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希泊尼战纪 > 第四十二章 竟然有人来砸场子(苦求收藏和推荐票)

等到天下的州学、县学都以王学为课本,淮南学派必然会在士林之中成为主流。

所以,任何儒家学派想要成为主流或者发扬光大,必要占据朝中主要位置,张载主动辞官不说,还在当官方面不求上进,一心研学,虽然不是本末倒置,但却是失了重点,关学能够发扬光大才怪。

而且张斌还知道,如今在横渠镇一心想教学育人的老爹所创关学,与其他儒家学派有着明显不同。

比如关学讲究文武之道要平衡,不能偏废,这一点张斌却是甚为喜欢,但张斌知道,就因为这一点,关学在文人掌国的大宋必然会被执政的文官所排挤,甚至所猜忌,前路也必然艰难。

不过正因为这一点,关学在西北武将中颇受推崇,如那关中将门世家种氏便有数名子弟拜在张载门下。

一进中院之门,张斌便远远看见讲堂门口站满了人,伸着脖子往里面看。

张斌个头不小,隐隐看到讲堂里面的院子已经或坐或站满了人,没有后世大学上课时学生交头接耳……摸女生小手的事情,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很认真,只是能有多少人真正的听懂了,或者听到心上去,张斌却很是怀疑。

还有这讲堂太过狭窄了一点。

因为张载为官清廉,在家乡又乐施好善,横渠张家并不富裕,若不是学生中颇有一些有钱人,这讲学之事未必就能撑得下来,毕竟学生要吃要住,要书册,要笔墨纸砚,这年头又不流行交学费,只要是被张载看上眼的,便收为学生,吃住学都给包办了,显然也没有多余的钱再修缮和扩建讲堂。

这种讲学模式,张斌自然是嗤之以鼻,但眼下他也无法改变什么。

张斌一行人自然而然的放轻了脚步,没有惊动讲堂里面的人,站在最后面透过人群缝隙,向讲堂里面观望。

老爹张载盘坐在上首讲台硬塌之上,以不急不缓的语速说着什么,下面石板地正中间,有近百名儒生盘坐蒲团上,神色肃穆而又专注,认真倾听。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

“而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张斌听到这里,禁不住暗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原来传世千古的“横渠四句”两句话就是老爹这样总结出来的,虽然听着很空泛,但若是细细品位,总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好牛叉。

张斌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在院子一角,有人朗声说道:“横渠先生所言只得一偏。”

全场顿时寂静一片,所有人都向说话之人怒视之去,特别是张载的近百名弟子,一个个怒目瞪眼,死死的盯着那说话之人。

“卧槽,这还有人来砸老爹的场子啊!”张斌同样吃了一惊,转头看去,发现在讲堂的东南角,竟然放着一把交椅,一名二十多岁的白衣青年坐在上面,身体笔直,嘴角含着自信的淡淡笑容,略显讥讽的看着张载。

而在白衣青年身后站着四名腰间跨刀的青甲护卫和一名随从,将其他人隐隐隔绝在外。

“此人是何人?竟然敢质疑横渠先生的话。”

“看横渠先生弟子敢怒不敢言的样子,这人恐怕来历甚大。”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此人是从汴京来的,是当今宰相王相公的长子王雱王元泽。”

“哦!就是那位在十八岁前便已著书数万言,言称自己不能作小官,必当立绝世大功的王元泽。”

寂静之后,全场来旁听的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

“原来是王雱,以此人狂妄秉性,年纪轻轻著有《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新经诗义》等书,对儒家圣典品头论足,恐怕除了其老爹王安石,天下之人没有被其放在眼里的。”张斌想起王雱的一些信息,眉头蹙了起来(注)。

说起来,王雱的确是个名传千古的人物,当世还活着的人物中,王雱“獐旁是鹿,鹿旁是獐”的轶事,与司马光“砸缸”,还有文彦博“树洞捞球”的故事,即使是张斌在后世的时候都听过的。

但流传到后世的往往只有一个故事,故事中主角性格为人往往与人们相像中大为不同。

“只是此子怎么会出现在横渠书院?”张斌隐隐感觉王雱来者不善。

很快身前两名书生的对话回答了张斌心中的疑问。

“你有所不知,王雱曾经放出豪言不当小官,必立绝世大功,但如今他除了著书立作不少,博得年少聪敏,擅长作书论事的名头之外,却没有立下什么大功。”

“这事我知道,可这与今日来砸横渠先生的场子又有何关系?”

“本来以王相公淮南学派的威势,自不会将偏居一隅之地的关学放在眼中,但横渠先生的独子张斌却立下了好大的功劳,种谔和王相公亲笔署名的大顺城大捷的捷报送到汴京之后,陛下一连说了三声‘好’,在朝会上传阅捷报,众人皆从捷报上发现,此次大顺城和黑罗部战事,张斌竟然立下了首功,陛下当场言称‘张斌’为天下少有的少年英杰。”

“我明白了,以王雱的脾性自然是不爽得很,所以今天是来特意大老远找场子来了。”

“那倒不是,他是太子中允,陛下派他去大顺城给种谔和韩相公宣旨,应该是顺道来横渠书院找晦气砸场子的。”

张斌听了身前两位衣着不俗的儒生谈话,顿时苦笑连连,心想自己立下大功,却给老爹招来这样的麻烦。

不提众人的议论,张载却始终神色平静之极,甚至没有丝毫波动,甚至还虚心请教道:“你说老夫所言只得一偏,作何解?”

ps:继续苦求收藏和推荐票,虎郎给已经投票和收藏的看客拱手感谢,祝愿你们是最持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