不,去迎门了。

更高的楼层里,离开去迎门的人,则更少了。

这也是常态,楚国说是大国,也的确是大国,但距离洛城比较远,也不怎么刻意扩大自己在洛城的影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情况。

到现在为止,很多洛城的百姓能够说出来的楚国英雄人物,还停留在韩信和项籍这样的层面上,甚至连韩信世家和项燕世家都不知道。

可就在这时,又有人快马奔了过来,慌忙下马,大声说道。

“齐国大军今次与楚国联合,一同到了!”

听得这话,第一,第二层的洛城百姓都觉得稀奇,纷纷都赶去了。

第三层到第四层也走了一些人。

连五层以上的雅间里也走出了一些衣冠楚楚的洛城官员。

就在这时,又有快马来报,“齐国今次不仅带来了本国的武将,稷下学宫亦有跟随前来!”

听得稷下学宫居然也有人参会,顿时整个凌云阁里“哄”地一下就炸开了锅。

蓦地,一个九层之上的声音,力压众声,大声问道。

“来的儒生都有谁?可有方运?”

来人大声地肯定回答道:“儒门新圣方运与齐王同乘楼船而来!”

听得这话,整个凌云阁都吵杂了起来!

“儒家来参加渑池大会,自从武帝陛下渑池会盟后,从无先例……”

“齐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拉上稷下学宫来参会!”

“虽说易水关一战,现在的儒家恢复了些许元气,也拥有了一定的战力,齐国此举难道不怕得罪整个圣裁武院吗?”

亦有人小声地议论道:“如此看来,武帝陛下飞升十七年,各家诸侯都已经知道,武帝的天下已经是过去式了,圣裁武院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听得齐国、楚国同来,众人不过是觉得两国结盟罢了,哪里有稷下学宫前来渑池参会,还与齐王同乘来得消息劲爆?

顿时,整个凌云阁里,一到十层,都有人走了出来,下层的居民更是如过江之鲫,纷纷朝着洛水涌去。

“师父,那这次渑池大会可真是有意思了!”

凌云阁十层上,一名身穿雪白对襟长袍,玉质冰肌的女子,青丝飞舞,倚栏而望。

在她的身后,雅座之内,一名听起来比她还要年轻的悦耳嗓音带着一丝仿若长期阅历的积淀,徐徐响起。

“齐楚两国一直是宿敌,这次居然愿意联盟参加渑池大会,必然是楚国在什么地方遭遇了极大的挫折,齐国又开出了丰厚的价码。”

“但齐楚既然联盟,齐国这次必是为了能够在渑池大会争夺盟主之位……”

那凭栏少女对着雅座内笑着问道:“那师父,您是天官,是整个洛城里的地位最高的人,您更支持哪一国成为渑池大会的盟主呢?”

雅座的声音沉吟片刻,笑了笑说道:“你这鬼丫头,是不是又想跟三年前一样,探了我的口风,就去如意坊下赌注,好赚上一笔?”

被雅座里的女子这样说,凭栏少女天真笑道:“师父,人家那次真的不是故意套了口风去赌的拉!只是正好看到他们都不压秦国,我就上去碰了碰运气而已!”

说到这里,少女又开口问道:“师父,您今年还打算支持秦国做诸侯盟主吗?”

“还是说师父心里有别的人选打算?”

雅座内的人没有说话,可就在这时,又一袭快马赶来,在门外大声说道:“燕国大军来了!”

“燕国太尉秦枫与燕王一同前来,已经到洛城北门了!”

(《儒武》小细节大竞赛正在微信公众号“情殇孤月”火热进行中,答对问题在下留言就有纵横币和其他好礼相送,只要你是真读者,就一定能答得出来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