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265.创新发明

九关 265.创新发明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大人请看,这本书,可还满意。“毕昇拿着装好的线装书,双手递给了站在一旁的徐清,徐清郑重的将书给接了过来,轻轻翻开,奶黄色的纸张略带粗糙,不过纸张的触感却非常好,厚度适中,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过去,眼见上面每一个字,从右到左,由上而下一字排开,墨色均匀,没有连带、遗漏之错误,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一旁的毕生说道:

”毕昇先生,这书做的非常好,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精致的线装书,可否告知本官,这书一天,你们印书局大概能生产多少本?“徐清看着手上的这本上面写明了全本论语的详细解释,还有历代大家对于的想法,总数大约在三十万字左右,三百四十页的规模,这么厚的一本书,放在徐清的手里,而在一旁的桌子上,这样的还有一百套,若是用往常的雕版印刷,大概需要三年多的时间,才能把整套文章给雕刻完,而现在,利用活字印刷术,整本书从排版到印刷,只用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

相比起原来,少了三十六分之一的时间,这无疑会让知识的传播效率变得更加快捷起来,他看着站在一旁毕恭毕敬的毕昇,语带尊敬的说道,对于这位叫做毕昇的四十岁中年人,徐清的心中十分的敬重,可以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中,印刷术的发明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有了印刷术,知识不再单单流通于上流阶层,给了普通百姓一个上升的渠道,在徐清看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与西欧千年来都是封建领主制度不同的原因,而这些,都是拜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所赐,对于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徐清的心中自然是无比郑重的。

而面对徐清,毕昇的态度也跟徐清差不多,看着眼前的这个小了自己十岁左右的官员,毕昇的心中也充满了敬重,还有一丝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欣喜感,在徐清的眼中,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科学家,而在毕昇自己的眼中,他只是一个小书局里的掌柜而已,与徐清的地位是天壤之别都不足以形容的,但徐清却从来没有看低过他,每每两人交谈之时,言必称先生,行必先礼让,简直就像一位年轻的普通人一般,这样的态度,在刚开始的受宠若惊之后,已经转化为了一种内在的自信和感恩,听到徐清开口提问,毕昇想了想,立刻回答道:

“大人,以印书局现在的规模,如果全力印制的话,大概一天能够生产两百套左右吧,价格大概在一本一贯二十文左右,如果多印的话,应该还能便宜下来。“

听到这个数字,徐清身边不少的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古代,尤其是农业社会中,书这种最代表知识的东西,价格可是十分昂贵的,在中西方的古代典籍中,不乏一些穷困子弟,为了求得一本好书徒步行千里的故事,甚至以书本同等重量的黄金来换取新书的故事也不乏其间,由此可见书本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要,一天能印两百册,而价格却只有一贯二十文,不得不说,这个价格已经足够让他们吃惊不已的了。

可徐清却依旧摇起了头,他看着毕昇说道:“这个数量太少了,一天最起码要印出五百册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整个天下所需要使用的数量,而且单单一本还远远不够,这些也都需要一一刊印,除此之外,历代农书、天文书,也都需要刊印,毕昇,印书局必须得加快进程知道了么。

你赶紧拟出一份名单来,告诉我印出这些书人大概需要多少的人,三司使所有的衙门都会全力配合你的,还有,书本的价格虽然已经降低了一般,可这还不够,我们的书不是为了提供士子的,而是为了提供给图书馆的,是给那些普通百姓的,这些钱全部都要国家来出,这么贵的价格,朝廷根本就支付不出来,所以必须得降价,最起码得维持在一本书七十文左右的价格,这一点你再跟其他的师傅们好好想想办法,务必把这价格给压下来,这件事,就拜托先生了。“

“七十文,大人,一贯二十文已经是在下勉力计算才得出的最低价格了,你看我们用的纸,已经是几近与黄纸,用的墨也是最为便宜的了,要是再压低价格,或许分摊的人力成本之后,能够把价格压到一贯左右,可到七十文,可就真的做不成样了。“

听到徐清这无比苛刻的要求,毕昇的眉毛都快皱成一条线了,在原本的书局里,一本书的价格,几乎就没有低于一贯的,至于这样的经典,价格就更是十分的昂贵,大多数情况下都要两贯,甚至三贯左右的价格,现在能压到一贯二十文的价格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未来虽然规模的扩大,人力成本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或许会让价格持续下跌,可到一贯左右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再往下降,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毕竟材料也是需要成本的,即便是最便宜的宣纸和墨水,三百五十页的容量,相当于需要一百七十五张纸,所耗费的钱财大概就在五十蚊左右,除此之外,运输工人的钱,装订工人的钱,印刷工人的钱以及排版工人的钱,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其成本价,就大概在八十文左右了。

这还不是全部,书印好了,还得运送到地方上去吧,有些地方上高水长的,运输物资十分的不方便,这些运输费再算在里面,一贯钱也就差不多了,这还是朝廷出资来买,若是这些东西通过书局来卖,那书局的人还要赚钱呢,在一贯的基础上往上加,一贯二十文,就是最为廉价的结局了,七十文,那可真是做梦了。

听完毕昇的这番解释,徐清的大脑便快速运转了起来,这个价格,他是绝对接受不了的,按照赵祯的意思,一年也就拨一百万贯左右的钱,要是一本书就要一贯的价格,那么一年最多也就卖一百万本书,这听起来好像挺多的,可全国的徐清祠和新建的图书馆加在一起,已经有大约一万五千多所,有的大到可以容纳三十几人同时在里面阅读,小的也是一个站点可以让三四个孩子在里面抄写,其中图书馆规模的大约在七百家左右,大部分都在城市中,而剩下的一万多家则广泛的分散在农村之中,这么多的图书馆、图书站,一百万本书撒进去,一年一个图书馆也就七八十本左右,这又哪里够用。

况且这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要搞图书馆工程,除了要有书以外,还要有人来保护图书馆里的藏书吧,就算一个图书站雇佣一个人,一个图书馆也只雇佣三四个人,这些人一年的工资,最起码也需要二十万贯左右,这还是以最低的薪酬来算的,雇佣的大多是年老者或者是妇女,就这样,还得花那么一大笔钱,这笔钱一减去,一年能买的书也就六十几本了。

可这还没完呢,除了要有人以外,图书馆里还得有笔墨纸砚吧,毕竟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让穷困子弟读上书,可这些穷困子弟除了读书之外,每天还要耕地呢,住在城市里面的人,则要早早的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便进了工坊或者是在哪些家庭铺子里打工了,又哪里来的时间可以每天来回去图书馆读书呢?而这样的学生,也根本不可能会有钱买得起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的价格,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是根本负担不起的。

为此,就必须要为他们准备好笔墨纸砚,让他们可以在图书馆里把书本给抄录下来,回家以后再慢慢品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将这些宝贵的知识,传递到整个国家之中去,为此,每年大概就需要花费三十多万贯的钱财来买这些东西,这还是最低的价格了,当然,用出去的这笔钱,徐清会让这些抄书的学子以在图书馆教课来换取手稿费用,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乡村读不起书的孩子们,可以多多读书,一举两得,所以这笔钱,也就是必须要花的了。

换言之,请人的二十万加上笔墨纸砚所需要花费的三十万,能用来买书的钱也就只有五十万贯了,一个图书馆平均下来大约三十五本到四十本左右,这又哪里够呢?所以必须得降低书本的价格,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的把知识足够全的传输到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中去,徐清想了想,不由说道:“那如果我们自己造纸,价格会不会降下来?“

“自己造纸?那应该能省掉运输费用,可价格也最多只能降低一两文钱左右,并不能改变太多的。“毕昇听到徐清这个提议,不由跟几名工程师一起在图纸上计算起来,最后给了徐清一个结果,徐清听过之后摇了摇头,几文钱的价格,这可不行,他说道:”毕昇,你跟你的团队先做着,把先印出来刊行全国吧,书本的价格我来想办法好了。“

“是,大人。“毕昇看着徐清,点了点头,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徐清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纸张的价格降下来,其实徐清也没什么好办法,他只是觉得这个价格有些接受不了,想要降低价格而已,至于怎么做,徐清可不知道,发明创造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得有恒心才是。

离开了新开的印书局,徐清的大脑便思考起来自己应该如何降低纸张的价格来,首先,纸张的价格之所以贵,跟它的原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此时整个宋朝所用的纸张,大部分都是用木头为原材料的,其中桑皮纸、楮皮纸最有代表性,也因为是用木头做的,所以价格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贵的,如果想要降低纸张的价格,从原材料下手,显然是一个好主意。

“除了木头以外的原材料,既要便宜又要量大,这样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呢?“徐清用手撑着脑袋坐在车子,思绪不停的翻涌着,可想了很久,脑袋里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到最后,干脆把这件事放在了一旁,从旁边的柜子里抽了张纸出来,放在了自己面前的小柜子上,拿着旁边的毛笔便直接手写了一道命令,让科学院立即组建一个新式纸张发明小组,从科学院的经费中出,要在三个月内,立刻找到一种新的材料来代替木头制造纸张。

下达这个命令之后,徐清的心中也是十分的忐忑,对于古人的智慧他从来没有丝毫贬低,可是发明创造这件事,据徐清所了解,在宋代好像并没有什么关于纸张的创新发明,自己现在让他们去做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行,徐清也很是不敢确定,不过没办法,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力而为了,谁叫他来之前不是个学化学的呢。

乘着牛车,徐清一路来到了位于新城的大宋银行总部,对于这里,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上两次左右,早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一下马车,在职的经理便站在了徐清牛车门外,等候着他的光临,跟着这位经理往里面走去,口中则是一边寒暄,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

之所以徐清会有这样的态度,当然也是因为银行在这几位经理人的带领下,干的确实不错,自己只是提出了几条关于融资、投资、股票、上市公司等概念而已,这些人便立刻利用银行这个巨大的资金流动平台将这些概念全部付诸了实际,尽管其中有很多做的很失败,可总的来说,确实是让银行的利润扩大了许多倍,短短半年的时间,这间银行缴纳的朝廷赋税就在四百万贯左右,这可是只有半年的时间,就足出了边疆路一级行政级别一年的赋税出来,银行这只金母j,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