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869

九关 869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如今大宋朝的房价,两极分化的状况是十分严重的,首先是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别,小城市的房价基本保持不变,增长的人口与城市的扩张同时进行,并没有人口的增长超过城市负荷的状况出现,而大城市则不同了,许多乡村的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往往会前往大城市打工。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既然已经选择出来工作赚钱了,那么在自己家门口打工还是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打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在这个没有城乡交通工具的年代,即便就是自己附近乡下的城市,想要回去一趟,也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去大城市其实也不差这几天的时间。

而这么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的建设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长上来,全国的建设队就这么多,同时朝廷还高标准严要求,不准建筑公司胡乱建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建筑出来,因此许多设计团队就必须要设计的十分严谨,这自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设计完了还不算完。

这些设计的图纸都要宋朝城市开发局去研究,要保证这些建筑建设出来之后,不会对城市的美观和文化底蕴形成破坏,反而是要对城市有增色的效果,因此在建设上,相比起现代要慢得多,而人口的增长却是不会慢的,无数乡村甚至是小城市的人每天都在不断的涌入这些大城市中,城市人口增长与建筑速度之间的不匹配,是这些地方房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些人在故意哄抬房价的缘故,这些人拿手中的钱去购买好几套房子,甚至是一片片的买,然后互相炒作,最后将房价哄抬到一个十分高的价格,再把房子卖掉,从而赚取巨额暴利,这种炒房团自然也在宋朝的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他们对于大城市的房价上涨,有着很重要的原因。

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竞争的原因,大城市的房价贵这是十分正常的,所有人都想要来这儿住,房价自然就会涨,尤其是在城市的市中心,这里的生活十分方便,周围的教育资源也好,医疗资源也好,都十分的聚集,同时在城市建设上,市中心自然也是衙门最为重点照顾的地方,所以在市中心,往往到处都是精心搭建出来的漂亮景观,生活质量是没的说。

而这自然造成这里的房价居高不下,但郊区的房价也很贵,这就跟炒房有着很大的原因了,像这样的城市群,郊区和市中心的房价是不可能都这么高的,而其中自然有其他因素在干扰,这也使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之后,出现了买不到房的情况。

他们的工资还追不上城市房价上涨的速度,这自然需要朝廷来进行疏导,至于小城市自然没有这个问题,许多小城市的房价甚至十年都没有起伏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当然,市中心的房价自然也会上涨,毕竟城市的总人口在增加,而城市中的大多数人都自然希望住在城市的中心,生活便利,交通便捷,但周围的房子显然就不会有那么的贵,所以整体来说,房价是恒定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也不需要朝廷去调控。

而大城市则不一样,许多利益因素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因素,而面对这种情况,朝廷主要进行了三项改革,第一项就是添加房产税,针对拥有多套房子的人进行加税,在朝廷看来,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买这么多的房,屯在手里,彼此之间互相炒作,最后将房价炒到一般老百姓都要买不起的程度,制造恐慌情绪,从而谋取利益,这无疑是不道德的事情。

而房产税就是专门来治这些人的,根据规定,拥有一套以上,两套房产的人,每年就需要缴纳房子价格的千分之二作为房产税,如果有第二套,那就缴纳千分之五,第三套则千分之七,以此类推,多一套涨千分之二。

可别小看只有千分之几的税,但有些人可是拥有上百套的房子,如此一来,到最后他们每年一套房子要缴的税就要十分之一左右的房子钱,整个税交下来,便是买一套新房都足够了,这样的税,自然会让许多人开始抛售自己手中的房子,如此一来,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房子价格就会下降,市中心也会略微下降。

毕竟市中心的房子始终是很抢手的,在这里,不愁没有买家来买,而对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朝廷也不会进行太大的改革,毕竟这些地方本就不是给一般人住的,能够住在这里的人,也大多都是一些成功人士,因此朝廷也不会管,尊重市场规律,朝廷主要做的,就是让那些买不起房的人能够买房,而不是让那些本来就买得起房的人享受什么实惠。

因此所有的政策导向都是最终让乡村的人能够在城市落户,尽可能的保证他们的生活需要,为此,除了房产税之外,另外一项政策就是卫星城计划,在老城区,为了要保护原来的文化和风格,朝廷是不允许建设筒子楼之类过于难看的建筑的,甚至连新潮的建筑也不准建设,也就是所谓的高楼大厦,害怕破坏了城市的建筑。

至于城市周围的新城区,虽然相比起老城区来说在外观上要现代化一些,但依旧还是追求与整座城市要相当程度的容纳,在前世徐清去过许多的古镇,这些古镇大多数并不大,然后在他们的外面,就是新的小镇,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给人一种很假的感觉。

就感觉自己不是在一个古镇,而是在一个影城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不好,起码徐清很不喜欢,因此新城区虽然会有一些现代建筑,但是在建筑风格上,还是与老城区持平的,而同时新城区的街道建设更加合理,交通系统也很好,因此自然成为了城市的第二中心,许多有钱人会在这里买房住下来,既能享受文化上的熏陶,相比起老城区,在交通上又更加便捷,自然房价也不会太低,这也是市场导向,你很难去改变。

因此新城区的放假想要降低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故而朝廷又想出了一种新的办法,那就是卫星城计划,相比起新城区来说,卫星城要离主城区更远一些,往往中间还会有农田相互之间隔离,然后在主次上,自然也与新城区不能相提并论,但卫星城计划有一个好处,就是土地十分便宜,朝廷可以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卖给建筑商,从而房价自然不会特别的贵。

且卫星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些城市距离主城区比较远,因此在风格上不需要跟主城区保持一致,完全可以快速建造一些筒子楼公寓出来,这些楼房搭建速度快,同时价格也更加便宜,毕竟这些住宅楼可以搭建的很高,一栋楼就可以住下一百户人家,相比起那些中心城区和小城区只有两三层高的房屋,最多也不过十几层的楼房,自然是更好不过的。

这两招几乎就能够解决农民进入城市之后的住房问题,除此之外,第三点就是开通买房贷款,允许私立银行和公力银行开展房贷业务,由朝廷规定一个最高上限,然后银行们自己竞争,从而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贷款利率,通过这三点,房价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而卫星城的出现也开始使得大城市们开始朝着产业分化的方向前进。

前世中国的很多城市,往往所有的东西都在主城区,人住在主城区,工业生产厂也在主城区,政府办公机构在主城区,大学城也在主城区,整个主城区什么东西都有,人来人往,也是乌七八糟,尤其是工业区在主城区,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在宋朝城市刚刚发展的时候也是如此,毕竟那时的人们还没什么城市规划的经验,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工厂修建在郊外,招工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当时的人,往往会把工厂直接修建在城市里,招工方便,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可随着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加,中产阶级开始出现,进而快速庞大,他们的工作与工业生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他们却要同样呼吸着工业生产的废气,这自然引来了许多的不满,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对工厂进行搬迁,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毕竟这些工厂都是私人资本的,你想要搬迁他们,往往需要能够说动他们才行,而单单凭借地方衙门,想要搞定这些跨国集团显然是很难的,唯有朝廷利用国家权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而朝廷对于这件事情也知道必须要改,但到底如何改,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把这些污染产业放到殖民地去,后来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但如今尚且还没有到后现代,大多数即便是最先进的产业,,污染也是不低的,这些产业自然不能转移,他们必须留在中国本土,才能保证最先进的技术始终被宋朝所掌握,而这些产业不能搬,就需要找一个地方进行安置。

如何安置,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背后牵扯的关系也十分的复杂,毕竟这些掌握有最先进科技的公司,其来头都不小,背后也都是士族在幕后掌管着,想让他们搬,但也必须要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行,首先他们的利益不能受损,第二招工要方便,这些都是朝廷需要去做的,但对此朝廷也是争论不休,而卫星城的计划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卫星城距离城市有一段距离,这就保障了这里的土地价格不会很贵,工厂搬迁到这里来,价格就不会特别的高,二来随着宋朝大力推行卫星城,这些工业卫星城就会涌入一大批的工人,这些工人住在这里,自然就可以为工厂服务,在附近就可以找到工作,对于工人来说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不然想要找一份工作,就得去市中心,那这房子买在郊区自然也很不方便,让他们可以就近工作,在附近生活,同时能够给他们一个稍微舒适一些的环境,这无疑是朝廷需要去做的。

在这里,他们可以拥有一个一百平米的屋子,不再需要住在狭窄的棚屋里,虽然会有污染,但本来也就有,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这些卫星城距离主城区又不会特别的远,进行运输也十分的方便,来回路程相比起城市里的地价来说,要便宜的多,同时污染也不会在城市里直接排放,对于城市的卫生来说,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卫星城计划,在工业领域上自然得以通过,而其他领域自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这些产业相比起重工业来说,其背后的势力都不是特别的大,想要动他们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因此卫星城计划,等同于是产业分工计划,像昆山初步规划有两座工业城,一座大学城,一座从事科学研究的卫星城,三座农业城,一座文化产业城,一座休闲度假城,这些城市让昆山的产业得以互相分开,而不在联络在一起,形成一种互相之间彼此密切联系的状态,有助于产业的改善和从业人员分布的调整,也可以给中心城区解套。

中心城区的放假之所以高,便是因为所有优秀的人都想要住在那里,那里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而如今,将这些资源都分出一部分去成立一个专门的城市,自然也就为中心城区解套,虽然依旧会十分的堵,因为城市的重要结构依旧在这里,衙门,经济,金融,火车站,港口,这些都是一座城市的命脉,而他们始终是建立在城市中心的,因此虽然人口会下降,房价会降低的,但相比起其他地方来说,依旧会高的离谱。

手机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