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非彼吾心 > 元宵节快乐(番外)

非彼吾心 元宵节快乐(番外)

作者:神也.CS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1:36:53 来源:258中文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啊!”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圆月,是那么的茭白,若盘珠润圆,散发柔光。www

高郅负手立于府内长亭内,轻叹一声,眼神游离不定。

算起来,今天,便是元宵佳节。

农历正月也可以叫做元月,古人称夜为宵,由于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说起来,高郅也是来到这个世界才知道,原来元宵节,还恰是起源于汉朝,起因,则是源始于史上著名的“诸吕之乱”。

自昔日的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聚会,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也就是后世沿袭的元宵节。

按照后世的热闹,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灯谜、吃元宵、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不过,汉朝还没有那么多规矩,只需要在当天燃灯即可。

时值夜晚,恰如灯火万家城四畔,灯火阑珊与天上星辰交相辉映。

说实话,高郅也是第一次,直面古时的节假日的大规模风俗。

燃灯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可不会有专门的灯火点燃的辉煌景象,比起现代的霓虹灯,高郅却是觉得这些手工制作的竹笼灯火,更加的有魅力。

虽然随着吕布的称王,随着并州势力在他和吕布的不懈努力下,不断的向外积蓄扩张。

白马长枪高长恭的威名,也日愈扩散,荣华富贵,权势力量,日益增长。

在这个时代,他也能够拍一拍胸膛,说道一声,自己不愧对穿越者的身份了。

只是,欢乐,也愈来愈少了

权势,和自由,或许,还真的是相对对立的关系吧?

“你怎么在这里啊?娘亲他们都在前院,等着祭拜天地呢!”

吕玲绮轻灵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高郅恍惚回神,扭头望了望吕玲绮,展颜一笑。

“没事,我只是在想一些事情。”

“我们这就过去吧。”高郅上前扶握住吕玲绮,二人携手,向前厅走去。

元宵节,作为官方,他们也是需要有所仪式的。

就好比天子祭天的对象,就是在祭祀太一神,并且是在春秋两季进行祭祀活动,地点通常位于东南方向的郊野。

而汉武帝时期,同样把太一神的祭祀活动,正式定在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是故司马迁创建《太初历》的时候,也特意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虽然有些故作姿态的嫌疑,但是礼不可废,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即便是如今的赵王吕布,也不能避开。

大小官员,携带着大小礼品,已经聚荟在前院位置,等高郅到来后,众人便正是开始仪式。

由如今的最高官--被册封为赵王的吕布,做为领头人,上前点香,拜祭天地。

而后,文官念诵致辞,神情专注,再其后,陆续官员上前送礼,拜天,一盏盏油灯准备妥当。

一篮篮准备编制好的灯篮,被仆从奴婢,呈流水线般的,尽然有序的摆设完好。

继而再有侍卫,上前两步,统一用火把点燃灯火,烟雾缭绕,灯火辉煌!

“呼”长吐出一口浊气,好不容易才结束了持续了一个时辰的“仪式”,高郅感觉自己快脱一层皮了。

下次!

下次他绝对不会再参加这种繁琐的仪式了!

立完flag,高郅眼波流转,视线落到一旁撅着小嘴,同样郁闷的吕玲绮脸上。

望着吕玲绮委屈郁闷的小脸蛋,高郅很可耻的坏笑了一声。

“嘿嘿,玲绮,等下晚上随我去一趟前厅,我给你做一个好吃的。”在吕玲绮怀疑目光扫过来的时候,高郅低声细语,转移话题的同时,上前搂住吕玲绮的柔嫩腰身。

“什么?”吕玲绮没有抵触,顺从的依靠在高郅胸膛,微微一愕,美目转动,近距离凝视着高郅,见他一脸神秘的表情,忽然有些好奇起来。

“嘿嘿,秘密,待会给你一个惊喜。”高郅也不透露,亲了一口妻子,笑着抽身,扬长远去。

“真是的,坏东西,总是故作玄虚!”吐了吐小香舌,吕玲绮望着高郅的背影,没好气的抱怨一句。

嘴角却是悄然翘起。

夫妻间的情趣,总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夜半,吕玲绮蹑手蹑脚的,轻声来到高郅约好的地方,推门而入,小心翼翼的关好门后,小鼻子轻轻抽动了一下。

“好香!什么东西?”吕玲绮顺着香气四溢的方向,望去。

灶台上,一碗汤状物,伴随着半敞的大锅,香气飘荡。

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现在农村里常用的土灶,甚至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烤炉,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陶瓷器皿,供给人们做日常使用。

如今的赵王府,自然也不会缺少。

不过,吕玲绮现在关注的可不是这个。

她好奇的看着,碗里白圆滚滚的食物,虽然没有品尝,但不难猜测,这是一个面食。

虽然汉朝普遍还是在吃麦子和粟米,水稻的传播率还较少,这个时候,还是广泛用的是麦子,但其实,水稻的应用,还是存在的。

而且,由于汉时,曾由于与西域相互沟通,西域的不少饮食文化流入中原,为大汉吸纳。

比如胡饼的存在,非常像现在的馕,相比之前秦朝的蒸制面食,汉朝的胡饼口味上确实领先很多,各种文化的汇入,至少,汉朝在面食改进上,有了很深的见解。

“你尝尝。”高郅给吕玲绮盛了一碗,递过去。

“唔好甜!你放了饴糖的吗?”吕玲绮美目眯起,感受着嘴中盛开的甜蜜滋味,半是享受,半是好奇的问道。

“嗯,专门为你做的,还是我自己亲自做的,这个吃食我唤它,叫做汤圆。”高郅咧了咧嘴,笑到。

条件有限,没有后世花里胡哨的各种口味,所以他做的汤圆里面,确实是放的吕玲绮口中的饴糖。

中国古书上出现“饴”字,是在汉代,饴糖可能是最早的硬糖。

东汉张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

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好吃吗?”高郅问道。

“嗯,好吃!”吕玲绮又用瓢羹,捞起一个汤圆,递到高郅嘴边。

“你也吃。”

“好!我们一起吃!”

“嗯!”

“真甜。”

“嗯,和你小嘴一样。”

“讨厌!唔”

月华洒下,人影却已经由两个叠为一道

天上月正圆,地上人安乐!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