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仙筹 > 第六十八章昔人黄鹤(三)

仙筹 第六十八章昔人黄鹤(三)

作者:凌步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8 01:48:18 来源:258中文

诗词黄钟大鼎的唐宋时期,诸多千古佳句多以“借物咏志”为主题。简单来说,由描写宏观景物开篇,再经过微观情景逐渐代入个人感情收尾。这是典型的“由大及小,由小入情”的三段式诗歌创作手法。

崔颢的《黄鹤楼》更是此中佳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黄鹤楼传说”为切入点,体现了作者对于仙人驾鹤而去的向往,以及“空余黄鹤楼”的惆怅。

可是,蹊跷之处就在这个“空”字上面。试想崔颢登黄鹤楼,宾朋甚众,饮酒作诗,那么多人,怎么会“空”呢?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由此联想,“空”字的含义是什么?很明显在说明,除了“仙人黄鹤”,凡夫俗子皆不是崔颢所关注。

中国自两晋始,历经隋、唐、宋、元、明六个大一统朝代,虽然执政手段各有不同,文化发展程度和方向也各有千秋,却暗藏着一个共同的相似点。

那就是——上至君主,下至庶民,无比痴迷于成仙。

尤其唐宋两代,用句玩笑话来形容,那更是“全民修仙”的年代。

再结合此诗的前两句,证明了崔颢登黄鹤楼的目的,是为了“寻仙”。或者说,他是来黄鹤楼寻找某种可以成仙的物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此诗第三、四句。唐宋诗词大家,对于文字极为推敲,一首诗或长或短,极少出现重复的文字。

而崔颢在寥寥二十八个字里面,却用了三次“黄鹤”,两个“空”字,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当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用了二十一个“也”字,多为语气助词,与《黄鹤楼》的重复用词完全不同。

根据“仙人乘鹤”的传说,仙人吹奏笛子,白云飘落,仙鹤起舞,飘然而去。

那么,“黄鹤一去不复返”好理解,“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字,与第一个“空”字的意义完全不同。

一“空”形容了崔颢根本没在意凡夫俗子,迫切找寻成仙线索的心情。二“空”暗示的则是,仙人黄鹤腾云飞升,如今只有白云悠悠。“仙人”、“黄鹤”、“白云”三个关键词,仅剩“白云”,再结合反复出现的“黄鹤”,以及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其实隐晦地指出了——白云,是仙人黄鹤飞升的交通工具。

用个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把第二个“空”字比作飞机的座位(根据传说,黄鹤因云落而飞),此前载着仙人黄鹤而去,如今“黄鹤一去不复返”,于是只有空空如也的一张座椅。

而第五、六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是“由大及小”的创作手法,其实在暗指白云带着仙人黄鹤到达的坐标地点。用现代更便捷的解释,就是“始发站为黄鹤楼,终点站为晴川阁和鹦鹉洲”。

这个推论看似太有想象力,但是仔细分析,就会明了。

“晴川”是汉阳的“晴川阁”。鹦鹉洲位于现今武昌区西南,据史书记载,东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江水冲没。

此句大意是“汉阳晴川阁的绿树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茂盛的鹦鹉洲”。

这两句细微景物描写,其实大有玄机——正常人的视力,天气晴朗时,四公里以外的景物不易看到。在大于500米时,只存在模糊的形象,距离缩短到250-270米,能看清轮廓。而花木种类的识别,则要缩短到几十米。

晴川阁位于汉阳区,黄鹤楼却在武昌区。两楼虽隔江相望,哪怕是直线距离,也不是视力所及范围。鹦鹉洲虽已淹没,原址在汉阳西南长江,距离比晴川阁还要远。

由此做个大胆的推断——崔颢根本看不到晴川阁和鹦鹉洲。

那他为什么要在诗中专门指出这两处地点呢?

我去陕西桃花峪解救月无华的时候,并不知道此事与鬼谷子所著《阴符经》有关,更不知道“幻、魇、文、蛊”四族暗藏《阴符经》的线索。

经过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经历,我才对此事有了大概了解。唐宋诸多诗词名家,与文族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密切关系。而四族之间关系极为微妙,在某种特定的时期,因某种特定的事件,或互相协助或互相敌对。

泰山想要置我们于死地,似乎与我有某种情感羁绊的白衣女子,是魇族后人。桃花源石门《黄鹤楼》石刻,也表明了魇族藏匿《阴符经》线索所在地是黄鹤楼。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初登黄鹤楼,是否抱着与崔颢相同的目的呢?故题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试想李白终其一生,踏遍大江南北,留下诸多《阴符经》线索的诗歌(《望庐山瀑布》),却在黄鹤楼不言不语?而只是用“道不得”这种“明知为什么,却没必要说”的方式,提醒后寻者注意崔颢的诗。

那么,由此再更深一层推论——崔颢本是文族,他来到黄鹤楼,明明掌握了线索,却无法寻找,心生茫然,只得留下类似于密码的一首《黄鹤楼》。

欧洲中世纪始,众多科学家、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很神秘的组织,在宗教极端主义氛围内,试图用科学的方式对神学进行研究解释,并在很多作品中暗藏启示密码。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达芬奇的世界名著——《最后的晚餐》,由此衍生出一部经典电影——《达芬奇密码》。

再纵览全诗,目的(寻《阴符经》)、人物(仙人黄鹤)、地点(晴川阁、鹦鹉洲)、到达方式(白云),均一目了然,唯独缺少了最关键的环节——时间!

所以,当月饼开玩笑说“此刻,我的内心,满满的惆怅啊”的时候,我突然隐约感悟到崔颢当时的心情和目的,并从中判断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关键。

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看似是“由小入情”的创作方式,其实指出“崔颢寻《阴符经》不得,惆怅的心情。”

结合此诗前六句,进一步分析——“日暮乡关”并非指崔颢触景生情,思念家乡。而是他所期待的真正家乡,成仙后的仙境。

那么,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含义,就很清晰了!

当长江升起蔼蔼水雾,将一切线索掩盖,崔颢只得望而不得,怅怅而回。

那么,时间这个概念,呼之欲出。

日暮时分,江水生烟时刻,或许会发生极为独特的现象。

只要我们能在那个时刻,根据某种现象,做出准确地判断。或许会找到魇族藏匿《阴符经》线索所在,也就能见到让我心痛的白衣女子。

月饼难得半张着嘴,目瞪口呆听我啰嗦了半天,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儿:“南少侠,你确定这个推理正确么?我怎么感觉像是回到大学,上着‘古诗词赏析’的课程。”

“你以为我当了一年大学老师,就是混吃等死领工资啊?”我讲得口干舌燥,仰脖灌了半瓶矿泉水,“带望远镜了么?我这有个,你有不?”

月饼摸出望远镜挂在脖子上,很有游客登楼赏景的风范。

“哎?对了!月公公,这么说起来,你压根儿没明白这首诗的真实含义啊?那怎么想到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才是关键呢?”

月饼老老实实地回答了铿锵有力的四个字,差点没噎出我一口老血。

“随便说的。”

我看了看时间,距离“日暮”大约还有三个多小时,倒也没有着急,闲来无事溜达着看景儿。

正巧那组旅游团也到了顶楼,游客们热得聒噪,狂呼“好凉快”,涌到楼边吹风乘凉,还让我们帮着拍合影。

我和月饼绷了半天神经,正好借这个事放松放松。接过手机、相机,“噼里啪啦”好一个拍。

还好我们俩摄影手艺说得过去,引得游客们纷纷赞叹,直呼“光线真好”、“背景太棒了”,以至于直接发了抖音、微信、微博,都忘记手机里还有一款“美图秀秀”修图神器。

“黄鹤楼还有一个很凄美的故事,正好大家休息,想听么?”导游擦着额角的汗珠,清了清嗓子,颇有职业精神地准备讲述。

“荤段子么?”五大黑粗挂着大金链子的男游客,用实际行动“收入绝不是体现素质的唯一标准”这个真理。

男游客们“哈哈”嚷嚷着“来一个”,女游客们抿着嘴偷笑做矜持状,实则竖着耳朵聆听。

活灵活现的众生百相,彰显于方寸之间,小小一楼。

导游看似有些讨厌大金链子,摘了帽子扇着风,微微皱眉。相貌虽说普通,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倒是颇有神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