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聊斋二郎神 > 第41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聊斋二郎神 第41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者:王二仙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09:09:11 来源:258中文

“报——”

一名斥候飞奔进郡守府,汇报道:“报告郡守大人,在城外五十里的荒野处发现有一支突厥骑兵。”

略显老态的王仁恭问道:“有多少人?”

“大概是五百人。”

“可发现其他突厥骑兵的踪迹?”

“山丘绵延,不曾发觉。”

王仁恭拍了拍扶手椅,道:“这支突厥骑兵一定是来踩点,窥探我军军情,又想以人少来引诱我军出击,然后对我军伏击。传令下去,坚守马邑,不可出击。你等继续追踪突厥踪迹。”

“是。”斥候躬身后退离去。

王仁恭环伺左右,叫道:“来人!”

一个士兵走进大殿,道:“大人有何吩咐?”

“将刚才斥候发现的敌情告知唐公一声,让他们小心为上,不要贸然出击,上了突厥的当。”王仁恭是一个正直坦荡的人,不忘知会李渊。

过了没多久,李渊来到郡守府,道:“王公,既然发现了敌情,我们不妨上城楼一观,看看他们玩什么花样?”

“这……”

有什么好看的,坚守城池就好了。王仁恭本想拒绝,但是李渊爵位、官职都比他高,还是皇上的表哥,是目前皇上唯一值得依靠的外戚,得罪不得。

他只得应承道:“好,我们去城楼。”

带上刘武周、李靖,跟随李渊一起到了马邑的城楼上。

晋阳四少早已在那里,对着城外的塞外指指点点,有一种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气势。

城外数里的地方,有数百突厥骑兵来回驰骋,见到飞鸟走兽便射出一箭。他们故作懒散,不少人下了马,躺在桑乾河边的河滩上,沐浴着阳光,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完全不把马邑城内的大隋军队放在眼里。

王仁恭道:“唐公,你看,这就是突厥骑兵的诱敌之计。我王仁恭守边境多年,也曾跟随太尉公征伐突厥,对他们的技俩太熟悉了。我们万万不可出击,他们山后面肯定埋伏了上万骑兵,就等我们送上门。”

李渊点头道:“王公不愧是知己知彼,一眼就瞧出了突厥这种小技俩。不知王公对付前来劫掠的突厥骑兵有何高见?”

“很简单,八个字,‘坚壁清野,婴城自守’。”王仁恭颇为自得地介绍自己对付突厥的心得。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李渊点头。

“这些突厥只为逐利,只要坚壁清野,让他们无利可图,自然就会退兵。”说起自己的策略,王仁恭是唾沫横飞,道:“半个月前,我已让城外的百姓搬着所有粮食全部迁入城中,无粮可抢的突厥骑兵只能望城兴叹。”

“策略是好策略,但是过于被动。”李渊看着城外态度嚣张的突厥骑兵,皱起了眉头。

忽然,数里外的地方起大火了,火焰冲天,在萧瑟的荒漠中,火光尤为耀眼。

王仁恭道:“这是突厥抢不到粮食,恼羞成怒,烧了百姓的民居。”突厥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突厥的性格残暴易怒,如果抢不到粮食过冬,他们必然会围攻马邑郡城,然后南下攻雁门,入太原。”李渊担忧道。

“没办法,我们只能如此,固守城池。我们兵力太少,远不及突厥骑兵数量,若是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王仁恭虽然也担心突厥狗急跳墙,但是没有其他良策。

“王公,马邑是突厥进入雁门、太原的必经之路,你认为突厥人会因为你婴城自守就放弃攻击?”李渊反问王仁恭。

是不是年纪越大的人越保守、越怕死?

马邑是隋朝北边要塞和军事重镇,往南通过雁门关可以直达太原,往北有腊河口、大同,是塞外漠北通往雁门、太原的必经之路。

在历史上,无论是胡人的南侵掳掠,还是汉人王朝的反击围剿,都以马邑作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守目标。

这就是隋炀帝为何让李渊率太原部队前往马邑,和王仁恭一起防备突厥的原因。马邑守住了,雁门、太原等郡就可高枕无忧。

李渊扭头看着一旁的李靖,道:“久闻李将军熟知兵书,不知可有良策可以对付突厥?”

“我们如果采取婴城自守,突厥迟早会采取强攻,一旦让突厥发现马邑郡城内只有五千兵马,定然会派大军前来,一举攻破城池,洗劫全城。所以婴城自守是下下策。”李靖道。

李渊拍手道:“李将军之见与我李渊相同,婴城自守并不可取。马邑郡城只是一座孤城,孤立无援,自守的结果最终是城破人亡,遭殃的是城中所有百姓。”

“突厥眼中只有利益,有利可图便会奋勇向前。若是逐利受阻,则会知难而退。要让突厥退兵,只有给与它重创,才能实现。”这是李靖第一次有机会将兵法用于实战。

一旁的李世民听后,来了兴趣,他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勤学好问,因而问道:“但如何才能给与突厥重创?”

“这就有些难了。”李靖语气变得沉重,道:“塞外是突厥的天下,他们的骑兵风驰电掣,来去如风,绝不长久逗留,踪迹让人难以捕捉。”

“出击塞外就是送死,所以说别无他法,只能婴城自守这一下下策。”王仁恭曾与突厥作战,清楚突厥的作战能力,没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很难赢突厥。

李渊笑道:“你们不过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焉知我们在塞外就赢不了突厥?”

此人平时伪装成耽于酒色,沉溺于玩乐,但是在这一刹那,铁纲靖侧头望去,发现李渊有一股豪放之气,那是帝王一般的自信。

“父亲大人说得没错,孩儿还想跟突厥较量一下骑射,看是谁厉害。”李世民望着城外的突厥骑兵,怒放精光,仿佛将他们当作自己弓箭下的猎物。

“二郎的豪气犹如唐公,将门虎子,果然名不虚传。”王仁恭夸了一番后说道:“只是出动出击的话,一则我们兵力太少,二则骑射是突厥骑兵所擅长,两相对比,我们均处于弱势……”

他后面的话没说完,言下之意是不如坚守马邑,何必出城自寻死路。

李渊道:“骑射是突厥所擅长,也是他们最倚仗的技能。他们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列不成行,扎营没有固定的地方,完全是逐水草而居,以羊马作为军粮。四处劫掠只为求财求利,即使失败了也不羞惭,换个地方继续掠夺,来去如风。正是这样的行兵习惯,他们夜里不需时刻警戒,白天不需要巡逻,扎营不需挖壕沟、筑军垒进行防御,也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从后方运送粮草。而我们汉人行军打战,恰恰与突厥完全相反,因而在塞外与突厥决战,很少有能立功的。”

李靖道:“唐公说得非常有理。汉人行军打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防守,选择有利地形扎营,掘壕沟、筑堡垒,做好防御,警夜巡昼,辎重又多。若是攻城掠地或许可行,但是在塞外面对突厥,则显得太过笨重,缺点被无限放大。”

“不错,所以想要在塞外击败突厥,就要如他们的骑兵那般,学习他们的优点。当今圣上远在洛阳,马邑郡城是孤城,不会有友军前来援助,雁门、楼烦等郡城也如我们马邑一般,要防止突厥劫掠。如果我们不与突厥决战,马邑郡城势难保存。”李渊一拳砸在垛口上,眼神非常坚毅。

铁纲靖听到妙处,叫道:“这个道理我懂,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彼之矛攻彼之矛,看谁的矛锋利。”

清朝时,魏源提出学习洋人的火枪大炮对付洋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考试最喜欢考的。

“总结得很好,正是这个理。”李渊转头看了铁纲靖一眼,道:“二郎,没想到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物,不错,很不错。”

李世民趁机夸道:“父亲大人,树义是晋阳令刘大人的二公子,曾师从李将军学习兵法,他还有一手神箭,与孩儿不想上下。”

“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当然,也说明李将军教得好,名师出高徒。”李渊一下把刘树义和李靖都夸了。

夸了那么多,都落在了刘树义身上,铁纲靖是强颜欢笑,道:“多谢唐公夸奖,以后还望唐公能多多指点末将。”

最近没怎么让刘树义背锅,倒让他捞了不少好处,铁纲靖心理有些不平衡,得找机会整蛊一下刘树义才行,不能让他太过得意。

李渊转而对王仁恭道:“王公,明日我们在所有军马拣选能骑射者二千余人,随我出城,追击突厥。”

王仁恭大惊,道:“唐公,这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另作商量?”

李渊是当今圣上最倚靠的外戚,若是出了事,他担当不起啊。

“王公,要保马邑,唯有此策略可用。”李渊凝视着王仁恭,道:“你和李将军带领其他将士坚守马邑,刘将军骁勇善射,与我一起出击。就这样定了,一切照我说的去做,出了事我来承担。”

铁纲靖看着,觉得有点意思,这又是一个霸道总裁,将来会成为一个霸道帝王。这一点,李世民和李渊有一点像。

既然李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王仁恭也不敢违逆,毕竟冒着生命危险与突厥血拼的是李渊,而不是他。而且李渊是外戚,官阶、爵位都高于他,是真正的指挥官,他不敢再持有异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