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904

九关 904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如何将私人墓地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火灾的情况可以尽量少的出现,同时对于森林资源的滥用也可以得到遏制,但想要实施下去,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不过也并不代表就一定实施不了,首先沿海地区还是可以试运行的。

本地人自然不可能让他们迁往公墓,毕竟人都已经埋了,且他们的祖坟就在附近,逝去的人也必然会埋在同样的地方,不过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中,有大量从其他地方移民过来的人,这些人来自于内地,或者是沿海的小城市,数量十分庞大,其中有一部分会在死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同样埋葬在祖坟中,但还有一些人则会觉得麻烦,毕竟这些人都已经在沿海购买房子,甚至连户口也已经搬迁到现在居住的城市了。

可以说除了他们本人的身上还带有一些属于自己家乡的色彩之外,他们的第二代子孙早已经融入新的城市文化之中,想要让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显然也是十分困难的,毕竟他们接受的都是新时代的新文化,回到自己落后的家乡,当然是不愿意的。

所以一些家长在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埋葬在这座如今居住的城市,而不是回到祖祠中去,毕竟他们的子孙未来都将在这座新的城市生活,若是还要搬迁回到自己的老家,那以后自己后代祭祖又该怎么办呢?

难道每年冬至,夏至,清明都要让自己的孩子回到家乡来祭祖么,在古代,中国人可不仅仅是清明节才祭祖,一年里头可是要祭拜四次左右,,来往的车费,还有请假,这些都是要花时间的,而在中国孝道又被所有人看得很重。

若是不回家祭祖,就会被其他人戳着脊梁骨骂,说这些人没良心,所以即便他们的时间上来不及,也只能回到家乡去祭祖,这无疑会带来许多的麻烦,所以很多老人家,就会选择干脆死后就埋葬在这座城市,也算是省却了未来子女们祭拜的功夫。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后代着想的,埋葬在本地,一来可以减少他们请假的时间,如此一来他们的工作就会稳定,二来这些人也大多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几年的时间,早已经对这座城市更加熟悉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又没有亲人的陪伴,着实有些孤单,因此这些人,便是朝廷可以管辖的人。

他们在当地没有祖祠,所以埋葬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机会可以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进行统一的埋葬,而对此大多数人也是同意的,毕竟随着宋朝保护环境的意识起来,除了一些已经建立的祖祠之外,其他人若想要再在深山老林里面买一块地,来作为自己家的祖祠,所花费的钱,远远不是一个普通人花费的起的,同时朝廷也已经规定,不准私自开辟坟墓划地,若是在没有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建立祖坟,祖祠,当地衙门是有权利进行拆除的。

通过这一种方法,穷人随便找一个地方乱葬的可能性也被取消,因此许多移民死后该埋到哪里去,这也成了一个大问题,而朝廷便建立一个公墓,无疑能够帮助他们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公墓是进行统一管理的,所以相比起在外面开辟一个属于自己家族的私人墓园,需要花费的钱自然要少得多。

同时为了满足这些老人家死后大家要在一起的观念,所以在买卖公墓用地的时候,也大多数都是一个家族买下一块地来使用,往往一块地足够使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是用火葬的话,那么能够使用的时间则更长。

不过如今宋朝人推崇土葬,火葬自然是没什么人愿意的,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火葬等同于灰飞烟灭,自然是没什么人愿意,所以通过这一招,许多中产及以下阶级的人民便得到了安置,至于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不愿意用公墓的,他们更加愿意买下一片山林,然后在里面建造属于自己家族的特别墓地。

而这种墓地就不仅仅是简单埋人的了,更多的还是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随着宋朝的财富增加,对于坟墓的气派自然也是越来越追究,像一些有钱人家,往往坟墓修的跟庄园一样,十分的宽敞,里面也是各种各样的房间,虽然不允许人殉,但各种各样的动物也是陪伴在左右,除此之外,还有金银珠宝,这种埋葬规格,自然不可能在公墓里面举行,也没有这么多的地,让他们去举行。

因此这些家族往往都是私自买下一块地,独立建造的,同时还会请一些专业的人来看顾陵园,以保证自己家族的墓地不会被盗,而像这样的私人墓葬,也基本不会产生什么火灾,因为这些墓葬都是大家族所具备的,因此往往都会雇佣看守这些看守随时准备在墓葬周围,若是有一丁点的火星子,很快就会注意到。

森林火灾之中墓葬的那一部分,最容易引起火灾的就是那些零散的,遍布山头的普通人坟墓,这些才是最为危险的,毕竟他们烧完纸之后,很快就会离开,也不会有人留下来看守,因此自然十分危险,而富人们的坟墓反倒没这个问题。

而在公墓修好之后一些本地人甚至也慢慢开始愿意把坟墓迁到这里来,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便是在野外建造墓地的成本在朝廷的有意下已经越来越高,当然,名义上自然不会是有关于丧葬,而是以环保为目的的,这样一来,一般民众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意见,不然若是以丧葬为目的告诉他们,恐怕他们会闹事也说不定。

因此许多比较贫穷的本地居民,因为他们也没有祖祠,因此也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家人埋到公墓里来,当然还有另外一重考虑,那就是宋朝为了让公墓吸引民众迁移,因此所有的公墓并不像现代的公墓那样,是放在郊外的,而是放在城市之中的。

就有点像是美国一样,在美国你几乎可以在城市里面很容易便看到公墓的存在,而在中国,好像对死人就有点忌讳,认为把这些坟墓放在城市里会稍微有那么一些不对劲,因此中国的所有坟墓都是修建在城市之外的地方,而宋朝自然也是如此,本来徐清是希望修建在城市中的,不过方案还没来得及执行,就被附近的居民给联名反对了。

他们认为朝廷将公墓修建在自己家门口,会导致房子的价格贬值,同时以后也不会再有人来这里买房,因此他们自然不愿意,所以最后无奈,徐清只能把这些公墓也搬到郊区之外,毕竟民众的传统习俗还是需要尊重的,大家不喜欢若是强行进行搬迁,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可即便如此,这些公墓也照旧是修建在距离城市相对来说比较近的地方,这就给人民很大的方便,你如果把自己家的墓不修建在公墓里,那么就代表你去扫墓,就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且这段路是泥路,或者是石子路,你需要走的很费劲才能把这一场扫墓做完,而在公墓之中,会有当地衙门专门修建一条水泥路来给众人使用,因此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你可以很轻松的来到目的,早上**点钟出发,到下午两三点钟结束,回到家亲朋好友相聚在吃一顿晚饭,可以说一天是十分轻松的,而你如果是把墓地放在外面,恐怕你就得四五点钟起床,然后到下午五六点钟才能结束,且要爬山,走石子路,等回到家的时候,大部分人也都累趴了,吃饭自然也没有心情,只能匆匆散去,这一天也真的就变成追思,根本不会有什么快乐的想法。

当然,富人完全可以自己修建一条路,同时他们有马车,有汽车,来来去去很方便,既不会觉得累,也不会像公墓一样人多嘴杂,十分的清幽,算得上是真正的安静,但这样的家庭毕竟数量少,大部分普通人是没钱专门修建一条通道祖祠的大路的,毕竟这需要花很多的钱,尤其是环境保护之后,修建每一条道路都需要跟当地的交通局报备,即便是一般一点的富豪,也是修建不起的,唯有一些巨富,才有可能给自己修建一条道路来使用,因此大部分人在综合考虑之后,就会选择迁往公墓来减少出行时不必要的压力。

相对来说,这些沿海发达城市问题要好解决的多,他们的思想相比起其他地方要更加开放,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同时往往越发达地区的人民,就对更加轻松的生活方式更加能接纳,因此他们会为了让自己轻松一点,而把坟墓迁的距离城市稍微近一点,但在内地的城市想这么做可就太难了。

毕竟他们从思想上就很难接受这一切,首先内地的宗族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毕竟历史悠久,因此许多家庭都会有祖祠,而这在沿海的移民城市是很少的,同时在古代,因为沿海生存十分不易,比如福建,广东等地,所以许多本地人,本身就会在长大之后,就往东南亚移民,这是从唐代便开始,繁荣在宋明清的上千年的移民,因此他们本身就能够接受祖祠搬迁的事情。

而内地就很难了,想想看中国的客家族就知道了,他们在古代搬迁的时候,往往连自己祖宗的棺椁都会带着,以表示纪念自己的祖宗,不忘记自己的根,这种思维方式,你想要让他们去接受祖祠无缘无故搬迁自然是不可能的。

徐清也不勉强他们,内地的各个衙门也都建立公墓,至于大家愿不愿意搬,那就看各自的意愿了,毕竟无论大家搬不搬,公墓还是要建立的,毕竟这些地区也有一些穷人,若是不建立公墓,难道还得看他们倾家荡产在外面建立属于自己的墓地不成,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传承给下一代,可不是为了让人民让步森林,从而把人民逼破产,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人类获得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这之间是有先后顺序的,若是顺序不对,那自然也是不对的事情,因此在内地,为了这些买不起地的人,就必须要考虑让他们也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公墓自然是需要的,不过以上这些措施仅仅是针对城市而已,且这里的城市指的是人口超过三十万以上的中大型城市,至于那些小城市,想要处理就十分麻烦了,首先就是他们的移民很少,即便是在内地,三十万人口的城市也是有着相当多的移民的。

这些人不愿意到沿海发达城市来工作,但在乡村里工作赚取的钱财又实在是太少,便到自己家附近的大城市来打工赚钱,这样的人也不少,因此公墓还是有发展的空间,但小城市发展的空间就太小了,许多公墓建立以来,搬迁进去的墓地甚至低于两百个的都有,其支付的费用甚至连自产自销都做不到,还需要当地衙门每年贴钱去维护这个公墓。

至于乡村,就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了,相比起城市的思想,乡村的思想无疑要更加保守一些,即便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思维也是十分保守的,且这些农村,往往都是以一个宗族或者是几个宗族作为纽带,组成一个大村子的,因此他们也往往都有祖祠,面积都很大,因此公墓自然是不可能的,而对于这些乡村,朝廷也想出了一些办法,首先就是在各个乡村成立专门的防火组织,在平日里负责传播防火的重要性,到清明,冬至,夏至等祭拜时期的时候,则负责确保祭拜活动,没有火灾的危险。

同时在出现火灾隐患的时候,要立刻联系附近的消防部队,以保证火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这样一来,大宗族的墓地相对来说就要好控制多了,毕竟这些大家族往往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因此他们的祖坟选址一般来说也都是一些不太会着火的地方,在咱们中国古代,就有一帮人专门负责看风水,虽然其中神神叨叨的东西很多,但也确实有很多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什么样的地方搭建坟墓不至于走水,不至于火灾,不至于迷路之类的,毕竟古代人对于逝者是十分重视的,所以许多方术士也就会考虑这些问题,虽然聚不聚财,纳福做不做得到,不知道,一般的防水防火还是可以的,因此这些大宗族的祖祠往往都不会有什么火灾的隐患。

唯一比较需要担忧的就是那些个人的小门小户,他们不像大家族会精心挑选埋葬地点,且在祭祀时也是一起行动,有一套完整的规矩,保证火灾不会出现,但小门小户就很难了,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放火,所以该怎么防范他们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可以说想要围堵火灾是很困难的,不过朝廷也是尽力想出了这些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让火灾爆发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至于其他更加先进的技术,也只能等到以后再来慢慢补全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