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235.又是一年

九关 235.又是一年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战争结束,虽然没有多少人觉得是打了胜仗,可此一战,确实让西夏损兵折将,短时间内丧失了进攻宋朝的可能,再加上死伤数目也很大,等到和平之时,朝廷自然要论功行赏,马德明作为整场战役中与裴德衍一起发动奇袭的人,自然是名列功臣之中,品级向上一提,直接到了正五品,比徐清高了两级,按照文武之臣的划分,算是真的跟徐清平级了。

而除此之外,太平军诸多将士也各有封赏,多则几十贯钱,少的也有十几贯钱,看的徐清也是错愕不已,心想怪不得这皇帝不愿意打仗呢,只是那么一场局部战役,发发奖金就要花掉数百万贯,若是与大辽这样的国家发动全面战争,一个月下来还不得亿万贯的钱都不够了,也或许正因为如此,宋朝才会在历次战争中屡战屡败吧。

当然,这些事情与现在的徐清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当战争结束之后,整个秦凤路便迎来了和平,而徐清也就继续在秦州这块土地上开始执行自己的计划,而且在这新的一年之中,徐清的手上有了更多的钱财,也因为西安州的毁灭而拥有了整个西安州逃难来的一万多百姓,增加了不少的人力,徐清便将他们投放在了秦州北部的棉花种植园和青稞种植上,以此来增加这两种作物的产粮。

等到秋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今年春天种的棉花,经历过夏天的开花结果之后,终于在这一天被织成了布匹带到了徐清的面前,看着自己面前这比麻布更加细腻,比丝绸更加厚重的布料,它的颜色虽然不是很好,可徐清的心中却是无以复加的开心,只要有了这布,今年的秦州,将不会再有一个人饿死了。

他赶忙召集那几个织棉布的妇女来到自己的面前,向他们问出了所得棉花能够得到多少布匹的问题,织女们想了想,告诉徐清,今年所得的棉花大概能够纺织出六百匹左右的布,这个消息让徐清大喜过望,他赶忙让这些被召集起来的织女们抓紧纺织,然后将其中一百匹用鲜艳的色彩染好,随即两个月之后,徐清就带着这些新织好的布,到了凤翔府参加新年的宴会去了。

一到凤翔府,徐清立刻就到了韩琦的府上,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谈了谈今年年末的收成和伤兵安置,徐清便把话题引到了这棉布之上,韩琦对此表达出了浓烈的兴趣,他也听说过这棉布,是一种西域传来的新布种。

只不过听说这种布产量极少而且做工粗糙,即便是穷人也不愿意穿,所以便也没怎么注意,只是听闻,却不曾见过,现在见徐清提起这棉布来,还说自己让织女们纺织出了几匹来,对于徐清的信任让韩琦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这棉布,徐清便立刻让人把棉布拿了进来,总共十几匹放在了桌子上,颜色以蓝色、红色为主,摆于桌案之上,异常鲜艳。

“这质感,尤胜于麻布啊。”韩琦并不是没有生活经验的人,相反,常年在地方为官让他对于民生和老百姓的生活作息有着远超其他官员的经验,双手一触摸到这布,他就能感觉到不一样,即便是在这儿冬天,触摸此布时,也不会感觉到冰冷,相反还会有点温暖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些布刚才在外面吸收了一些太阳光的作用,而若是麻布,断不会如此储热的。

“大人说的没错,此布质感经过纺织工精心研究之后,相比起麻布来讲,已经要好上许多,而且保暖程度也比麻布更为优秀,更为关键的是,此物与麻布相比,量产规模可以更加扩大,只要假以时日,此布必然将从秦州传遍四海,名扬天下,也可为我大宋百姓谋得冬日不再挨冻之福啊。”

徐清附和着说道,这个时代布的种类其实很多,除了麻布与丝绸这两种之外,还有绫、罗、绸、缎、锦布等等,可是这些布里,穷人能够用的,却只有麻布这一种,这种布夏天穿热的慌,冬日里穿则是冷的慌,而棉布则不同,夏天吸汗不容易长痱子,冬天保暖不至于冻死,相比起麻布来,绝对是更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徐清会如此重视的原因。

富人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可以穿最好的衣服,而对于穷人来说,则不可得,而一个社会的进步,绝对不是让富人过的越来越好,而是让这个世界的穷人过得越来越好,这才是文明的进步,棉布取代麻布,这就是所谓真正的进步,比朝代更迭,比哪家做皇帝,重要得多得多。

“好,岂弟啊,真是难为你百忙之中还有此心啊,若是此布能够普及,不仅仅我大宋千秋百代受益,更是天下百姓之福啊,你把此布拿来,是准备借我之口,广而告之?”韩琦笑着点头,出任地方载,又是名门大户出生,韩琦自然能够看得出这棉布的力量,也知道推广它,对于百姓有多么的重要,他看着徐清,轻轻的说道。

“大人高明,下官来此,正是为此事而来,在下人微言轻,望大人能够将此布上呈天听,与陛下知晓,也让天下百姓知晓,这世间百姓除了麻布之外,已有新的一种选择,那就是棉布。”

在这个世界的中国如果要找代言人,那么皇帝无疑是最好的代言人了,只要他对棉布有一个好的评价,徐清都不用出宣传费,顷刻之间,无论是辽国还是高丽,又或者是大海对岸的日本,就都会在短短月余之间知晓棉布,到那个时候,普天之下就会有无数人望风跟随,必然能让棉花在顷刻间种遍大江南北,以最快的速度将棉布普及,这么好的效果,徐清怎么会放弃呢。

韩琦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岂弟,棉布虽好,可麻布才是这天下百姓的衣着主流,你擅自提出棉布,难道不怕天下人的非议么。”

见韩琦如此说话,徐清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之前因为太过兴奋与棉布的卓越成就,倒是忽视了它的利益到底有多么的庞大了,韩琦说的是,这棉布虽好,可天下到底是有更多的人种植丝麻的,若是冒然将棉花提出来,说要取代丝麻,那么天下之人必然群起而攻之,而自己,也连带着韩琦走到风口浪尖了,这是徐清之前没有想过的,现在被韩琦一提醒,他想了想说道:

“大人,您的意思是先将这棉布给贤士大夫们看看?”

徐清之所以只提贤士大夫,而不提百姓,也是无奈之举,此时的大宋朝,土地是私有的,并且允许买卖,而读书人则是整个大宋王朝最为受到尊敬,也是最享有特权的一批人,自然他们手中握有整个大宋最多的土地,自然生产丝麻的人中,这些贤士大夫们也占据最大的份额。

至于百姓,则占据相当小的一个份额,并且就算他们的权利被剥离了,也是人微言轻,影响不到棉花的种植,徐清心中虽然可怜他们,可若是要给这全天下所有种植丝麻的人看棉布,然后还要劝他们去种植棉布,即便到徐清死的那一天,或许都做不到,这些事,还是交给朝廷来做吧,自己只需要把最难劝服的人给劝服了,剩下的事,老天定。

这不是徐清狠心,乃是取舍之间,必有残酷,若是不行决断,那就是对天下百姓的残酷,为少数人而让百姓在挨冻十几年,此非徐清所为,他也断然不能为,一旁的韩琦听他这番话,自然也是文弦而知雅意,点了点头说道:“岂弟所言,吾知之矣,此事就交给我吧。”

“那就有劳大人了。”徐清深深的鞠躬,两人接着又说了几句话,谈了点对于秦州未来发展的想法,徐清便离开了韩琦的府门,回到了驿馆之中,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徐清跟着众多官员就是在凤翔府不停的开会,再加上今年秦州的表现太过突出,徐清作为主政官,自然是要多做报告的,一时之间是不论上班还是下班,徐清几乎总是在应酬和发表自己的行政心得,几天下来,嘴里都快要长泡了。

还好五天之后,官员品评也算是正式告一段落,徐清赶忙带着自己的人便回了秦州,一到秦州,徐清立刻就轻松了下来,将身上的官服除去,便到了徐王氏的房间里睡了一觉,此时的徐王氏经过几个月的调养,已经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气色,跟徐清说起话来也是有说有笑,等到下午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吃了顿饭,这新的一年,也就是庆历三年便也就到来了。

在这一年的过程中,徐清继续着自己的计划,李德一修建的河道在冬天的时候停工了两个月的时间,等到春天一来,冰雪初化,徐清就立刻让李德一重新把工程队给组建了起来,总数大约在两万人左右,开始对秦州境内剩余的两个人工湖开始动工,而拓宽河道的工作,则由一支三千人组成的队伍来施行,他们将河道截留,然后从河床底下挖出肥沃的污泥,然后通过挑夫将这些肥沃的污泥带到秦州北方去开拓良田,一段段的做,虽然速度慢,可效果却是显然易见。

等到夏天雨水泛滥的时候,疏通过的三条大河都没有泛滥,这直接让沿河的数千户百姓不用再忍受颠沛流离之苦了,而通过这一次夏季雨水的灌溉,已经竣工的三个人工湖纷纷装满了水,依靠着这些水,等到来年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继续灌溉农田了,而在这人工湖中,则也纷纷养上了鱼虾,头一年就从两个人工湖中捕捞了超过二十吨的鱼虾,种类各异,着实让整个秦州的百姓都吃了好几顿的鱼r。

同样在这段时间里,养殖场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依照各县所呈报上来的数据,整个秦州所有农户之中,已经有三成的农民家中都从养殖场中领养了不少的动物,其中接近八成是集体养殖,还有两成是私人养殖,虽然数量不算多,可对于秦州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起点了。

尤其是那些养j的村庄,经过一年的努力,小j都已经养大,其中母j每年光孵出的j蛋就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收入,至于那些公j养大了则直接发卖,一只j能卖个六十多文钱,不算太多,可奈何量大啊,这些村庄养起j来,大多是四百只、五百只那么养的,一窝下来就是两百三百那么卖,一次买卖就可以得到十八贯钱,这对于农户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若是再加上他们种地的钱,减去税收和成本之后,大概每户人家都能有个五百多文钱的富余。

这相比起从前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了,而其他村庄见这些村庄如此发家致富,对于养殖牲畜的想法自然也越来越浓郁,到了今年刚刚初春之际,养殖牲畜的农户便猛然从三成增加到了五成,等到了秋收时节,整个秦州境内已经是八成百姓都养殖着牲畜了,此时的秦州,无论走到哪儿,你就都能听见j鸭猪羊牛的叫声,绝对让你听得烦喽。

如此庞大的牲畜数量,自然让整个秦州的r类价格开始迅速的下降,秦州的老百姓原来一年也吃不上一次r,而现在因为徐清的这项举措,城里的百姓大概一两个月就能吃到一次r了,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每每徐清来到街上,看着秦州的人都是越来越精神了,不再像原本一副乱世之人不如狗的模样,真是让人感叹。

而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多,r价的下降,秦州生r的价格自然就比周边州郡的价格更加有竞争力了,一时之间,许多州郡的商人们便来到了秦州,开始向当地的百姓购买牲畜,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单对单购买,可后来被徐清发现这些商人经常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来刻意压低农户们手上的牲畜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农民往往因为太过淳朴,总是被这些商人以最低的价格购买走自己辛辛苦苦养殖的牲畜,所得利润,甚为薄弱。

所以后来徐清干脆就在成纪、清水、天水和陇城这四个县城之中都建立起牲畜交易市场来,按照周围市场的价格来规定每种牲畜的价格,凡是有农户想要贩卖牲畜,就都得经过这交易市场才能进行买卖,而商人想要买,也只能在这里买才行,农户们在经过了刚开始的迟疑之后,见交易市场除了征收一点点劳务费之外,确实要比在其他地方卖更为实惠,便纷纷将自己的物品摆放到了这交易市场上来,久而久之,四大交易市场日趋繁华,商人来往不绝,秦州之声望,一时之间登顶整个秦凤路之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