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第659章

九关 第659章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毕竟这些机器还都属于未完成品,而科学院也不是生产照相机的工厂,只能够进行单体的操作,而不可能像工厂那样进行流水线的生产,制造出六台照相机,不过是用来研究,确定照相机的性能和方向而已,如今却被各路权贵通过各种手段带走了,而剩下没有拿到照相机的人,则是天天堵在科学院的门口,所要这些照相机。

因为随着徐清的喜爱,照相机这一神奇的功能也立刻受到了整个汴京权贵圈子的热捧,谁家里要是没有一个照相机,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家是顶级的豪门,但科学院又哪里是工厂呢,一下子这么多人要,若是普通老百姓,自然让保安直接轰出去便可以了,但这其中可不乏朝廷的大员,宗室的重要人物,朝廷的手中有科学院的经费,而宗室则是科学院的捐助名单中最为重要的人员。

毕竟宗室在政治上没有特权,自然要把在社会上的特权彻底放大,而为了塑造自己的优良形象,有钱的宗室们往往会选择捐献这一手段,来博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官员们眼中稍微顺眼一点,而捐款无外乎是在教育,卫生,科研这三个领域,科学院每年接受到的民间资助,其中大量来自于宗室和大臣以及资本家们,若是得罪了他们,明年科学院的经费就会捉襟见肘。

而朝廷的大员们更是丝毫不敢得罪,科学院如今每年从朝廷拿走上千万贯的研究经费,且每年都在以百分之五的速度递增,若是得罪了朝廷大员,只需要在其中稍微一卡,那么科学院的经费就会陷入停顿状态,如此一来,就逼得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们不得不当了一次工厂里面的员工,几个照相机研究小组的成员,没日没夜的赶制照相机,以应对这些国家重要人物的要求。

一时之间是连研究也无法进展了,这个消息传到徐清的耳朵里,他再次感到了无比的愧疚,他熟读史书,更是知道后世人们对于权力者的劝诫,便在于慎独二字,君王不可以有喜好,因为君王掌握所有的权利,如果展现出自己的喜好,那么下面的人必定会媚上,从而使整个国家都陷入到这种不良的循环中去。

如今的自己虽然不是君王,但作为首相,手中的权利并不比皇帝来的小,自己明明知道这样的后果,却依旧没有忍耐住对于喜爱事物的冲动,这让徐清心中十分自责,在他看来,只不过是用了点关系,拿了一台照相机而已,但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徐清带头破坏了国家的制度。

面对这种情况,他首先做的事情便是将照相机还给科学院,然后严厉要求所有拿到照相机的家庭,都必须在三天之内将照相机还给科学院,同时照相机研究所在徐清的命令下,立即搬离汴京城,去往天津府继续从事研究,直到研究完成之后,在回到汴京城,这无疑是在保护这群科研人员了,同时私下里,徐清还自己出钱,给每一个照相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了一千贯铜钱,算是对他们做出了补偿。

原本徐清还打算公开道歉,以维护科学院的安全,但最后却被幕僚们阻止了,作为首相,他是不能犯错的,以前的宰相能犯错,那是因为以前的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利,所以皇帝是不能犯错的,而有了错,自然是需要宰相来背锅。

而如今宰相的权利与皇帝一般大,自然宰相也就不能犯错了,如果道歉,不就证明徐清做错了,事实也正是如此,但这种事情是不可能说出去的,因为如今的徐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中央朝廷的权威,他若是犯错了,会极大的影响整个朝廷在民间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地方衙门在地方上的影响,所以他不能犯错。

对此,徐清也接受了幕僚们的意见,并没有在公开场合进行道歉,只是在与科学院的私人会谈时,对科研项目的主持人进行了一番诚恳的道歉,对于首相亲自道歉,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自然是诚惶诚恐,再又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奖励,自然是无话可说了。

如今宋朝的科研人员工资虽然不低,但也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人才的涌现,导致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出现了井喷的状况,前几年大学生数量少,研究生的数量自然是更少,许多导师除了国家给他们学生开的工资外,甚至要倒贴一部分钱进去,才能招到学生来为自己工作,那时一个研究人员的工资,大概在月薪一百二十贯左右。

一个工人的月薪在二十贯,研究人员的工资在他们的六倍左右,而如今,随着大学扩招,研究生队伍的壮大,从事科研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多,自然竞争压力也大了起来,而导师们招聘学生的途径广阔,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工资自然开始下滑,如今研究人员的月薪大概在九十贯左右,相对比普通工人来说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但科研人员,大抵生活在大城市之中,且是在大城市的核心区,这里的物价可远远不是郊区和中小型城市能够媲美的,所以即便是这样的高工资,许多科研人员也是吃不消的,尤其是许多科研人员还想要定居在汴京城,或者是昆山府这样的大城市,而已他们的工资,存上一百年,也很难买下这里的一套房子,大多数人都是住在郊区,然后来回赶着上班而已,生活条件,相比起工人来说虽然好得多,但也相当的艰难。

如今徐清给他们的一千贯,已然相当于是一年的工资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收入,虽然不可能让他们立刻在汴京城内买下一套房子,但好歹可以用这笔钱去投资一些理财产品,或者是组织起一次旅游,去国外看看,这可都算是徐清付钱请他们的了,自然是让这些科研人员都挺开心的。

毕竟他们这几天虽然难熬,但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因为这几天的痛苦,而得到了一年的工资,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甚至许多科学院的其他部门都纷纷开始祷告起来,什么时候要是徐清或者是朝廷中的大臣看上他们的东西就好了,到时候能像照相机研究所的同仁那样,拿到一年的工资,那就是累死干一个月,他们也是心甘情愿啊。

对于这样的期望和抱怨,徐清付之一笑,他既然犯了一次错,自然不会再犯第二次,就算要犯,也不会犯得那么快,解决了科学院这边的怨气,但此事却未就此平息,毕竟照相机的事情已经散步出去了,在有心人的宣传之下,士大夫阶级中便对于这照相机愈发好奇起来,而徐清夺人所爱的故事自然也在其中流传。

不得不说这些说辞,对于徐清的声誉是有所玷污的,对此徐清自然很是难以忍受,随着年岁的增长,徐清对于世人的评价也是越来越看重,这或许跟他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他的地位和权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在官场上盘根错节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到处都有他的门生故吏,这直接导致无论他下达什么样的命令,都可以从上到下,上行下效,不会有人敢不服从。

这是他权力的根本,也正是因为整个文官集团像效忠,这才保证了徐清的权利,而另外一个权利来源,便是民心,正因为徐清掌握有民心,才能够让朝野之间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大的公约数,这是十分重要的,徐清不是皇帝,皇帝的合法性来源于他的血统,因为他的父亲是皇帝,所以他才是皇帝,而作为首相,徐清的合法性则来自于整个权利系统的认可和民众的认可,这是他权力的来源。

所以对于民心,徐清是分外看重的,这一次照相机事件,自己的贪婪导致他在民间的声誉受损,这自然让徐清很是难过,不过面对这种情况,徐清自然不可能自哀,作为一名成熟的政客,徐清立刻想出了新的办法。

那就是让几大全国性的媒体去科学院采访照相机研究所,把自己借照相机这事,解释成为是科学院希望首相能够率先试用一下照相机,是科学院的请求,徐清只是照办而已,那些底下的人则会错了意,随意去拿取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所以徐清并没有错,他拿照相机,只不过是为了帮助科学院进行试验罢了,而其他人去拿照相机,这才是错误的,至于徐清本人,自然是无辜的了。

这样的文章,科学院自然是无有不从的,毕竟自工业时代来临之后,徐清一直就是科学院最为有利的支持者,可以说没有徐清,科学院也不可能有如今这么崇高的地位,一位院士,便相当于是正三品官的待遇,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而这些待遇,都是徐清一步步为他们争取来的。

以及包括科学院的经费,也都是徐清大力争取才得到的,可以说,科学院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徐清在其中所付出的努力,绝对是不可以被埋没的,虽说科学家中大多数人并不讲人情,只讲规则,但面对徐清这位大恩人,大多数科学院的人,都还是领情的,再说徐清也确实是没做过什么坏事,难得出了一次纰漏,也是立刻道歉了,帮着首相大人,解决这件事情,显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所以科学院很是配合的做了这样一份采访。

各大报纸一经发行,又有科学院的背书,民间对于徐清的意见立刻便减少了一大半,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相信权威的,这几分国家报纸的联合报道一出来,市面上虽然还有对于此事的讨论,但已然掀不起大风大浪了。

至于官场上,徐清的这篇文章虽然把责任推给了他们,使他们的心中有所愤恨,但大多数人对于徐清的这种做法还是十分理解的,毕竟作为朝廷的一把手,他的声望是绝对不能受损的,但这件事也确实引起了百姓对于朝廷的不满,自然要有人来背锅,首相不能背锅,自然是他们来背了,识大体的大臣对此也就不在意了。

而还有一些,则干脆就是徐清的弟子,正所谓,师有所困,弟子服其劳,他们对于徐清的推卸责任,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怨言的,至于那些有怨恨的,面对徐清的权势,自然也只能忍耐下,然后递上认错的奏章,表示自己在这次事件中,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以此来拦下过错到自己的身上。

徐清也立刻借着台阶往下走,表面上惩罚了一番这些王公大臣,然后在私底下给了一份远超过惩罚的礼物,算是赔礼,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天道歉书之后,第二天便立刻大书特书照相机的妙用,老百姓们前一天还在看着大人们写的道歉书,原本第二天还打算继续讨论的,但这些大臣们的道歉书,立刻便被神奇的照相机给压了过去。

在报纸的描述中,这些照相机简直就像是神仙的道具一样,充满着魔幻的色彩,只需要轻轻一按快门,一道白光闪过,人和周围的事物就会都被照进一张白色的底片中去,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那么那些画肖像画的人,不就要丢掉饭碗了吗?

这同样也引起了画家们的警惕,而如此一来,老百姓们的注意力已然全部被徐清吸引到了对于照相机的好奇上来了,至于官员们曾经做过什么事情,此时已然没有什么人关心了,这一招转移注意力,可以说是成熟政客百试不爽的妙招,徐清自然也是经常使用。

作为一名政客,总是会犯错的,因为只要是做事的人,就没有不犯错的,唯一不犯错的人就是不做事的人,而既然会犯错,自然会损害声誉,而对于政客来说,民心便是他的政客生命线,所以对于错误,政客们自然会想方设法弥补,其中转移注意力这招,可以说是经久不衰,徐清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本章完)爱看小说的你,怎能不关注这个公众号,V信搜索:rdww444 或 热度网文,一起畅聊网文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