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黑猫灵探 > 第530章 有钱,任性(二合一)

黑猫灵探 第530章 有钱,任性(二合一)

作者:SF银森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7 23:01:39 来源:258中文

老实说,甭管齐政日后会不会因为说大话而后悔,中科院海洋所的周院士对嘉谷在海水养殖上开启更多探索的意愿还是喜闻乐见的。

毕竟,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但海水鱼养殖算是我国的短板。而其中,深远海养殖又是短板中的短板。

我国海水养殖当前主要集中在滩涂、港湾和湾外浅海海域——如果从卫星照片上来俯瞰中国沿海,在不少海湾,能看到无数的网箱排列成直线形态,木制的人行道、无数的船只、房屋和村庄漂浮在海面上,犹如一个巨大的“海洋牧场”。

虽然壮观,但这种近岸海水养殖的过度发展,已使得沿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一些地区的海湾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多、生物受污染比较严重。

近海养殖规模开始萎缩;通过投放鱼苗,以及规定休渔期,打击非法捕捞等方法来恢复渔业资源,效果也颇为有限;所以,海水养殖产业走向深远海势在必行。

嘉谷这样的农牧业巨头,不挤在近海发展渔业,咋说也是要鼓励和支持的。

因此,在齐政随口向周院士问了一句有没有什么好项目推荐之后,他还真的有些想法。

“齐董,你听说过‘黄海冷水团’这一概念吗?”

“黄海冷水团?”齐政眨眨眼,却觉得有些耳熟。

看出齐政大概是不太了解,周院士就为其介绍起来。

“在我国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有一处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体积约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被称为‘黄海冷水团’。”

“它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以低温为主要特征的水体,只存在于夏秋季。其独特之处在于,‘黄海冷水团’的夏季底层水温在46-93c,可用来养殖喜好低温的深海冷水鱼类;”

“其次,通常海洋的温跃层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而黄海冷水团海域的温跃层却位于20-30米左右,这使得在原位利用该低温海水开展水产养殖成为可能;”

“还有,多年的调查表明,黄海冷水团近底层水的溶解氧不低于5mg/l,其它水质指标也符合养殖冷水鱼类的水质标准……”

较详细地介绍完“黄海冷水团”后,看着齐政若有所思的表情,周院士笑了笑:“齐董,你应该知道,我国北方海域位于北温带,长期以来,受制于夏季海域表面水温过高,优质高价的海洋冷水性鱼类生产一直是我国海水养殖之痛。”

“譬如最适合生长在16c-18c的水域中的冷水鱼类三文鱼,就是因为我国缺乏适合其常年生长的低温海域,只能望洋兴叹……”

瞬间,齐政脑海里的记忆被挖掘出来了——再过七八年,有一阵子新闻里高调宣称“我们终于有望在家门口吃上自家的三文鱼了”,貌似就是跟“黄海冷水团”有关。

齐政摩挲了一下下巴,觉得有点意思了。

虽然他记忆里没有太多相关的信息,但既然新闻里都这么“信誓旦旦”了,起码意味着,“黄海冷水团”的开发已经是被证实可行的了。

而且,三文鱼啊,也有点搞头。

在中文语境里,所谓“真正的三文鱼”其实指的就是鲑科鲑属的大西洋鲑。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可直接食用又能用于烹饪菜肴,很受欧美国家欢迎。

但大西洋鲑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我国人工海水养殖大西洋鲑的数量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国内很多人对三文鱼的理解,是从刺身开始的。嗯,虽然他们吃的,很有可能是国产的虹鳟。

齐政对生鱼片一向不感冒,但不妨碍他知道,三文鱼的市场规模较大。

——海域和水深不同,应用的养殖设施及管理模式可能完全不同。如在水深40米以上的深远海,需要配置移动式工船、可升降式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平台,同时在捕捞、加工、物资运输、系统维护等综合保障服务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只有确保在主导品种养殖上获得稳定的回报,这种高投入的养殖生产才有搞头。

而世界上离岸海水养殖最成功的产业,当属三文鱼养殖了,这是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水产养殖类公司中,能做到市值超过一百亿美元的,正是养殖三文鱼的挪威最大水产公司美威。

齐政心里有所意动,开口问道:“这么说来,周院士对于开发‘黄海冷水团’的研究也有涉猎?”

周院士摇摇头:“不,事实上,我对其研究不深,但我可以给嘉谷推荐一个人。”

……

国家海洋大学的董教授坐上了前往邳山岛的直升机。

能乘坐直升机出海,即使是对于一所重点大学的教授来说,也是一种相当难得的体验了——简直是流溢出骨子的财大气粗。

但董教授心情半紧张半激动,却不是因为直升机,而是因为嘉谷邀请他的意图。

早在去年,他的团队就瞄准了“黄海冷水团”,提出了利用黄海冷水团资源养殖优质鲑鳟鱼类的设想,并开始了一系列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技术探索。

三文鱼属于冷水鱼,在温暖海域养殖,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如果能利用黄海冷水团的夏季冷水资源,进行冷水性鱼类养殖,这不仅在国内是全新突破,也是世界首创!

但“首创”,就意味着要完全靠自己摸索。

作为这一设想的技术“总舵手”,董教授深刻理解到要破解这一困扰中国海水养殖界难题,有多困难。

谁都知道把我们国家的养殖水域从近海拓展到深远海,是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拓展的过程中都绕不开“风险”二字。

对“黄海冷水团”的开发亦如此。

“黄海冷水团”远离海岸,一则易受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二则海域附近有巨大的鲨鱼游弋……为了避免夏季高温、预防鲨鱼攻击、抵御强风巨浪,董教授团队需要一套全新的养殖装备和养殖模式。

——这都意味着需要白花花的银子投入啊!

他此前一直向鲁省海洋与渔业厅推介“黄海冷水团绿色高效养鱼项目”,希望将这一项目列入省级海洋开发重点研究项目,以得到更充裕的经费支持。

鲁省政府方面有一定的意向,但迄今为止,也仅仅是意向,而且能得到多少资源也不好说。

所以,另一方面,他也将目光放在水产企业上。

要想建立一个陆海接力、平稳供应市场的深远海养殖模式,同样也离不开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支持。

不过,在实验室搞研究,乘考察船出海测水深、温度、溶解氧、流速……这些董教授都能信手拈来。但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企业打交道,实在是让他头痛了。

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的投入太大了。在政府没有明确提供支持之前,没有多少相关企业能承担得起整个项目的研究投入。

不料,老友周院士就给他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嘉谷对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项目有兴趣。

那可是嘉谷啊!差点都让董教授笑出声来了。

就是周院士在电话里没有暗示嘉谷的财大气粗,董教授也要倾尽全力将嘉谷的“感兴趣”转变为“大力支持”——仅仅是邀请自己来洽谈,就有乘坐直升机的待遇,那么,如果嘉谷大力支持自己的研究,又会得到什么样的资源呢?

董教授抱着参加一场极其重要的面试的态度而来。当然,某种程度上,他真的觉得这会是一场严肃的面试。

嘉谷是有钱,但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让人家心甘情愿地掏钱,他少不得要施展出十八般武艺了。好在,有与嘉谷关系良好的周院士在一边敲边鼓,他还是有几分底气的。

然而,这一趟经历注定会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

齐政看着眼前的董教授,心里略过整理好的记忆——嗯,没错了,后世关于“黄海冷水团养三文鱼”的新闻中,这位董教授的名字贯穿始终。

“董教授,你对于利用黄海冷水团搞三文鱼养殖,有几分信心?”确认过眼神,齐政就开门见山道。

“我有十足的信心。”董教授自然不怂。

如他所想,在洽谈过程中,好友周院士也陪同在侧,但主要还是看自己的表现。

董教授与不少企业打过交道,他知道,向企业推介项目,首先要谈的,不是技术有多先进,团队有多给力,而是要跟他们谈收益,也就是俗称的“要会画饼”。

“黄海冷水团拥有5000亿方水体,取其中的1%也就是50亿方用于养殖。按照每10立方米水养一尾鱼计算,可以养5亿尾;按每尾鱼4公斤计算,就是20亿公斤;哪怕市场售价按每公斤40元来算,经济效益也高达800亿元……”

董教授瞥了一眼齐政,只见他保持微笑,神色丝毫不变,就知道齐政对于自己画的“饼”根本不在乎。

想来也是,能做出这么大的事业,岂会轻易相信他人的“画饼”?

董教授心里又忐忑几分,想起嘉谷的生态理念,又说道:“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发展离岸养殖的目的之一,就是缓解近海养殖的污染压力。而黄海冷水团可开发空间开阔,水交换条件好,即使按照千亿元级离岸养殖开发规模计算,所产生的废物远低于该海域的自净能力,也不会对黄海水域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齐政微微点头,却还是没有说什么。

董教授见齐政依然没有什么反应,只能接着说道:“此外,我们的团队,已经集合了物理海洋、养殖设施、海洋工程等学科的20余位专家,对于如何开发这个天然的‘低温牧场’,在哪里养,用什么养,怎么养?都有了一定的思路……”

终于,齐政笑容微敛,似是进入了思考。

董教授不由得看了旁边的周院士一眼,而他只是示意稍安勿躁。

齐政抬起头,董教授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董教授,我同意启动‘黄海冷水团养殖优质冷水鱼项目’,由嘉谷农牧和国家海洋大学联合实施。”

闻言,董教授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齐政微微一笑,不紧不慢道:“为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我们在鲁省专门为研发团队配套专家公寓,并且会与政府沟通,在资金、出海口、养殖用海使用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支持。”

董教授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他为什么要倾力追求与嘉谷的合作?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嘉谷够壕;另一方面,这就是了!

毫不夸张地说,嘉谷在政府方面的影响力,足以让项目在政策支持上进入“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左手有资金,右手有政策,再不能做出成绩,完全就是自己无能了。

但还没完。

“……项目初步预计投资40亿元,规划海域面积5万亩。我还希望由国家海洋大学牵头设计,嘉谷农牧出资,中船集团建造,打造出大型养殖工船或深远海养殖网箱,作为项目的养殖基地……”

“……”董教授的笑容僵住了。

他的脑海里只飘荡着一个声音——“40亿元”!

嘉谷疯了吗?

自己明明只想对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技术路线进行验证,以实现深远海冷水鱼类养殖的全新突破;但嘉谷这是要干嘛?这是要打造黄海冷水团全产业链吗?

他有些后悔刚才的“饼”画得太大了。

不是说他对于项目突破没有信心,但什么时候突破,绝对是个未知数;而且,即使技术突破了,也不等于就进入了实用性阶段,他都不敢想,嘉谷哪来这么大的信心啊?

照理说,齐政给出的支持,已经远超他最好的想象了,但董教授愣是接不上话了。

就好比他只是想小赌怡情,但嘉谷却是一把梭哈了,那压力……

董教授将木然的目光转向老友周院士。

周院士微微苦笑地耸耸肩。

但董教授神奇地明白了他的意思——呐,这就是土豪,有钱,任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