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源界 > 第一百八十章 应对1

九源界 第一百八十章 应对1

作者:赵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5:14:07 来源:258中文

于志龙直接赶回城外本部营寨内,人未进帐,就令传各部将立即前来。赵石等不知何事,上午已经是召集诸将密议了一番,如今不过两个时辰,于志龙竟然再次急召,难道事情有变?

此时天色开始转暗,已近酉时。各部的操练正在逐渐结束,在所属军官的号令下正依次整队,返回歇息、就餐。营寨内炊烟袅袅,伙房已经开始准备晚餐。

为了保证士卒们有充分的体力参加操练,于志龙早已决定所部由原来的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这每日的粮草消耗自然也大为增加。

为了应付数千人的日常饮食,如今已是辎重营校尉的高尚,不得不再次将伙房人员扩充了数十员,并添置了大锅等杂物若干。

如今米粮还暂时不愁,只是日常的蔬菜和蛋肉等开始稀少,将士们基本上是吃干饭,佐以各类腌制的咸菜等就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临朐一县的蔬菜伙食供给能力实在有限,顺天军总数约万人,每日所需的菜蔬、蛋肉数量等甚大,天长日久,这些东西自然会出现不足,好在军内粮米尚充足。

多食青菜或咸菜,再佐以部分蛋肉等,这是于志龙和高尚无奈之下的办法,好在士卒们对伙食的要求低,只要能饱腹即可。乱世下,多数百姓朝不保夕,食不果腹,能有屋住,有食吃,就非常满足了!

赵石等诸将急急赶回军帐,见于志龙正襟危坐于当中,方学、谢林早已到达,座于于志龙下手左侧。孙兴则仗剑守在帐外,严禁外人意靠近。

“不知将军何事急召?”赵石见军中部将人已到齐,而于志龙仍在低头沉思,打破帐内寂静问道。

“啊。”于志龙在沉吟中惊醒,看到诸将已经到齐,他出城时就急令召方学和谢林至中军内一同议事,当于志龙进账后,两人很快就骑马后而到,不过于志龙只是令其先暂座,等待诸将。

于志龙在路上就一直在权衡此次招安的利弊。招安之策出乎预料,以目前益都路的实力应不急于取此策,难道鞑子哪里出了什么变故?

于志龙所不知的是就在前日,益都城突然来了大都詹事院一位同知及几个从者,这几人皆是便衣素服,不打旗号车仗,径来寻到益王府邸才掏出腰牌,表明身份。

同知乃正三品,与益王的身份可谓天差地远,见了买奴自然大礼参拜,连道王爷为国镇守一方,殚精竭虑,乃国之幸也,宫中和太子也是向有赞誉。

买奴惊疑,这詹事院虽不掌中枢实权,但其职司却是备左右辅翼皇太子之任,下有家令司、典幄署、府正司、资武库、骥用库、延庆司、典用监、典医监、广济提举司等十几司属,掌管皇太子府中饮膳供帐仓库、供帐、鞍辔、军器、修建佛事、供须、文成、藏珍三库,内府供给段匹宝货等。

詹事院同知因为身份特殊,虽不是高职,但是因为可经常直接面陈皇太子奏事,,甚至还可能直接为宫内的奇皇后采办物事,所以在京都,诸官皆多少礼敬。只是今日这同知突兀便服而来,不禁令买奴心中忐忑!

果不其然,那同知被买奴引至后室,呈上詹事院的采办行文,不过是恳请山东府县协助采办些奇石美玉之类。这些都是历年采办之物,没有新意,买奴细细品味良久,一时没有头绪,这才放下行文,再问大都还有何吩咐。

那同知初时只是察言观色,闲扯了些京师最新的朝事,见买奴不动声色,终于提到这次南来,殿下曾问及临朐闹匪。

太子知国事艰难,而脱脱大帅亲领南征,正在紧要关头,后方各府县应以靖安地方,支援南征为要。詹事院亦得知临朐刘贼强悍,官军前次大败,一时难克,故特遣同知顺路慰安地方,希冀山东宣慰司以目下大局为重,剿匪当以持重为要。

买奴听得糊涂,这些日益都上下紧锣密鼓的准备再次出击,就是为了尽快平匪,打通南下的官道,如此用心王事,岂不是以大局为重?他心内疑惑,只得分说已经调遣四方军马严密围堵,再次南下剿贼只在旦夕间。

不料同知立时变了脸色,请买奴屏退左右后,近身陈禀。

“好教王爷得知,殿下知匪势浩大,急切不可谋,故特许王爷稳扎根脚,缓而图之,不可因一时意气而冒然兴兵,所谓欲速不达,即是此理!”

买奴这才醒过味,原来是希望自己延迟进兵!

“然刘贼据有临朐,正好阻挡了益都南往之道,若不尽早除之,由此南往的粮草就需绕济南路,恐不利于南征?且贼众狡言,正广为蛊惑,时日久了,各地小民愚众难免不受其迷惑。”买奴沉色道。

同知拱手道:“军国大事,安敢轻动?若非有十足把握,尚请王爷细细斟酌。临朐匪患,尚纤芥之疾,若此时兴师动众,广耗钱米,恐害贵地根基,当下南征正是紧要关头,还是以暂安为要!下官出行前,太子殿下亦是牵挂山东诸事,知王爷及贵地官署已是尽心竭虑,操心国事,甚慰,亦曾特此吩咐下官勿骚扰地方。若益都路今后但有所需,殿下定在京都为王爷尽力周全。”

买奴这才慢慢品出这同知的话意,感情殿下等是不希望自己尽快评定匪患啊。

想到江彬前次回来,详述大都动态,可知太子一系已经与脱脱丞相是水火不容之势。

自元帝主中原,短短数十年,换了好几个龙座之人,只有当今惠帝机缘巧合,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历经伯颜、脱脱权相,在买奴眼中,若不是各地乱民逆反,此时正是中兴之时。如今东宫不容权相,乃朝中风雨欲来之兆啊。

脱脱新政以来,诸项措施一一颁行,朝野间褒贬不一。买奴虽身居地方高位,不解民间疾苦,但亦知脱脱禀政十几年来为国事殚精竭虑,谋划长远,虽然其人刚愎自用,但大体不差,当年黄河决堤,鲁境民众深以为苦,是脱脱力排众议,举贾鲁修河,遂有后续多年无水患。

韩山童、刘福通等纠众趁机起事,不过是多年官府治民不力,让其借此机会祸延地方,即便没有修河一事,也不过是缓了些时日而已,可笑朝中碌碌之辈以此为凭,攻讦不已。

依元皇室惯例,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幼时曾寄养于大臣脱脱家中,呼脱脱为”奶公”。据闻每有疾饮药,脱脱必尝之而进。

惠宗曾驻跸云州,遇烈风暴雨,山水大至,车马人畜皆漂溺,脱脱抱皇子爱猷识理达腊单骑登山,乃免。皇太子至六岁才还宫。后脱脱以私财造大寿元忠国寺于健德门外,为皇太子祝,其费为钞十二万二千锭。

本来有此关系,正是两人君臣相得的良机,可惜脱脱受儒家正统影响深,爱猷识理达腊之母乃奇皇后,后宫之位居次,脱脱以正宫皇后伯颜忽都仍能生育为由,明确反对册封爱猷识理达腊,故爱猷识理达腊虽被立为皇太子,却迟迟未能受册与谒庙。

自此后两人有了隔阂,终被哈麻所趁,反复挑唆,渐成死敌。

想起前事,益王买奴只觉造化弄人。如今高邮战事已现胜端,这宫中之人终于禁不住有了动作。

不过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这天下之主无论是谁,也得先坐稳了不是?大贼不除,何来朝廷体面和生机?

见京都开始在军国大事上暗使绊子,买奴有些不悦,只说兵马正加紧调动,各地平贼诸军正四面纷至,只待时机一到,就雷霆一击。太子忧心地方乃国之幸事,望保重康健为要,一丝话也未提到宫内的二后。

那同知细细观色,见买奴装聋作哑,终不做明言,他本是一个汉人下官,不敢强言,几次试探后,无果。当下泱泱告辞而去。书信一封,备说两人见面详情,差人快马回驰大都太子府邸。想必此行无果,必致家主不喜。

目送信使急急策马回返,同知收回目光,在室内扫了周遭一遍,微微叹口气,吩咐行侍者道:“速速收拾行装,我等这就启程前往济南路!”

那侍者惊诧道:“今日刚至益都,人马未歇,大人难道不去宣慰司和奉议大夫处?若要完成殿下心愿,此二人亦是益都路之关键!”这侍者亦算是亲信,故知晓此次出行的使命。

“糊涂!吾等此行乃秘事,王爷与殿下乃大汗一脉,血浓于水,尚不能明言,这二人皆汉家外姓,尤其是那奉议大夫更是承老贼恩宠,若是晓得此事,岂不是打草惊蛇?休得乱言,速去准备,吩咐下人不得声张,免得惊动他人。吾等还要至他处,趁着天色尚早,城门未关,正好出城。”

同知一行不过是太子所遣的其中一路,还有数路人分至南北东西各路。

这侍者心内悚然,立即应声而去。他们入城后不进官驿,直接选了一间客栈稍歇,如今马匹不过是刚刚喂饮完毕,鞍辔等解下未久。

一行人匆匆整理再次出行,不料顾恺正好入王府要拜见益王,在府门外听得几个门子私下对谈,说是刚才有京都詹事院来人秘密拜访买奴,不久脸色不豫而去。顾恺心内疑惑,唤来门子,温言相询来人来意,门子只答不知,只是见那来人腰牌分明是詹事院形制,观其貌昂然伟器,绝非寻常小吏。

近期大都风云诡谲变幻,特别是东宫一系最近在朝堂上对高邮一战非议频频,每有私讯传来,顾恺自是极为关注。

顾恺再令仆从暗中寻觅那人,得知一行人已经急色匆匆,未怎么歇息直接出城而去了。再令人喊来城门守卫的小吏,小吏禀报这些人持有的是大都詹事院典药局出具的关防,口称沿途奉东宫令采办药饵。

不在驿馆歇息,不表身份,行色又如此匆匆,声称采办药饵,却未至城内各处药铺, 连本地广济提举司的大门都未进,顾恺细细品味,难解其中味,心内不禁烦闷。

他心发急,不进王府,转回自家院邸,细思可能。

不久,俞伯、谭子琪联袂而来。上陈招安之策,言明其中利害。顾恺大喜,放下心中忧虑,携二人立即赶至卓思诚府上,俱言其实。卓思诚赞叹不已,四人遂再进王府,面呈买奴。

买奴终是顾大体,虽然卓思诚、顾恺皆归脱脱一系,但厉行剿匪之事毕竟是于国有利,遂采纳其言,仅督促考虑周详,只要乱贼军心,有隙可乘,高官厚禄之赏皆不以为意。

如此才有今日俞伯、谭子琪的临朐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