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帝国脉络(一)

三国之龙图天下 帝国脉络(一)

作者:拾一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29 11:11:37 来源:258中文

你们不务正业的作者啥都想写…

纵观历史,所有的朝代之所以都会无可避免的走上崩溃的道路,基本上来讲,都是因为财政出现了问题。

从秦朝开始,秦始皇称孤道寡,算是建立了一个历史上第一个的大一统王朝。

而在古代,建立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王朝,一个人是根本无法管理的,所以这时候作为皇帝的嬴政,就需要一个官僚集团来帮助他统治这个非常大的帝国,并且使其稳定繁荣。

这里延伸——任何一个大一统结构的王朝都不是铁板一块,是有中央和地方所组成的双重体系。

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嬴政没有办法从以前的历史上去借鉴任何的知识,而且还因为秦朝的制度完全就是为了战争而服务,由于大一统后没有了战争,直接就导致了整个制度的崩溃…所以,这个借助自身制度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帝国,最后又因为自己的制度,而迅速的死去…

接下来第二个大一统的帝国,就是汉朝。

汉朝和秦朝在表面上基本是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底层逻辑处却有了深层次的改变。

秦朝虽然迅速的崩溃,但是也给后来的王朝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而汉朝就吸收了这些经验,对自身做出了改变,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汉文帝继位时,由于没有政治根基,军权也并不在手上,而且还有许多强势的诸侯王在,所以无法有效的推行自己的政策…也无法对经济进行控制,所以只能放任经济自己发展。

当然,他也做了一些推力的手段,比如说降低税率,以及裁剪官员、减少维修行宫的费用等等,总而言之,他将整个行政系统所需要的消耗的花费压缩到了极点。

而在官方没有插手的情况下,民间的经济竟然很快的就繁荣了起来…

这也另一方面的证明了黄老派的理念是正确的,那就是无为而治的治理方法,却是可以让社会更加的安定繁荣,这也凸显出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都是实用哲学这一优点。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位。汉景帝刘启和文帝不同,他在继位之前就当了很多年的太子——这里要延伸一个观念,那就是在汉代的时候,太子可以拥有一套小的行政系统,这样可以让太子提前增强自己的基本盘,让自己的班底变得强大,而且还可以借助这个小的行政系统里面的官位,来当做政绩和资历,等到继位的时候以跳板,直接成为重臣。

比如景帝为太子时,晁错为其太子家令,等到景帝为太子时,立马升为九卿之一的内史。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制度,所以才让刘启一上位,就有实力跟全天下任何人单挑,或者说单挑全世界。

所以他在位期间,做过很多事情,比如说削蕃、移民实边、输栗送爵…但大体上还是保持文帝时的政策,而且虽然因为削蕃而导致引发了七国之乱,但由于消耗不多,镇压下去的时间也比较快,所以并没有过于严重的拖压财政,也正是因为如此,景帝才没有多加税率,而是一直保持三十税一的标准。

他们两个在的时候,被称为文景之治,据说放在仓库里面的钱粮,那串铜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也正是以为有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所以才让后来的汉武帝得以施展拳脚。

汉武帝上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肆无忌惮。文帝的时候没钱,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景帝的时候诸侯王难定,不得不和诸侯王角力…而他上来的时候,国内一点问题也没有。

所以他把目光就放在了战争上?,率先发起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

这在当时属于政治正确,因为武帝独尊儒术,而当时的儒家推行的是公羊学说,主要的思想就是——“九世之仇尤可报也”。

而众所周知,汉朝和匈奴积怨已久,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更是曾经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之上,史称白登之围,让汉朝丢了一次大脸…其后大小摩擦不断,汉朝更是因为失去了秦时所拥有的河套地区,在战争上更是处处被动,每次一打起来,几乎都会被对面抢走粮食,金银不知几何…

也就是说,武帝发起战争,是民心所向。

只不过武帝低估了战争所需要的费用…虽然打的很顺利,卫霍这两个闪耀的双子更是杀得匈奴人胆寒,但是相应的,他也付出了财政上的代价…就算是有文景之治留下来的基础也完全不够。

而且,不说战争,武帝本人也好大喜功,光是巡游和泰山封禅、以及大修行宫所话费的钱粮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在这里延伸一下,巡游之所以需要花费很多的钱粮,这个毛病还是文帝时期留下的。当时文帝为了收买民心,所以每次出去,都会发给过路百姓钱…每个人给的不多,但一路过来那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在这两个吃钱大户的逼迫下,刘彻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开辟新的财源…首先他想到的就是垄断。

也就是著名的盐铁专卖,他禁止民间售卖盐铁,之后官方开设机构抬高价格后售卖,中间所赚的利润十分的高。

其次他还发行了五铢钱,彻彻底底的将铸币权收到了自己的手里面,并且控制了市场,形成了金融抑制。

而且,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他还给后世任何一个王朝都留下了后门,那就是金融膨胀…甚至现代中国都继承了这样的制度,也就是社会主义三大基础——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制铸币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之一。

等到武帝死后,汉朝的统治就已经进入了中期。

而任何一个王朝随着建立的时间推进,官僚系统的利益关系也会越来的越复杂,越来的难以喂饱——这也就是证明了为什么刚开国的那几年很容易就经济繁荣,因为那时候的官员不贪啊…

而因为古代农业社会的局限性,所带来的收入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官僚系统,最终一定也会因此而灭亡…在刘彻死后的几任皇帝虽然也有功绩,但大多数都一般,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的不确定性。

因为官方对民间进行了限制,所以经济无法繁荣,如果是遇到了丰收年,那百姓的生活大概和文景时期差不多,但如果遇到了灾年,那很可能就会直接压垮政府的财政…

而官员的数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庞大,惰性也会越来越重,中央就算想要做一次大的手术,想要将整个帝国上下焕然一新,也会发现自己颁发下去的政策很难被推行开…

逐渐的,汉朝这个帝国就这样被拖垮了。

汉朝过后就是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很多人都说王莽是穿越者,只因为他设计的制度过于离奇,有几分现代的意思…比如说他推行的货币制度…然而其实不然,恰恰相反的是,王莽并不是什么穿越者,他是一个复古者。

他所创办的所有制度,都是追随古代的那些制度而创造的…有的甚至都不是古代的制度,只是留存于书籍之中,却也被他弄了出来,比如说井田制。

井田制的意思就是将一块田分成九块,其中八块由老百姓种,算是私田,之后中间的一块其他八家一起种,这是公田。如此天下便可安稳。

只不过问题来了,老百姓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凭什么去中公田?就算是去种了,也肯定是百般推卸,不愿意干…

只不过当时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疯狂的贬低当时的制度,之后吹捧古制。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西汉末年的时候,经济萧条,许多人看不到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于是期盼能有一次改革来让这个国家重新的焕然一新。

而这些个古制的疯狂吹捧者,就是王莽。

王莽在篡位成功之后,便推行了很多不合理,只存在于书中的制度…之前提到过的井田制是一个,还有就是他弄出来的,跟怪胎一般的货币制度。

他将货币分成了龟类,贝类,铜类、布货、金、银等等多种货币,加起来一共有二十八种,这二十八种货币不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换算的时候也特别的困难,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地狱级别的难度…所以,他们虽然明面上遵守着国家的法律,但暗地里却还是在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

随后,王莽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弄出来的东西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多次的改革…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他每一次改革,都会推行出一波新的货币,之后冲击以前的货币,市场上都乱套了,经济直接就崩溃掉了…

当然,王莽这么乱玩也是有代价的,他的代价就是,他迅速的被推翻了。

推翻他的人,就是大魔导师刘秀,史称光武帝。

只不过在推翻的时候,刘秀使用的方法是禅让制。

虽然这样的方法会温和一点的获得这个国家的主导权,但是也会继承上一个朝代的制度以及官僚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不利。

而且继承过来的官僚体系由于不是打碎重组的,所以惰性十分严重,基本上中央下达的政策很难被执行下去,这在根本上几乎就是按灭了一个国家想要强盛的希望。

比如说刘秀作为开国皇帝,威望是整个东汉的巅峰,但就算是他,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时,也遇到了无数的问题,最后逼得他甚至放弃了改革…

这样的国家当然好不了了…一直往后退,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连年的天灾终于打垮了这个羸弱的帝国,新上位的皇帝想要大展拳脚,却发现国库里面一文钱都没有。

比如说汉桓帝他其实上位的时候就想要拯救自己的这个国家,但是整个帝国他根本就操控不了…外戚和宦官的轮流执政已经耗费了他极大的心血,在连年天灾的压迫下他只能够通过卖官这种方法来充实国库。

卖官这种做法在西汉的时候就曾经有过,在刘彻时期尤其盛行,在西汉初期的时候也因为钱粮不够,而出了一个输栗送爵的对策,就是你往边关送粮食,我们就可以授予你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方法提出来的人是晁错。

然而,他在位的时候卖官仅仅是为了国家,弄出来的钱全部用于正事,所以他的谥号是桓,什么叫桓呢?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是一个好的谥号,所以后世对于这个皇帝也是很肯定的。

而等到他的儿子,汉灵帝继位的时候,那时候的卖官就不一样了…他卖官的制度甚至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是直接强迫让你当官,你不当官就弄死你,之后就根据你的官位给我送钱,如果你的钱不够那也可以,可以借钱,或者赊账,反正把这比钱给我弄上来。

而且他用钱不是为了国家,都是去玩乐用了…他这样的做法才是给了这个腐朽的帝国沉重一击。

终于,等到他死之后,在他儿子继位的时候,东汉崩溃了。

东汉过后就是晋朝。

之前已经提到过一次禅让制的缺点了,而曹丕在成立晋朝的时候,又是使用禅让制的手段,把接力棒从东汉的身上拿到了自己这。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晋朝刚出生就跟一个垂垂老矣的病人一样,行政能力无限低下,官员的惰性已经积累到了一个严重的地步,国家想要彻查人口和土地,以此来扩大税基,但是根本就查不清楚…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在一个王朝的中末期才会出现,但是晋朝一开始就是这样。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没钱…而一个国家没钱基本上就是直接被判了死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