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黑猫灵探 > 第531章 善于化不可能为可能(1/2)

黑猫灵探 第531章 善于化不可能为可能(1/2)

作者:SF银森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7 23:01:39 来源:258中文

人与人之间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对于齐政而言,他知道董教授的项目会成功,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会在短短几年内变为现实,所以投资再大,他也敢出手。

这有点像银行追着给嘉谷放贷一样,他们对嘉谷投资项目能产生巨大效益具有十足的信心,自然也就敢给嘉谷开出大额度的授信。

最重要是,齐政因此知道董教授是一名真正的水产专家。

世界上的专家有两类:一类是严谨科学的专家,本质上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一类是混吃等死的“砖家”,本质上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后者就像是老鼠,不光坏了一锅又一锅的汤,而且繁殖力惊人。

后者是嘉谷避之不及的,而前者则是嘉谷大力拉拢的。

虽然嘉谷集团已经发展到可以直接找院士的地步了,但院士毕竟是稀缺品种,董教授这样的高级专家,才是嘉谷合作的主力。

当然,几年后,董教授也进入了院士增选名单,他此时的名气虽然不算大,但在黄海冷水团成功“游”出三文鱼后,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这些都是此刻的董教授所不知道的。

听完嘉谷的合作计划后,他又是骄傲又是苦恼。

骄傲的是,超乎想象的待遇说明了自己的价值,是对自己的认可。苦恼的是,接受的好处越多,他肩上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如果是数亿元的研发经费,他大概会毫不犹豫地接受齐政的邀约;但是,数十亿元的项目,这个数字让他犹豫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他是真正想做出成绩的人,而有追求的人都会惜羽毛。如果弄砸了一个数十亿元投资的项目,他的名声不说彻底臭了,但也绝对没有什么前途了。

齐政也没有让董教授立刻做出决定,初步洽谈过后,就先把他在邳山岛安顿了下来。

岛上梦幻般的景观也没能吸引董教授的注意力,他仔细思考一番过后,先向在嘉谷渔场做调研的老友周院士问计。

“老董,你知道的,我能向齐董推荐这个项目,当然是希望你们达成合作喽!”周院士明确表明了态度。

董教授苦笑道:“我知道,但是,齐董这么大的手笔……老实说,我就怕齐董期待过大,反而不好收场。”

周院士对他“穷人乍富”的心表示理解,但他想了想,反而劝道:“其实,你可以换个方向思考。齐董既然敢投入这么大,不也意味着他对这个项目的成功有信心吗?”

他眨眨眼,笑道:“而且,在我看来,你们开发黄海冷水团,与嘉谷合作,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董教授表示洗耳倾听。

周院士笑了笑,道:“因为,嘉谷是最善于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农牧企业啊!”

别看周院士的研究方向不在“黄海冷水团”上,但他是了解要“驯服”黄海冷水团的难度的。

如果仔细翻一翻渔业新闻,就会发现,一说到黄海、渤海地区的渔业生产,“黄海冷水团”这个高冷又神秘的角色会频繁出现,收成好的年头有它,收成不咋地的年头也有它!

这是因为,近年来,因为气候变迁、全球变暖、海水污染等等因素,这个冷水团是越来越不稳定了。而它稍有异常,就可能会导致整个海区的温度和盐度剧烈波动,进而导致那些深海养殖的海鲜面临灭顶之灾。

这也是为什么黄渤海海域的养殖公司在产品宣传的时候,强调海区的环境优越,强调冷水团的好处;而在说到经营风险的时候,又吐槽冷水团的喜怒无常了。

说得再明白点,要想“驯服”桀骜不驯的黄海冷水团,本就是一种“化不可能为可能”。

……

周院士将董教授拉到嘉谷大渔场:“来吧,让你眼见为实。”

科研船驶往渔场外围。

只见一阵海浪翻过,水中隐约可见一株株海草随洋流漂,就像无数条不断舞动的长臂。

“这是……”

周院士语气莫名地说道:“这就是嘉谷渔场的巨藻林了!”

从水下机器人的视角可以看得更清楚:一棵棵“大树”从海底拔地而起,足足有几十米高,“枝叶”随波浪和洋流飘扬。

这些“大树”没有根,它们依靠一个叫“固着器”的1米多长的结构,牢牢地将自己固定在海底的嘉谷投放的礁石上;叶片的主叶脉上规律排列的气囊产生足够的浮力,将“大树”的叶片乃至整个体托举起来,在海水中保持直立的姿势,形成壮观的“海底森林”。

董教授瞳孔微缩:“这边的环境……适合巨藻生长?”

要知道,巨藻就跟三文鱼等冷水鱼类一样,需要寒冷的环境来维持恢复和生长。纵观全球巨

藻林的分布,多在温带和极地边缘地区,譬如北美洲西海岸、南美洲沿海、南极洲岛屿海岸、澳大利亚海岸等地。

国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墨西哥引种巨藻,也获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但那是在北黄海和渤海区域!而邳山岛……是在东海吧?

周院士摊摊手:“要不怎么说嘉谷善于化不可能为可能呢?嘉谷在这片区域发现了类似于‘黄海冷水团’的低温环境,当然,其更稳定。但就算这样,能让巨藻适应这片海域的环境,嘉谷也是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我们还不知道巨藻在东海安家可能会产生哪些生态影响,但起码说明了一点,嘉谷在巨藻养殖如何适应更广阔环境方面,很有经验!”

“不仅如此,我国现有的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包括大菱鲆、牙鲆等冷水鱼类,大黄鱼、鲈鱼等温水鱼类,虽然已经有较长的养殖历史和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但是否适合在深远海养殖,真不好说。”

“但嘉谷大渔场现在既有牙鲆等冷水鱼类,又有大黄鱼等温水鱼类……很显然,嘉谷在养殖鱼类适应深远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那么,你觉得,在三文鱼养殖适应黄海冷水团的探索上,与嘉谷合作,会不会更容易取得突破呢?”

董教授陷入了沉思中。

而就在此时,董教授的电话响起来了,是齐政打来的。

“中船方面送来了大型养殖工船的设计?这么……快?”

董教授对于中船方面的高效率都感到惊讶了。

自己都还没做出决定,项目的必备装备居然就有着落了?

旁边的周院士反而不以为奇。

事实上,嘉谷与中船集团的联系也是他牵头的。

我国深远海养殖能力还较弱,几乎只有深海捕捞,还没有成型的深远海规模养殖平台。差距集中在工程设施、配设施、网箱养殖和海洋牧场构建技术上。

然而,处中科院海洋所,周院士知道国家在近海海水养殖设施装备、养殖技术、能源供给、物流和加工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已具备了深远海养殖研究和应用的初步条件。

另一方面,从国内市场看,仅以南海为例,海域水深为45米~100米、且适合开展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海域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随着嘉谷这样的巨头不断开拓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未来可形成约1800亿元的渔业装备市场,由不得各大船业集团不动心。

他就负责牵头搭线,这不?嘉谷与中船一拍即合。

董教授:“……”

嘉谷这样的吸引力和组织力,他觉得压力更大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