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04章 和气生财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04章 和气生财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金三出门迎接,与陈希志一起进了客厅,口中道:“大人,我已请了西州来使廉大人在里面。千万给我个面子,两位和和气气,不要起争执,让我面上难看。”

陈希志面色阴沉,点了点头。

高昌一带百姓看重金钱,有大量财富的商人地位较高。金三是大商户,以前能够做到开封朝贡的副使,地位还在陈希志和廉成之上。没有这个地位,他也请不到两位使节。

进了客厅,坐在位子上的廉成冷冷地向陈希志拱了拱手,便扭过脸去,不再看他。

与陈希志分宾主落座,金三吩咐人取了热水来,对两人道:“从中原传来的饮茶风俗,不似我们那里,许多规矩。今日我为二位泡茶,握手言和,最少在胜州,千万不要起争执。不瞒二位,我在这城里住了几个月,深知杜节帅不是一般的人物可比。你们如果在他治下生事,直接拿了关入牢房也不稀奇。到时不只二位受辱,就连西州和伊州也会受到牵连。”

廉成道:“杜节帅连败契丹和党项,兵威震四方,自不必说。不过,再是威风,还真能派兵到数千里外的西州不成?宋军再能打,也要吃喝,怎么运粮草过去?”

金三道:“大人到胜州,是从河州坐火车过来的吧?”

廉成点头:“不错。火车真是神物,千里之地,一日夜可达。又不驮马,真是神奇!”

金三笑了笑:“恕我直言,火车最厉害的不是奔行迅速,而是可以昼夜不停奔行万里,并不需要停下休整,也不需要补充粮草,而且拉的货物又多。就这么一条从中原到胜州的铁路,河曲路兵民不下三十万人,就可以由中原全部养起来,连在这里屯田都不需要。我听说,下年铁路就可以修到黑水城,那里驻军一二十万也不是难事。黑水城到西州多少里路?大人可以算己算一算,宋军能不能到。”

廉成听了,沉默不言。黑水城到伊州一千余里路,如果真通了铁路,一天多时间就可到达。只要到了伊州,数百里之外的西州又算得了什么呢。

西域各势力,靠的就是路远。不但是中原到那里路远,各势力之间也动辄相隔千百里。派兵少了没用,派兵多了,不等打仗,后勤就把自己拖死了。如果一旦铁路到达,中原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以前的一切经验就都没用了。汉唐盛时,最多也不过只能维持一两万驻军。组织一次三五万人的大战,就要西域各势力齐心合力,有兵出兵,有物出物。十万规模以上的中原大军出现在西域,是从没有过的事情。

见廉成不说话,金三笑了笑,给两人倒上茶水,道:“这茶是我托人从京城买来,胜州可是买不到的。一两茶叶,值白银五两,二位尝一尝。”

廉成喝了茶,道:“味道太过于淡了,又没有香味,不能醒脑提神,哪里值那么多钱!”

金三道:“大人,现在中原的人饮茶,不兴煎了,更不兴在里面加姜、药等等。那样喝茶,好茶坏茶难以区分,富贵人家早就改了。这茶的味道虽淡,但饮过之后唇齿留芳,还会有淡淡甜叶。我向两位大人进一言,听与不听,在二位自己了。自宋军进入胜州,不但是河曲路与以前不同了,就连漠北、西域也都跟以前不同了。漠北在契丹治下,鞑靼人居住分散,宋军不好下手。西域不同,虽然地方广大,人户却都集中在几座城池周围。宋军只要把铁路修过去,任谁都翻不了天。恕我直言,只要铁路修到了黑水,宋军一定会把铁路修进西域。不进西域,黑水城有什么用处?”

陈希志点了点头:“铁路如此有用,想来一定会进西域。员外,有什么计策?”

金三道:“我们西域人,最看重的就是钱财。只要有钱赚,身家性命都可以卖,更何况一城一地的地盘百姓呢。若是我,就多向朝廷要钱,只要钱在手,以后不管经商,还是别处去作威作福,不都是坐享富贵?为了区区几座城池,惹得宋兵临城下,智者不取。”

廉成叹了口气:“话虽然有道理,可宋军入西域,还有哪里可以自立为国?做商人赚钱,只要官府一句话,就可以夺了全部身家,不是长久之计。”

金三道:“我在胜州数月,仔细看了,杜节帅不是那样人。大宋朝廷,只要不作奸犯科,商人任其逍遥。我们这些人算什么!中原内地,那些大富商,动辄家财万贯,他们才过得神仙一样的日子。”

廉成道:“西州在汗王治下数百年,如果一朝全休,我等没有什么,汗王岂肯罢休?唉,此事以后再议吧,我只是出使,做不了这种大事的主。”

金三道:“今日只是与两位说些闲话,我一介商人,如何替庙堂做主?两位初来,不知道河曲路这里情形,既是同出高昌,自该给你们分说一番。至于未来如何,又与我们何关!我这处地方,专一建了接待西域来的使节商贾。两位在胜州的日子,觉得闷时,可以过来坐坐。一会用了酒饭,我带二位到旁边的商场转一转。顺便采买些礼物,二位使臣回去时,带给与我有些交情的官员,也是一番心意。”

陈希志道:“不知胜州的商场是什么所在?要专门去看。”

金三道:“那可是个好地方,天下货物,应有尽有。不去那里转过,就没资格做生意。特别是西域的商人,一个不小心,就会亏了本钱。”

廉成听了觉得奇怪:“为何?自汉朝以来,西域商路千余年,买卖货物,相差不多。”

金三道:“现在与以前不同了,说到底,还是因为铁路。铁路通到了明州,海上来的货物,现在可以方便地运到京城。走海路虽然多风浪,甚多风险,比陆路还是便宜许多。我们贩运的货物,许多海上来的也有,价钱反把我们便宜。甚至有一些,从胜州贩回西域,还有钱赚。”

廉成道:“员外说的明州,不知在什么地方,想来是中原通海路的大港。只是不知哪些货物,他们那里有,我们西域商人也卖的。”

金三道:“最大宗的,比如香料。此物并不产于西域,从别处贩来,再卖入中原。此物海上来的非常多,现在价钱低廉,再做这生意,没有钱赚了。再比如珊瑚、玳瑁一类的宝物,本是产自海里,现在有人直接运入中原,再做这生意,多半要赔钱。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要到商场里看过才算。”

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联通了中原和欧洲。西域一带,实际是中转站,本地的物产并没有多少。这个年代波斯商人兴盛,海路开始繁荣起来,西域的重要性本就下降了。

从西域运到中原的大宗货物,除玉石外,大多转运自波斯,只是以前中原不知底细。比如很长时间中原的人认为香料产自西域,出自什么地方,产自什么树,说得煞有介事。其实西域不产,是从波斯一带转运的。珊瑚、珍珠、象牙、翡翠等等,多是如此。海上贸易兴盛,西域的转运地位必然下降。

这些日子,金三几乎每天都到商场里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些西域贩卖的传统货物,在中原已经失去了优势,做不下去了。最典型的就是香料,宋朝的府库有大量存货,不再想从西域购买了。

条件变了,贸易的内容当然要跟着变。金三敏锐的商人嗅觉,使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旦通了铁路,交通变得容易,运费大量节省,又出现了新的商机。现在海路有优势,如果铁路一直向西修,火车代替骆驼和马匹,传统的丝路贸易又是另一种局面。那个时候,说不定陆路优势会超过海路。

这也是金三作为西域商人,劝两位使节不要对抗宋军西进,最好把城池拱手相让的原因。让大宋顺顺利利地把铁路修过去,多少势力消亡他不管,赚钱的机会来了最重要。

几个所谓的西域大国,最多能够凑出三五万兵,在动不动数十万大军的宋军面前,填牙缝的资格都没有。还打什么?趁早拱手称臣献地,不要耽误了大商人们赚钱。

海路与陆路相比,哪个成本高哪个成本低,随着时间此消彼长,一直在变化。这个年代,骆驼和马匹当然比不过海上行船便宜。所以陆上丝路中原卖出的大宗货物,一直是丝绸,中原相对西域是入超。而海上丝路,大宗货物却是瓷器,中原相对是出超。哪条商路更受待见,可想而知。一旦陆上丝路换成了铁路,就是另一番局面,就能抢海上丝路的生意。

金三是个生意人,几个月时间早就想明白了,商人以后要附着在铁路形成的商路上。谁挡了铁路向西修,谁就挡了商人们的财路,那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前几章伊州使节的名字出现了错误,已经更正过来,诸位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