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652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652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而就在这一年,赵昕第十八年,一件大事突然引发了整个世界的震动,赵昕的父皇,赵祯皇帝,与赵昕开新十八年夏天病逝在仁德宫,景阳殿中,享年六十七岁,与历史上相比,多活了数年时间,他的逝世,对于整个帝国,甚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件震撼无比的事情。

因为如果没有他,便没有徐清受到重用的可能,赵祯是第一个发现徐清才能的帝王,也勇于让一个还没有满三十岁的人,进入政事堂,担任副宰相,讨论国家大事,并且在徐清的阐述下,选择相信徐清,将天下大权授予徐清进行改革,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的脚步开始加快,工业化时代正是来临。

除此之外,,赵祯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仁德皇帝,即便是在没有徐清的历史中,宋仁宗赵祯去世以后,不仅仅是首都的百姓哭泣,为之服丧,甚至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偏僻疆土上的老妪,在听闻宋仁宗死后,也为其烧纸哀戚,而邻国对于宋仁宗的死,也是十分难过。

当时宋朝与辽国的边境线上,老百姓们听闻赵祯的逝世,纷纷为之哭泣,他们说“皇帝陛下御极四十年来,已是久不闻兵戈了。”这虽然在很多愤青看来,是无能,是懦弱,但在当时的老百姓心中,这无疑是仁政,谁又渴望打仗呢?

在赵祯的极力斡旋之下,宋朝与辽国和平的度过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双方以兄弟之邦相称,两边的老百姓互相开通集市,互利互惠,战争好似已经是十分久远的事情了,这或许也是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即便是对身边的人,他也十分的宽厚仁慈,包拯将口水喷到他的脸上,宋仁宗也是唾面自干,晚上起来想要喝水,叫了太监,却发现太监睡着了,若是放到其他的皇帝,必然会惩处太监,而宋仁宗,却是硬忍着一个晚上没有喝水,等到早上太监醒来之后,才又要了水。

便对那个太监说道“如果我再叫人,你晚上值守睡觉的事情就会被你的太监首领发现,到时候必然会惩罚你,我不愿看到有人因为我而受惩罚,便没有再叫,你别也到处声张。”对一个不如草芥的太监,宋仁宗依旧做到了宽容,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之中,绝对是十分少见的了。

而在为人上,赵祯也十分的清廉,根据历史的记载,当赵祯即将离世的时候,宣召让王公大臣们来到自己的寝殿,准备立遗诏和做最后的嘱托,当大臣们来到宋仁宗的寝殿时,不由感到震惊,因为寝殿之中没有多余的装饰物,看上去就跟普通读书人的屋子差不多,丝毫没有王家的气派,甚至比许多学士、宰相的家看上去还要简陋,这无疑彰显了宋仁宗的质朴。

且根据他的遗诏,在死后,对于自己的墓葬也并没有大兴土木,仅仅只让大臣王公服丧一个月的时间,便必须结束,正式恢复上朝,而自己的墓葬,也只允许建造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之后,必须立刻完工,不准拖延,要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对于给自己修陵这件事可是十分感兴趣的。

对于死后世界的追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皇帝为之兴奋的事情,秦始皇的陵墓,从他登基那一刻开始修,足足三十多年的时间,最高峰时期,整个墓地工程有三十万人参与,前前后后参与人数则达到上百万,等于是在平地直接用土,垒砌一座小山来。

到了汉朝,皇帝们相比起秦始皇来说,要收敛了许多,不再平地造山,而是干脆把一整座山当做自己的陵墓,这样做虽然要比秦始皇好一点,但是花费的工程和时间,依旧十分恐怖,唐朝与汉朝基本一样,也是用山修陵,规模十分庞大,还伴随有各种各样的牲畜殉葬,以及把大量的奢侈品当做陪葬品埋入墓葬之中,这儿都是中国古代皇帝们爱干的事情。

而宋仁宗却强调简单半葬礼,这不得不说是一项很好的政策,所以宋朝的皇帝,从宋仁宗之后,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墓葬群落了,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宋仁宗确实无愧是一代明君了,而放到这个时代,赵祯因为开启了工业化时代,自然更是地位崇高了。

如今他死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毕竟这代表着那个属于赵祯的时代是真的结束了,不少臣子和百姓们听闻这个消息,都不由的流了眼泪,徐清也同样如此,皇帝本人更是直接病倒在景阳殿,醒来之后则是不停的在哭泣。

对于赵昕来说,父亲无疑是一个大英雄,他做到了许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英武,睿智,是国家的舵手,是人民信任的父母,赵昕的一切,几乎都是在学习着自己的父亲向前行进着,对于他来说,父亲是心中的标的,也是自己奋斗的目标,而如今这样一个大英雄却死了,这让赵昕的心里都有些崩溃。

即便赵昕早就知道自己的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御医也跟他隐晦的说过,太上皇的身体或许撑不过今年,但赵昕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他或许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父亲会离开自己,又或者是害怕接受这个结果,但其实他心里对于这件事情是有准备的,所以在崩溃之后的第二天,赵昕就慢慢恢复了理智。

国家之大,不可一日无君,虽然他现在不参与政治,但是所有政策的批准都是需要他签名的,他不签,所有的政令就无法得到实施,所以赵昕几乎没有一天是可以休息的,如今他停工一天,臣子们看在皇帝刚刚死了父亲的份上,并没有催促,但等到第二天,皇帝还是没有对于奏折的批复,不少大臣们便开始有些不满了。

甚至还有人提议宰相们应该进宫劝一劝陛下,让陛下尽快理政,徐清等人自然是极为尴尬的,作为臣子,他们确实有义务规劝皇帝立刻理政,不要耽搁朝堂上的政事,但作为一个人,人家的父亲刚刚离世,难过一两天总也是人之常情,现在去劝,着实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后来还是欧阳修说:“陛下乃是天子,皇家的事,不仅是私事,更是公事,如今陛下因一人而废天下,虽然全了对于父亲的孝道,但对于天的孝道,陛下却是没有遵守,陛下不仅仅是先皇的儿子,更是天的儿子,照拂万民,日理万机,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陛下不上朝,我等阁臣,必须要规劝。”

欧阳修的这番话,奠定了政事堂的态度,皇帝作为先皇的长子,更是敬重的父亲,他的离世皇帝自然是会悲伤的,但皇帝更是天下万民的父母,是天的长子,他身上就必须要肩负整个国家的责任,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罢工,唯有皇帝不行,除非他死了,或者是退位了,不然他就必须每天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一刻也不能停止。

即便是他的亲人离世,即便是他的感情正遭受严重的折磨,他也必须立刻上朝理政,但徐清还是念在赵昕只不过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少年,骤然没了父亲,这不管是谁,都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便定下了一天之后再进行规劝的方针,等于是再给赵昕一天的时间,来缓和情绪,算是变相的让赵昕放假了。

对于徐清的决定,政事堂内部最后自然是同意的,毕竟他们对于皇帝也并不想逼迫太多,就算是他们这些中年人,父亲母亲离世,同样也会伤心难过,更何况是皇帝这样的年轻人了,所以在内心,他们还是很为皇帝的遭遇感到同情的,更何况赵祯是一位好皇帝,而政事堂如今的官员,几乎都曾经在仁宗朝任过官,亲眼见到过仁宗,甚至跟仁宗说过话,所以心中对于仁宗的离世,也是感到无限的感慨,不少人甚至是真情实感留下眼泪的。

所以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也是能够容忍的,至于国事,则只能暂停两天的时间了,还好,这一点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需要皇帝来批准,各地无病无灾,即便有一些小小的疫情,当地衙门也能够解决,这也是很反常的事情。

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每到夏天,要么干旱,要么台风、大雨天气,必然会席卷整个国家和沿海,造成大规模的伤亡,这个时候朝廷就必须要堪灾了,但今年,台风也没有,大雨也没有,甚至连干旱也没有,私底下不少老百姓都说,这是老天爷感佩于皇帝陛下的孝心,所以在这段时间没有降下天灾,给天子以时间纪念感怀他的生父。

对于这样的说法,有人信,有人不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信的,毕竟这还是一个处于蒙昧向开化前进的时代,大多数人对于这些神鬼之说,往往会信以为真,更何况这天气确实奇怪,用运气来形容,显然无法解释,而即便真的仅仅是因为运气好,但老百姓显然更喜欢把他跟皇帝这个天子联系起来。

毕竟这样更有戏剧性不是,如果单单是运气好,那又有什么好说的呢?老百姓总是喜欢八卦的,不人类总是喜欢八卦的,把简单无聊的事情中加入一些神鬼的元素,便能让整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老百姓自然也喜闻乐见。

而保皇党们对于这样的宣传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甚至在其中还有一些推动作用,毕竟这种传言越多,底层百姓对于皇帝的尊敬也就会越高,作为皇帝,作为天下万民之首,他总的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能够与上天进行沟通,这无疑是皇帝有别于常人的地方了,让百姓建立起这样一个价值观,对于皇帝在政治争夺中获得优势无疑是有好处的。

而对于这样的传言,徐清则是付之一笑,显然,皇帝的智囊团们很是聪明,知道利用这个就会为自己的主子造势,但徐清却觉得这样的做法很低级,毕竟这个时代已然不是蒙昧无知的农业时代了,人们正在逐渐走向开化,现在或许还能糊弄一下老百姓,但相信不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些糊弄就会变成笑话,而如今老百姓的尊敬,也就会变成嘲笑。

同时徐清也发动自己的媒体,开始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这一年没有干旱,水灾,首先便是澄清一个现实,那就是这年夏天,并不是没有旱灾和水灾,其实是有的,只是规模没有往年那么大,并不会波及数个道,而仅仅只是一个道而已,所以不需要中央进行调控和协调,只需要刺史自己处理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则是因为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朝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治水工程,无数的蓄水池和水渠,让水灾和旱灾得到了最大的控制,虽然这些蓄水池和水渠,无法帮助百姓抵抗大型的台风和旱灾,但起码能够抵挡住小规模的水灾和旱灾,这才是为什么今年夏天会这么太平的真正原因。

这样一篇报道,得到了大量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文化人的认可,神鬼志怪之说简直令人笑掉大牙,许多知识分子原本对于赵昕在这三年里有所改观的人,如今在被这一段时间来的报导,已然彻底站到了对立面,英明皇帝的形象,也转变成为了一个愚昧统治者的形象,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一步有没有得到普罗大众的心不好说,起码知识分子的心是彻底失去了。

赵昕的智囊团们虽然聪明,但思想显然依旧停留在老时代中,认为只需要搞出一点神鬼乱志的事情,比如刘邦斩白蛇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类的,就能水到渠成,在舆论上获得胜利,奈何这个世道已然不同了,虽然有人依旧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但更多的人已然愿意去看更加科学的解释了,而这样的行为,就只能沦为笑柄,成为许多百姓口中的谈资了。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即便同样是聪明人,但一边站在了科学昌明的工业时代,而另一边却还依旧相信神鬼之说的农业时代,两方之间的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获得的支持,自然也就不同了,所以赵昕这一次,可以说是并没有在道义上获得更大的支持,反倒是丧失了在知识分子中的声望,不得不说是损了夫人又折兵了,徐清心中不由想到,此时的赵昕,会不会气到干脆就不上朝了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的荒唐皇帝可不少,想到这儿,徐清心里就有点后怕了,开始隐隐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做的有些过分了,但却没有想到。

仅仅是在第二天,还没等徐清等人去规劝,皇帝批阅的奏折便已经送到了政事堂诸位宰相的桌前。爱看小说的你,怎能不关注这个公众号,V信搜索:rdww444 或 热度网文,一起畅聊网文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