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源界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应对2

九源界 第一百八十一章 应对2

作者:赵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5:14:07 来源:258中文

招安之策对顺天军各部来说来的突兀,虽然大胜了一仗,但是事后不少将佐士卒心中反而有些后怕,若不是因缘际会,靖安军异军突起,再侧后翼冲溃了元军诸部,己方大败必成定局。[_]sen

于志龙倒不担心靖安军各部将士的想法,只是忧虑其他各部的反应:目前大家深陷重围,现在出击求战获胜的可能性怎么看也是不大,若是有人贪图苟安富贵,这次招安正适逢其会。

特别是因为于志龙部兵马日盛,这些日子刘正风、刘启等对他的提防和隔阂似有所涨,实不是好兆头。若是因此反目,无疑是元廷在内部给顺天军深深地捅了一刀。

“今日顺天王召见我等,出示了一封益都路的来信,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劝顺天王归顺元廷,自顺天王以下各个将领皆有封赏。如今益都路的使者就在城内等候消息。顺天王当面问询我等意见,因各将想法不一,遂令我等各归本部,与诸将商议后再定。”

“什么?竟有这事?大头领怎么说?”

“将军你是如何回复顺天王的?”

“嘿,这么说,我们可以做官了!不知能封个什么官?这下可以冲着俺家婆娘显摆显摆了!”

“你说的什么混账话?忘了以前受的罪了!是哪个王八蛋说要杀回去报仇的?”

“怎么,老子穿个官袍回去砍了那些王八蛋不行吗?这不是更威风吗?”

“你以为鞑子像你脑袋里尽是水吗!”

“奶奶的,俺与鞑子势不两立,谁愿降了鞑子俺不管,俺麻脸绝不降!”

帐内一帮人听了立刻炸了窝,纷纷是又说又闹,于志龙不言,只是默默看着诸人的反应。

赵石初时听到,心内震撼,倒是没有立刻开口,见于志龙面色无波,不知他如何考虑。再转头看看帐内众人的动静,只见谢林脸色苍白,默然无语,恍若未闻。他与赵石是对面而坐,只低头看着眼前地面,人虽不言,但是赵石依稀可辨谢林的身子微微颤抖。

“将军心中可有定计?”赵石离于志龙最近,出言相询。他语声虽不高,身边诸将却听得分明,纷纷停了吵闹,皆瞪着大眼,看于志龙如何回答,一时间帐内突然寂静下来,似乎掉下根针也能听见。

“我对顺天王言,此路不通!”于志龙一字一句,慢慢道。

谢林的脸上有了些血色,这帐内之人都可降,唯自己不可能,自己抛弃元廷,改换门庭,在元廷中的清名已毁,绝不会有人愿意为其说话。若是以后谁瞅个机会杀了这个投匪的文官,正好给朝中同僚以警戒。倘若于志龙等真的受招安,而对其不加以维护,谢林早晚必死无疑!

所以谢林生死只在于志龙一念之间。如今听见于志龙之言不啻于天语纶音,谢林的一颗本来扑通扑通地欲跳出胸腔的心脏终于渐归平复。不过须臾之间,谢林已是浑身冷汗,湿透背部衣衫。

于志龙此言一出,帐内再无其他声响。

此路不通,这就是于志龙的态度。

论起在座诸将,赵石、吴四德、马如龙、侯英、钱正、孙兴是斥候队的老人;纪献诚、常智是于海在世时的下层军官,因慕于志龙之勇谋而投靠;明雄、罗成皆降将,穆春、方学是于志龙所救;谢林是文官,因惧死,但人有才干,被于志龙赏识,留之继用,亦算是新附亲信;黄二现在养伤,没有参加。帐内众人几乎皆以于志龙为首。

所以于志龙的态度基本上就是这些人的态度,不过于志龙心内终是有些无底,若没有诸将的明确表态,一些事自己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赵石愿追将军,一切以将军马首是瞻!”赵石起身跪拜,声若洪钟。见了于志龙表态,赵石放下心来,遂头一个明言。灭家之恨,不共戴天,赵石是铁定心与元廷战到底。

马如龙和钱正紧其后,亦出列跪拜道:“愿凭将军吩咐!”

吴四德咂摸咂摸嘴与穆春、方学等亦紧其后。

谢林最后颤颤巍巍站起,躬身施礼,“谢某一生一世愿追将军,若有欺言,天理不容!”

于志龙见诸人都已表明态度,遂哈哈一笑道:“众志成城,今日见矣!好教诸位得知,大头领与吾看法一致。诸位且座,此事还需细细计较。”

众人在帐内就招安一事长叙至夜色深重,期间点起高烛,传进饭食,边吃边议。

于世昌在刘正风府邸议事结束出来后,一个人回到了城内临时的家宅,母亲辛氏和于兰皆住在此。

见到于世昌黑着脸进来,辛氏正与于兰笑着聊今日的趣事,一边在堂中桌前坐着针线活,不由得奇道:“今日又是何事惹了你,莫不是营内军伍操练不顺?”

于世昌往桌边一靠,拿起茶壶连着倒了几盅茶,全部灌下肚,长出一口气道:“刘叔刚才召集众将,说是益都来了使者,送来了招安信!大家议不出个结果,刘叔让各回本部,待下面有了结果后再议。”

“什么,他们要招安?”于兰惊得睁大双眼,不敢置信道“此事当真?”

“哎呀!”却是于兰手指一哆嗦,不小心扎到了自己,一滴殷红的鲜血很快渗出来,于兰赶紧将伤指置于口中,微微抿着,一双妙目不错眼的盯着于世昌。辛氏也是紧张的看着这个儿子。

“此事不假,益都的使者还在客栈里,招安信大伙儿也挨个见了,上面盖有益都路的红漆官印。”

“昌儿,你怎么说?”辛氏禁不住问道。

“我是第一个反对,当初咱家是被官府逼得无处谋生才不得不扯旗造了反,说是招安,以后还不是受那些鸟官的气,到时任打任杀可就完全由了他们!更何况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拍了桌子:谁敢动摇军心,我就宰了他!”

辛氏听了,嘘了一口气:“吾儿做的对。”

“那其他人怎么说!志龙怎么说?”于兰急着追问。

“咦,妹子你这么急着问于志龙做什么?我怎么听说小于头还特地找过你叙话,莫不成你们之间有什么事吧?”于世昌狐疑问道。

这个妹子自入城后,终于不再一路奔波,日常就梳洗的干干净净,有时上街购物还在脸上抹些胭脂,她本来就俊俏,身材苗条,稍稍打扮后,愈显俏丽。

于兰时常出入各部伤兵营或辎重营帮忙,引得路遇的顺天军不少将士不禁痴痴顿步,彼此无觉相撞之事亦有发生。甚至不少士卒伤势基本痊愈也不愿回营参训,只为可能在此多见于兰一面,多听一句于兰对己的关切之言。

不过大家知道于世昌与于志龙不对付,于世昌又性急暴躁,不好对其闲谈于志龙与于兰有会晤之事。故于世昌只是狐疑,并未确定。

“哥哥,你说什么呢?”于兰脸一红,给了他一个白眼,“赶紧说正经的!”

“小于头也是不赞成,刘叔虽没有明言,我看他是同意小于头的话的。可恼的是刘启、万金海几个似乎是有些动心,平日里吹得自己是个好汉,如今打了胜仗反倒是像个怂包了!尤其是刘启那厮,竟敢出言不逊,对爹爹不敬,要不是人拦着,我扇他几个耳刮子!”

“那最后怎么说?”辛氏问道。

“还能怎样?刘叔最后让诸将散了,各回本部召集手下先有个想法再议,不过刘叔也明言,要是想受招安的,尽可自去,但是绝不能拿着刀枪闹事。这散了场后,刘叔专门将我们一些本部的头领召集起来,跟大伙儿摆明,这些兄弟们都是老弟兄了,大伙儿心齐的很,谁也不愿再回去受靼子官府的气,都要跟着刘叔走,继续跟靼子干下去!”

“不知其他的将军回去后是个什么结果?咱们好不容易打了胜仗,难道一句招安就闹得人心分裂,队伍散了吗?”辛氏有些忧心忡忡。

“放心吧,娘,能跟着我爹和刘叔走到现在的,多是铁了心的!即便是有人想投靼子,又能有几人?哥是不消说了,自然干到底。即便小于头那里肯定是支持刘叔的多!”

于世昌放下手中的茶盅,凑近了看着于兰道:“妹子好像很了解他啊?怎么说的这么肯定?”

“这有什么奇怪的?那边的赵家哥哥,秀才,麻脸,侯家哥哥几个不都是原来斥候队里的人吗,以前常常见的。他们为什么入了伙,大家都知道,哪一个不是与靼子官府有深仇大恨的?现在他们都在靖安军里做军官,终于有了报仇的机会要是愿意受招安才见怪呢!”于兰呶着嘴道,“就算是后来入伙的穆春和方学也是跟靼子有死仇啊!”

“再说了,于志龙早就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倘若现在被招了安,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妹子说的有理,只是这于志龙太少年得志未免张狂,连自己的人马都要专门起个名字,叫什么靖安军,而且根本不把我们几个将军放在眼里,要不是他人马最多,刘叔对他倚重,早就有人与他见个高下了!”

于兰嗔道:“你与他不合,也不至于总是与他闹别扭。前些日子进城,若不是他安排了巡城士卒整肃军纪,这城里早就乱了套了!听说入城后才几日就抓了近百人违纪,其中可是有好几个是你的下属!”

“弟兄们一路过来太苦了,这进城后乐一下,有时过了头也是难免,没有必要太过苛刻。这小子就是借机小题大做!”

“于志龙可是禀了刘叔同意后才这么做的,事后刘叔对他可是赞不绝口呢。再说那些违纪的士卒都是押送到你们这些所属将军处,自行处置,给足了你们面子!那些靖安军的违纪士卒可都是在县衙大门前公开示众,人人挨了板子!还是赵石哥哥亲自动的手,打得那几个家伙眼泪都出来了,竟然也没有一个讨饶的。”

辛氏插话道:“这事我也晓得,后面这些天城里的日子就安稳多了,这小于将军管的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